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6.55%、37.41和7.8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以及能够显著地提高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黑麦草幼苗根系长度、株高、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6.95%、13.33%、40.57%、73.68%和36.36%;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 4.09%和75.50%;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四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三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L1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峙培养,测定出枯草芽孢杆菌L1的抑菌谱较宽,特别是对水稻纹枯病菌、大豆菌核病菌、禾谷镰孢菌、辣椒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抑菌效果明显;枯草芽孢杆菌L1不同发酵时间经湿热灭菌处理后,5 d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含量最高,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3.23%,发酵液随时间延长抑菌效果不再增加;枯草芽孢杆菌L1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不敏感;枯草芽孢杆菌L1发酵液用硫酸铵梯度沉淀法提取粗蛋白在硫酸铵饱和度达60%~70%(不含60%)沉淀的活性物质抑菌效果最好,对水稻纹枯病菌平均抑菌半径达1.15;枯草芽孢杆菌L1对玉米、大豆、小麦、番茄、菜豆、黄瓜、水稻无致病性,而且还有保鲜和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菌体及胞外分泌物抑茵活性,从354株苦豆子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和茄子枯萎病病菌有较强颉颃活性的菌株.对抗菌活性显著的KDB342菌株的胞外抑菌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DB342株胞外分泌物抑菌活性、最高稀释倍数为100倍;其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100℃处理10 min仍有部分抑菌活性,120 ℃则完全丧失活性;其抗茵活性物质为蛋白类物质,可通过(NH4)2SO4盐析和浓缩,75%硫酸铵提取的粗蛋白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MH71是一株高效广谱拮抗活性菌株,明确该菌株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抑菌活性,为解淀粉芽胞杆菌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研究在对菌株MH71抑菌活性物质理化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致病菌,探究了抗菌活性物质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采用酸沉淀和硫酸铵沉淀分别获得脂肽类和蛋白类活性物质,SDS–PAGE电泳和HPLC分别对活性物质进行检测。该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pH适应性,100 ℃处理60 min和121 ℃处理30 min后抑菌活性分别为原有活性的88.98%和79.60%,在pH 3~11时均有抑菌活性,且对紫外线、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不敏感。该抗菌活性物质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发酵液处理的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呈现出较多局部膨大或溢缩等异常菌丝。其发酵液经酸沉淀法得到抗菌脂肽类活性物质,经硫酸铵沉淀法得到抗菌蛋白,脂肽类的抑菌活性高于抗菌蛋白类物质,SDS–PAGE电泳检测,得到约40 kD的蛋白条带,HPLC检测表明该抗菌物质中有surfactin存在。  相似文献   

5.
淡紫褐链霉菌NBF715防控黄瓜猝倒病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淡紫褐链霉菌NBF715对黄瓜猝倒病的防控效果和抑菌机制,对其进行了对峙培养、抑菌活性、抑菌物质测定和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条件下NBF715对瓜果腐霉抑菌率为55.6%,无菌发酵液稀释10、25、50倍和100倍对瓜果腐霉抑菌率分别为84.1%、69.2%、47.8%和36.5%。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相比,NBF715处理后瓜果腐霉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变形和消解。NBF715菌株能产生淀粉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和嗜铁素。发酵液原液和稀释5倍发酵液浸种处理,对黄瓜猝倒病防效分别为97.1%和80.2%。NBF715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植物内生放线菌活性物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供试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皿内抑菌活性为指标,得到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76株,其中35株的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菌的抑菌圈直径≥20mm,5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gCLA4菌株发酵液抑菌谱最广,不仅对4种靶标细菌具有抑制活性,还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发酵液制备及大孔吸附树脂D101处理得到gCLA4菌粗提活性物质.田间防治结果表明,gCLA4菌株粗提活性物质100倍稀释液对猕猴桃溃疡病28d的相对防效达64.9%,明显优于化学药剂施那宁.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极长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simus SL01菌株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SL01菌株的发酵液配方进行了优化,采用离体枝条和果实病斑抑制试验检测了其配方优化效果,并测定了SL01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酸碱度和紫外光照射的稳定性。最终获得最佳发酵液的配方(质量分数)为:小米粉2%、酵母粉1%和MgSO4·7H2O 0.15%。以在28℃、初始pH 7.0、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和转速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7 d得到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采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发酵所得的SL01发酵液对苹果枝条和果实上的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86%和10.15%。所得发酵液在低于40℃、pH在6~10或紫外光照射12 h时,抑菌活性仍较为稳定。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基优化,可以显著提高SL01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拟康宁木霉菌株T-51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优秀生防菌株,在前期的研究与应用中表现出对番茄灰霉病的良好防效。本文研究了T-51菌株的PDB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T-51发酵液在0.5%的低浓度下的抑菌率达到52.1%,与高浓度(10%)发酵液的抑菌率(59.7%)没有显著差异。当发酵液浓度下降为0.05%时失去抑菌活性。T-51摇培至第5天时的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稳定。T-51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对高温不敏感,沸水浴处理10 min后抑菌活性没有明显降低。T-51发酵液pH为3.3,呈酸性,当调节pH至7时,发酵液抑菌活性从57.89%下降到46.61%。T-51发酵液能够显著抑制灰葡萄孢侵染番茄叶片后产生的病斑大小,接种后叶片病斑直径比对照减小53.9%。  相似文献   

9.
海洋细菌L1-9菌株对小麦的促生防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了海洋细菌L1-9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1-9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两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1-9菌株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能显著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以及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干重,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该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发酵液的防效分别达到82.00%和73.84%,发酵液的抑菌防病作用显著高于无菌发酵液.  相似文献   

10.
以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病原指示菌,从艾叶Artemisiae argyi等40种崂山常见中药材95%乙醇提取液中筛选对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32种(80%)药材提取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公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强,其抑菌圈直径达19.53 mm。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公丁香提取物中12种化学组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丁香酚(40.43%)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18.50 mm,处理6 h对病菌的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值为0.0292 mg/mL。本研究表明崂山地区抑菌植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公丁香提取物中活性成分丁香酚具有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于番茄茎部能较强抑制番茄青枯病菌生长的内生细菌B47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其最适生长pH5~6,最适生长温度为35℃。室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淋根法先接种B47菌后接种病原菌和用注射法先接种B47菌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可取得81.25%和92.10%的防效,而用淋根法、注射法同时接种B47菌与病原菌的处理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无致病力菌株防治番茄青枯病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作者通过分离筛选自然弱毒株、60Co辐射诱变和EZ-Tn5插入诱变,分别获得3、12和40株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经盆栽番茄苗致病性检测,15 d后均未发病,证实均为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进一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试验表明,从番茄青枯病发病田块分离的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1458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100%。该菌株能定殖番茄植株根系土壤、根部和茎部,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接种浓度越大、苗龄越小,定殖数量越大。从构建的防效模型可以看出,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植株发病率随时间变化符合的回归方程不同,相关系数R值也不同,接种浓度越大,R值越小。本研究获得的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1458对番茄青枯病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Fresh aerial tissue and roots of 14 wild plants in Okinawa prefectur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 which causes bacterial wilt of potato. A 70% aqueous ethanol extract of fresh aerial tissue of Geranium carolinianum L. showed stro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R. solanacearum . This extract also show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pathogens causing common scab of potato and soil rot of sweet potato.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could be extracted with hot water, and was effective against R. solanacearum in soil. In the field test, a treatment combining incorporation of dried aerial tissue into the soil and solarization was highly effective for 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of potato.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G. carolinianum L. could be used as a biological agent for the 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of potato.  相似文献   

14.
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床作为发酵槽,通过二次好氧发酵生产含有多个功能微生物组的一种新型土壤连作障碍修复剂。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整合微生物组菌剂不同浸提液体浓度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浸提液的100倍稀释液处理的番茄种子发芽指数(36.75)和种子活力指数(106.07)均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发芽指数33.98,种子活力指数65.26);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浸提液的稀释倍数低于50倍会抑制番茄种子萌发,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无菌水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整合微生物组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及青枯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添加量为小于60%)会促进番茄植株生长,而高浓度整合生物组菌剂(添加量大于80%)抑制番茄植株生长;添加量为40%,其促长效果最好,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3.77%、26.00%和79.51%,其根系活力31.15 μg/(g·h),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4.72 μg/(g·h);整合微生物组菌剂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随添加量增大而增加,添加量大等于40%,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大于65%,添加量为100%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7.37%。综合促长效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成本,建议整合微生物组菌剂使用剂量为添加量40%。  相似文献   

15.
生防菌bio-1、bio-2和bio-P为稻瘟病生防菌,为了测试其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作用,本实验利用其发酵原液及其100倍、200倍和300倍稀释液进行室内抑菌试验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生防菌bio-1、bio-2和bio-P发酵原液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25㎜、30㎜和19.25㎜;生防菌bio-1的发酵原液和200倍稀释液对辣椒青枯病的预防效果达66.7%,100倍稀释液和300倍稀释液的预防效果分别为33.3%和50%;而生防菌bio-2的1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达100%,发酵原液的预防效果为66.7%,200倍稀释液和300倍稀释液的预防效果分别为16.7%和50%,这二株生防菌对辣椒青枯病均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评价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宁夏银川、江苏沭阳和福建厦门的番茄、辣椒、西瓜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367株细菌菌株。以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和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靶标菌,从367株菌株中筛选出对两种病菌皆具有很强拮抗作用的菌株22株。拮抗细菌抑菌物质的研究结果表明:22株拮抗细菌均能分泌蛋白酶;不能分泌几丁质酶;3株细菌能分泌纤维素酶;3株细菌能分泌嗜铁素。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细菌PTS-394对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7.4%和80%;菌株H-70、L-1和SJ-280对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防效均大于60%。对上述4株拮抗细菌进行16S rRNA种属鉴定,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7.
从江西省峡江县烟区采集呈典型症状的青枯病烟株,采用平板梯度稀释分离法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分离株,命名为RSXJ-1。在完成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本文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培养性状与R.solanacearum的培养性状相一致;对该菌株进一步进行生物型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利用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甘露醇和山梨醇氧化产酸并能还原硝酸盐;而不能利用甜醇氧化产酸,据此将该菌株鉴定为生物型Ⅲ-1。  相似文献   

18.
茄科作物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茄科细菌性青枯病是世界性的严重性病害,具有寄主范围广,防治困难的特点,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内容,就该病病原菌的分类情况、致病机制、全基因组测序、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造成的烟草青枯病是烟草主要毁灭性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从运城盐湖湖岸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FY-C;并进一步分析了菌株FY-C的抑菌谱、对青枯病菌的潜在生防效果。结果显示,经菌株FY-C无菌滤液处理24 h后的青枯病菌细胞壁降解,内容物外渗;且对青枯病菌产生的抑菌活性表现出较强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通过形态、生理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Y-C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且菌株FY-C对多种病原真菌都有抑制作用。促生试验显示,菌株FY-C发酵液灌根处理烟草45 d后,株高和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28.54%和24.90%;防治试验显示,菌株FY-C发酵液灌根预处理5 d后接种青枯病菌较对照处理(LB处理)防效增长了59.74%。此外,发现菌株FY-C具有分泌纤维素酶、蛋白酶及生成生物膜的能力。综上,贝莱斯芽胞杆菌FY-C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能够为植物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抗不同生化型青枯菌的生防菌筛选鉴定及其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更好地利用生防菌控制青枯病危害,从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到569株细菌菌株,筛选到3株对5种不同生化型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BS2004的拮抗活性最强。以BS2004的菌悬液为对照,分别测定无菌滤液、蛋白酶K及高温热处理后拮抗物质抑菌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蛋白酶K及高温热处理后,该菌的抑菌活性显著降低,表明其主要抑菌成分为蛋白类物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用生防菌BS2004菌悬液处理番茄植株,能有效控制番茄青枯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66.75%,同时还发现,重新分离得到的青枯菌菌体数明显受到生防菌的抑制。通过对BS2004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脂肪酸鉴定、16S rDNA序列等进行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