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建立高效的朱顶红植株再生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幼嫩花梗为外植体开展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对2,4-D和噻苯隆(TDZ)浓度、外植体发育时期及大小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将切片厚度为1 mm的幼嫩花梗外植体置于添加0.5 mg ? L-1 TDZ 和2.0 mg ? L-1 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8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5.3%。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至相同的培养基上,每月继代1次,平均每月增殖10.6倍。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率达98.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可再生出12.3个小植株。经过36次(3年)继代培养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和植株再生效率没有显著变化。幼苗移栽至温室驯化,成活率达97.5%。再生植株移栽到田间,没有发现明显的表型变异。对随机选择的再生植株和母株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分析,证实再生植株没有发生DNA水平变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SSCP技术,对五指山猪、海南地方猪2个品系(临高猪、屯昌猪)等猪种的IGFBP6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物P1和P2的PCR片断SSCP分析表现有多态性,且出现3种基因型。随后的测序结果表明,它们都在相应的区域存在着变异;引物P1在海南地方猪种大多表现BB基因型和以B等位基因为主,引物P2大多表现CC基因型和以C等位基因为主。SPSS软件分析五指山猪IGFBP6基因多态性与其3个生长阶段的关联程度,结果发现,引物P1 AA基因型和引物P2 DD基因型的猪个体在2月龄、8月龄、12月龄的生长体重高于其它基因型,但个体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CuSO4的抗性水平及与copAcopB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4株Psa菌株对于CuSO4的抗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株不同抗性水平Psa菌株的基因copAcopB与抗铜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4株Psa菌株MIC分布在3.75~6.25 mmol·L-1范围内;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CuSO4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分离自周至的Psa菌株的抗铜水平明显高于眉县。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SO4条件诱导下,3株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抗铜基因copAcopB表达水平与CuSO4浓度成正相关,且菌株的抗性水平越高,基因copAcopB相对表达水平亦越高。陕西省关中地区的Psa菌株对CuSO4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且不同地区的Psa菌株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copAcopB基因参与了Psa菌株对铜离子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对新鲜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组,其中1个处理组为对照组,由70%鲜湿木薯渣、10%米糠、18%麦麸、2%硫酸铵组成,不接种菌种直接装入发酵罐密封,而另外3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组,鲜湿木薯渣、麦麸、硫酸铵的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但添加不同比例的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复合酪酸芽孢杆菌的接种量分别为1000、2000、3000m L/t。菌种接入后,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装入发酵罐密封,发酵30天后4个处理组分别采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可以提升木薯渣的发酵香味(P0.05),显著提高发酵木薯渣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发酵木薯渣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和p H(P0.05)且以试验3组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结果最好。综合认为,复合酪酸芽孢杆菌以添加量3000m L/t时,发酵木薯渣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最高,建议生产中添加使用。  相似文献   
5.
划分水源地保护区是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以地下水水质预测得到的时间指标、距离指标为依据划分了磐石市第一、二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为磐石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究五指山猪和杜洛克猪免疫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选择信号差异。本研究从海南国家级五指山猪保种场采集30头4月龄健康(10公,20母)五指山猪的耳组织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从NCBI数据库下载29头杜洛克猪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SRA:PRJNA378496);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59个样本WGS数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进行SNPs过滤,定位SNPs在基因组的位置,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基因型频率,并注释对应基因的功能;使用XP-CLR方法筛选五指山猪基因组受到强烈选择的区域,分析两个品种相关通路基因的功能差异。结果表明,五指山猪平均每个样本共筛选到36 961 902个SNPs位点,内含子区域分布最多,平均每个样本16 729 364个,约占45.26%,编码区(起始、终止密码子)平均有2 073个SNPs;五指山猪受选择的基因组区域主要集中在免疫、代谢和神经功能相关通路;免疫反应通路中,9个基因(TGFBR2、IL26、IL15、BMPR2、TNFSF15、TNFSF4、TNFSF8、ACKR4、TNFRSF11B)功能区域SNPs位点在五指山猪中只存在一种突变纯合基因型,而在杜洛克猪大部分个体中存在3种基因型(野生纯合基因型、杂合子、突变纯合基因型),其中野生纯合基因型比例最高;脂类代谢通路中,关键调节基因IRS2、PRKG1、ADCY5的基因型频率与免疫反应基因类似。在五指山猪中突变纯合基因型比例为100%,在杜洛克猪中野生纯合基因型所占比例为48%~93%(14/29-27/29)。本研究筛选出与五指山猪免疫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9个、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3个,发现五指山猪免疫、代谢和神经功能相关基因的受选择程度强于杜洛克猪,为揭示五指山猪特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胶锈菌在贴梗海棠上发育过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胶锈菌在贴梗海棠上的发育过程,发现位于寄主细胞间隙的单核菌丝可直接侵入寄主细胞形成吸器.成熟吸器呈菌丝状或者由细长的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构成.吸器也可形成于幼叶的微管束细胞内,但随后者的进一步分化,吸器趋于坏死.性孢子器呈瓶状,每一性孢子梗可在近同一部位上产生多个性孢子,产孢方式为整体芽生环痕式,并具瓶体式特征.锈孢子器通常呈杯状,每一锈孢子梗可由上向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锈孢子成串排列.成熟的锈孢子体表分布有利状突起.  相似文献   
8.
电镜观察发现,黑根霉菌的孢囊孢子是以原生质割裂的方式形成。在原生质割裂初期,细胞核核膜上形成了形状不同的泡囊,该孢囊的产生与割裂泡的产生可能密切相关。大量的割裂泡通过在细胞核外的有规律排列和相互间的接合,从而将孢囊的原生质割裂开来,并形成大量的无壁新细胞,该细胞的质膜来源于割裂泡的外膜。随着细胞壁的出现,这些无壁的细胞最终发育成为孢囊孢子。观察还发现,孢囊的囊轴与原生质割裂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9.
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和透明圈法筛选到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的革兰氏阳性菌NKZ-E,其单位透明圈的大小为2.11。液体培养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培养滤液稀释50倍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制率达69.86%;抑菌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菌株NKZ-E对5种供试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菌丝生长抑制率均高于50%。光镜观察发现,处理后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丝表现不同程度的畸形,细胞彭大呈球形,说明该细菌菌株产生的胞外几丁质酶可能与病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Ste12是最早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的一类转录因子。之后在部分丝状真菌中也发现了该类转录因子的存在,并证明其能够参与调控生殖生长以及病原真菌的致病力。然而,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中是否存在该类转录因子以及其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鉴定苹果树腐烂病菌中Ste12的同源基因,采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进行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酵母单杂技术进行转录激活功能分析,进而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构建基因缺失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表型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菌存在Ste12的同源基因,我们将其命名为VmSte12。该基因编码701个氨基酸,包含Ste同源结构域和C2H2锌指结构域。VmSte12定位于细胞核,并具有体外转录激活功能。与野生型相比,VmSte12敲除突变体生长速率平均下降10.1%,分生孢子器数量平均下降94.6%,致病力平均下降27.4%。可见,VmSte12具有Ste12类转录因子特征,并且极有可能在腐烂病菌的生长、繁殖、致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