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及主成分方法对《茶树良种苗期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的相关研究》一文(表1)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树生物产量直接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X6)和单株叶干重(X6),茶树单株苗干重(Y)的预测回归方程是Y=-0.2369+26.5849X3+1.9647X6,并且指出对于多元相关变量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剔除变量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种质资源圃的76个茶树种质资源扦插苗为材料,测定茶树苗期生物产量、光合器官面积与重量、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和呼吸强度等项目,并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茶树种质资源苗期生物产量、光合特性差异显著,茶树苗期生物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呈高度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29(P<0.01)和r=0.8852(P<0.01);与净光合速率呈中度极显著相关,r=0.3036(P<0.01);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呼吸强度等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茶树类型的苗期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具有不同的相关特点。为此,根据茶树苗期净光合速率、单株叶干重、单株叶面积等性状可进行茶树资源苗期产量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6个茶树品种鲜叶样品的儿茶素类、咖啡碱、没食子酸含量和红碎茶茶黄素类(TFs)的组成及其与红碎茶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茶黄素(TL,X_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X_2)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F3.3’DG,X_3)的HPLC峰面积(1×10 ̄5mm ̄2)与红碎茶感官审评品质总分(Y_(total),分)和滋味得分(Y_(tste))分)之间存在显著的(P<0.05)三元线性回归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鲜叶的咖啡碱与(一)EGC,(一)EGC与(+)EC和(+)c含量分别具有较高相关性,因此,咖啡碱、(一)ECG,(一)EGCG含量分别作为第一、二、三主成分或综合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茶树品种鲜叶形成TFs以及红碎茶品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与甜菊种子产量(y)有密切关系的6个数量性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性状是:株高(x1)茎粗(x2)分枝数(x3)主茎节数(x4)单株叶片数(x5)肉质根条数(x6),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性状对种子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x3〉x5〉x4〉x1〉x2〉x6,它们与种子产量的回归关系为,y=-3.159526+0.008346444x1-0.025934141x2+0.01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与甜菊干叶产量(Y)有密切关系的6个数量性状(株高x1,茎粗x2,分枝数x3,主茎节数x4,单株叶片数x3,肉质根条数x6)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性状对干叶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x3〉x4〉x5〉x1〉x6〉x2它们与干叶产量的回归关系为Y=9.79551-0.048215x1-0.78821x2+0.11641x3+0.573072x4+0.0082286x5-0.0  相似文献   

6.
高油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光斌  刘正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19-220,229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的产量与播种密度(X1)、施氮肥量(X2)和施磷钾肥量(X3)的关系,并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的产量随X1、X2、X3的增大而增加,同时获得产量在5250kg/hm2以上的综合优化模式:X1=61845~69795株/hm2;X2=501.15~527.70kg/hm2;X3=(125.70+125.70)~(177.00+177.00)kg/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9 ̄36株/m^2 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关,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 ̄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  相似文献   

8.
优良玉米要交种川单13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玉米川单13号小区产量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KCl施用量(X3)的数学模型y=6770.8695-184.0830X1+278.5230X2+118.8810X3+8.6250X1X2-397.5000X1X3+246.3750X2X3-92.2440X1^2+191.8530X2^2=101.0565X3^2。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是在7500kg/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与甜菊干叶产量(Y)有密切关系的6个数量性状(株高x1、茎粗x2、分枝数x3、主茎节数x4、单株叶片数x5、肉质根条数x6)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性状对干叶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x3>x4>x5>x1>x6>x2,它们与干叶产量的回归关系为,Y=979551-0048215x1-078821x2+011641x3+0573072x4+00082286x5-00090717x6。用此方程预测干叶产量,其可靠程度可达R2=09998894。  相似文献   

10.
VA菌根菌对茶树矿质营养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辐照灭菌的酸性黄壤(PH值5.6)中的茶苗(Camellia sinensis)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epigaeum g),并追施^32P-过磷酸钙和^86Rb-氯化铷,(代替^40K-氯化钾),生长210天后测定表明,菌根侵染率,真菌+^32P为52.9%和真菌+^86Rb为51.9%,且与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再生数量呈正相关。茶树株高分别是对照的2倍和1.9倍,地上、地下部干重分别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福鼎大白茶与浙农109杂交第一代的45株茶树及其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扦插菌性状与茶树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苗的腋芽萌发率;抽梢率、单株叶面积和单叶面积与单株产量呈中度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 0.5388~(**)、 0.5621~(**)、 0.3701~*和 0.3010~*.扦插苗的根系活力和根干重与单株产量呈高度和中度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8558~(**)与 0.4624~(**).扦插成活率与单株产量呈中度极显著正相关,r= 0.4757~(**).  相似文献   

12.
北疆棉花“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为北疆早熟棉种植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陆早"系列41个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生育期极显著负相关,与铃重显著正相关,与衣分极显著正相关,与籽指、绒长、比强度、马克隆值无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生育期、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0.226、0.203和0.501,回归方程为^Y=819.61-16.83X1+78.47X2+65.13X3;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1%,依次为产量和品质选择综合因子、产量制约因子、籽指选择因子、生育期选择因子和品质选择因子。【结论】北疆早熟棉较好的协调了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生育期、铃重和衣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增大衣分是提高皮棉产量的重要途径;新陆早13号、26号、36号、40号和42号品种综合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3.
试验子1980~1988年进行,结果表明,茶树不同种植密度对树冠覆盖度、茶芽密度、叶面积指数、根系分布、芽叶组成、树冠内光照强度、经济产量的影响,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较密的茶园,形成高产有超前的优势,较稀的茶园,幼龄期产量低,随着树龄的增长,每年产量呈匀速增加;正式采茶8~10年后,不论密植程度如何,单位面积产量即相对稳定,发展的趋势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烟叶出片率的预测及其与其他物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烤烟叶片物理特性与出片率的关系,建立烤烟出片率的预测模型,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35个烟叶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长(X1)、厚度(X3)、抗张力(X6)、平衡含水率(X8)和含梗率(X9)是影响烟叶出片率(Y^)的主要物理指标,叶长、抗张力、平衡含水率与烟叶出片率呈显著正相关,厚度、含梗率与烟叶出片率呈显著负相关;叶长是影响叶片出片率的最主要决策因素;厚度是影响烤烟叶片出片率的最主要限制因素;5个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烟叶出片率的99.97%,并建立了烟叶出片率的预测模型:Y^=51.173 8+0.679 9X1-0.569 2X3+8.009 4X6+3.268 8X8-0.492 1X9,R2=0.999 7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较高的30份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生理指标和田间冻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30份种质材料的质膜相对透性(X1)、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和冻害发生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生理指数(Y1)的计算公式为Y1=0.45X1+0.3X2+0.25X3;冻情指数(Y2)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2.799+0.050X1-0.401X2-1.850X3;30份种质材料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判断第一、二类群中的19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鉴定,从而提高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1950—2015年河南省6个代表地区(安阳、商丘、郑州、南阳、信阳、洛阳)生产上主导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小麦3个产量构成因素中,6个地区有效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相一致。以郑州地区为例,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Y=-528.837 0+8.424 6X_1+9.887 2X_2+8.061 7X_3。在河南地区小麦3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是影响实际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千粒重,而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previous analysis, some properties bounding up with tuber yield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uber average weight, plastid Mg2+ -ATPase activity, plastid Ca2+ -ATPase activity,mitochondria Mg2+-ATPase activity, total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tuber average diameter, and Q-enzyme activity were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tuber yield.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Y = 0.5211 +0.0595X(1) + 0.8389X(2) + 0.0882X(3) - 0. 0073X(4) + 0. 1449X(5) + 0. 3510X(6) + 0. 0031X(7) -0.00003X(8) + 0.3412X(9)+ 0.0127X(10) + 0.2904X(11) + 0.0570X(12) + 0.0159X(13) + 0.3585X(14)+ 0.0134X(15) -0.1012X(16).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on between several important properties and soluble protein fractions we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江泽普  廖青  谭裕模  韦广泼  邢颖  汪羽宁  刘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79-16182,16185
[目的]为了研究NPK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的效应,寻求适合甘蔗间套种马铃薯营养模式的最佳NPK配比。[方法]采取最优混合设计311-A于2011和2012年在广西隆安蔗地进行甘蔗间套种马铃薯田间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低氮与中高磷钾配施可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可分别建立2011和2012年马铃薯产量(Y11和Y12)与氮(X1)、磷(X2)、钾(X3)用量的回归模型:Y11=14 725.28-415.39X1+741.99X2+607.83X3-447.92X1X2-144.09X1X3-405.83X2X3-267.82X21-795.67X22-642.10X23,R=0.927 2;Y12=14 342.60-896.25X1+548.62X2+925.51X3+67.81X1X2+531.60X1X3-99.00X2X3-904.00X21-1 121.36X22-596.64X23,R=0.926 6。所建立的马铃薯产量回归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作当地甘蔗间套种的马铃薯施肥决策和预报。采用计算机进行寻优,得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用量,N、P2O5、K2O用量分别为108.8~140.6、172.5~204.4和285.9 kg/hm2。[结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配比为1∶(1.23~1.88)∶(2.03~2.63)。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份春小麦为试验材料,对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生物产量(0.91)>穗粒质量(0.49)>千粒质量(0.41)>穗粒数(0.25)>每穗小穗数(0.11)和每穗有效小穗数(0.11);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依次为:生物产量(0.980 4)、每穗有效小穗数(0.070 5)、穗粒质量(0.038 92)、千粒质量(0.025 79),表明农艺性状之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多元回归方程为:y=40.22+0.52x1-3.11x3+0.45x5-0.37x6,决定系数为0.906 6,相关指数为0.770 7。  相似文献   

20.
甘薯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11个品种鲜甘薯和14个品种甘薯粉,对甘薯干率、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等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乙醇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乙醇产量与鲜甘薯的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乙醇产量与鲜甘薯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2.086+0.162X1+1.064X2+0.248X3(P<0.05)(Y为乙醇产量,X1为淀粉、X2为蛋白质、X3为还原糖);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