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对高血压病三大并发症——左室肥厚、心律失常、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ECG)、心电图(DCG)、动态心电图(Echo)的对比检查。结果:(1)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超声心动图显著高于心电图(76%,60%P<0.01);(2)左心房肥大的检出率超声心动图显著高于心电图(1.8%,18%P<0.001);(3)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速、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心电图;(4)心肌缺血检出率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心电图(77.7%,57%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积极开展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左室肥厚的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室射血分数( R V E F)值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肺切除术对 R V E F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127 例接受肺切除术患者行术前 R V E F测定,并对其中61 例于术后3 周再测 R V E F。结果:有并发症组的术前 R V E F较无并发症组低,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术前 R V E F< 40% 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 R V E F≥40% 组者高( P< 0.01);术后 R V E F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01)。用术前 R V E F40% 为参数评价肺切除术危险性的阳性符合率为79.8% ,阴性符合率为88.8% 。结论:术前 R V E F值低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建议将术前 R V E F列为肺切除术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有机锗对健康和感染vMDV雏鸡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应用DPH作为荧光探剂的荧光偏振技术,对健康和人工感染vMDV雏鸡红细胞膜脂流动性(LFU)和微粘度(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感染vMDV雏鸡在30~60日龄时,红细胞膜LFU明显降低(P<0.05),η值显著升高(P<0.05);健康雏鸡饲料中加锗组红细胞膜LFU轻度增高,在感染vMDV组饲料中加喂Ge一l32后,红细胞膜LFU值趋于正常。初步认为vMDV病毒使雏鸡红细胞膜LFU明显下降,有机锗对稳定红细胞膜LFU及其功能正常具有重要作用,并首次获得正常鸡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微粘度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BV-LMP对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为对象,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EBV-LMP表达质粒转染CNE1细胞。以载体质粒转染及CNE1细胞为对照。用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测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细胞周期和细胞PCNA的检测,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体外细胞增殖实验,A比值实验组(2.86±0.12)显著高于空白组(1.62±0.05)及阴性对照组(1.38±0.03)(P<0.01);实验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25.2%)显著高于空白组(11.2%)及阴性对照组(13.4%)(P<0.01);FCM法测定细胞周期,实验组S期细胞(34.9%)高于空白组(26.2%)及阴性对照组(30.8%);PCNA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细胞PCNA阳性率(84.6%)明显高于空白组(61.1%)及阴性对照组(67.2%)(P<0.01)。结论:EBV-LMP对CNE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LMP在NPC细胞演进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稃尖紫红色的V20A(B)分别与稃尖无色的珍鼎28A(B)、5460、IR54和IR30杂交,获得F1、F2、B1F1、B2F1以及三亲本杂交群体.研究发现,F1稃尖紫红色对稃尖无色完全显性,F2因组合不同呈不同的比例分离.V20A(B)/IR30F2分离为3紫红色1无色;V20A(B)/5460F2和V20A(B)/IR54F2呈45紫红色19无色分离;而V20B/珍鼎28BF2则呈162紫红色94无色分离.为合理地解释上述分离现象,可以假定控制这些亲本稃尖颜色的主效基因至少有3对P1p1、P2p2、P3p3.P1、P2和P3为控制花青素在稃尖分配的基因.当显性的色素源基因C和激活基因A存在时,至少两个显性的P基因互补,植株才能表现稃尖紫红色,即紫红色稃尖的基因型为:C_A_P1_P2_P3_、C_A_p1p1P2_P3_、C_A_P1_p2p2P3_、C_A_P1_P2_p3p3.椐此,可暂定这7个亲本的5种核基因型为:CCAAP1P1P2P2P3P3〔V20A(B)〕、cAAp1p1p2p2p3p3〔珍鼎28A(B)〕、cAAP1P1p2p2p3p3(5460)、cAAP1P1p2p2p3p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脑灵加脑组织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为3组:A组(活脑灵加脑组织液)43例,B组(活脑灵单用)42例,C组(脑组织液单用)43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采用锥板式法。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7.7%,B组为83.3%,C组为72.1%(AvsBP<0.05,AvsCP<0.01),3组均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活脑灵加脑组织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是高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1日龄AA肉用雏鸡,于感染后7,14,28,42和56日龄分别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及主要内脏器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并首次采用化学发光(CL)法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动态变化。结果:(1)vMDV感染雏鸡各器官总SOD(T-SOD)和Mn-SOD活性大部分检测时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而Cu,Zn-SOD活性轻度升高(P>0.05);(2)vMDV感染雏鸡各器官Se-GSHPx活性在大部分检测时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3)vMDV感染雏鸡各器官LPO含量大部分检测时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4)vMDV感染雏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淋巴细胞CL值在大部分检测时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vMDV感染雏鸡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增多,且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下降,导致活性氧自内基在雏鸡体内蓄积,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上述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8.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联合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5.17ELD50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mild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MPAIV)气管内注射10日龄SPF鸡,24h后,重复感染一次,48h后,气管内注射禽病原性大肠杆菌353(018)、120(018)、037(078)、166(078)、0558(02)、536(088)、132(011)和173(026)株,3×10^7CFU/羽,连续观察5d。结果:MPAIV单独感染组死亡率为13.33%各大肠杆菌单独感染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53:100.00%、120:60.00%、037:80.00%、166:86.67%、058:10.00%、5336:93.33%、132:86.67%和173:20.00%;MPAIV与上述各分离株的联合感染组死亡率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9.
选用1日龄尼克红蛋公雏805只(平均N D母原抗体水平为6.91log2),随机分成7个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Zn,Se,VC,VE,生化黄腐酸(BFA)配合而成的复方生化黄腐酸(CoBFA),其中一组为对照。分别计数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总数,测定ND抗体效价;分离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分别称重。分析比较各因素与雏鸡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血细胞数及ND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遴选最适组合。结果表明:雏鸡胸腺、脾脏、法氏囊重、血液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总数及ND抗体水平与Zn,Se,VC,VE,BFA均为正相关,其中胸腺与Zn,Se极显著相关(P<0.01),脾脏与Zn,Se显著相关(P<0.05),法氏囊与Se显著相关(P<0.05),淋巴细胞与VC极显著相关(P<0.01),与VE,BFA显著相关(P<0.05)。ND抗体水平与Vc, VE, BFA极显著相关(P< 0.01)。综合分析各试验组合的效果,认为以添加量分别为Zn 120mg· kg-1, Se0.30mg·kg-1,VC180mg· kg-1,VE 200mg·kg-1,BFA 450mg·kg-1的饲  相似文献   

10.
选用16头黑白花育成母牛,随机分成试Ⅰ、Ⅱ、Ⅲ和对照组.试验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和龙麦饭石1.5%、2.0%、2.5%,经70天的饲养试验和7天的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8.86%、17.22%、17.72%,差异极显著(P<0.01);粗蛋白质消化率提高5.81%、8.65%、8.56%,差异显著(P<0.05);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2.17%、7.08%、6.97%;差异显著(P<0.05).选用4只延边半细毛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测定瘤胃PH值、瘤胃NH3-N、VFA及NDF,ADF的消失率,结果表明:和龙麦饭石有调节瘤胃酸碱度作用和吸咐瘤胃NH3-N的作用;试验组瘤胃内TVFA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89%、17.67%%、16.17%,差异极显著(P<0.01);C2/C3值提高13.51%、19.82%、18.92%,差异极显著(P<0.01),NDF消失率提高3.63%、7.39%、6.31%,差异极显著(P<0.01);ADF消失率提高7.01%、13.63%、11.38%;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12.
Vermeij GJ 《Science (New York, N.Y.)》1991,251(4999):1374-1375
  相似文献   

13.
14.
Climate change     
Gast PF 《Science (New York, N.Y.)》1971,173(4001):982-983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目的 明确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留守妇女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完善流行病学监测及管理,为留守妇女性传播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渝东北城镇及农村地区留守妇女及非留守妇女两组共90人为研究对象(每组45人),填写生殖健康相关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一般状况、配偶外出打工及回家状况、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避孕套使用情况、既往性病感染及就医情况等。实验室检测阴道毛滴虫及白色念珠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 两组共检测出2例梅毒螺旋体感染、7例沙眼衣原体感染、12例解脲支原体感染、4例淋球菌感染、4例滴虫感染、7例霉菌感染。留守妇女感染性传播疾病风险均要高于非留守妇女,且留守妇女不同年龄和学历水平与性传播疾病患病率有关,20~35岁年龄段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患病率均高于36~50岁年龄段和高中学历者(P<0.05)。结论 留守妇女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高,求医就诊率低。加强留守妇女的性传播疾病防治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健康筛查及干预,有助于降低留守妇女患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