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甜玉米田的应用效果,在甜玉米不同叶龄期开展田间试验,评价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甜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甜玉米3~4叶期或6~7叶期施药,900~1 575 g a.i./hm2剂量范围内对甜玉米品种粤甜28安全,对玉米田常见杂草凹头苋、光头稗、马唐和香附子的防效及增产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8%莠去津悬浮剂2 160 g a.i./hm2播后苗前处理。推荐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900~1 350 g a.i./hm2范围内,甜玉米3~5叶期茎叶喷雾使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以绿茶、魔芋精粉、大豆、玉米、燕麦等为原料的天然保健粉,最近在西市农业大学食品科学 院研制成功.这种天然保健粉风味独特,经检测,内含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和葡甘露聚糖含量分别为1.42%和6.64%,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及控制作用,是一种集营养性与保健性于一体的适合中老年人食用的天然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3.
以pH中性的甜玉米饮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中性条件下稳定性作用显著、高温耐热的亲水胶体,对其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并对优化的甜玉米饮料增稠剂配方进行验证试验;同时,研究其黏度、贮藏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采用模糊数学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感官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原汁含量20%的中性甜玉米饮料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海藻酸钠∶魔芋胶=0.03‰∶0.01‰∶0.06‰,离心沉淀率为3.50%,黏度为27.20 m Pa·s;通过此配方生产产品,可以极大地减少增稠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商品性、经济性;最终产品体系均一,适口性好,具有独特的甜玉米风味。  相似文献   

4.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马铃薯粉痂病已成为限制马铃薯种植的重要土传病害,为筛选能有效防控其发生危害的杀菌剂供生产应用,研究采用盆栽拌土和灌根的方法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分别是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60 g/L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防效均达到60%以上,但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产量影响较大,减产高达84.4%。在生产上可采用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60 g/L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防治粉痂病,而不推荐使用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5.
以"粤甜13号"单倍体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直接浸泡单倍体种子,同时设置加倍时间及加倍温度两个因素,并对单倍体浸种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加倍时间和加倍温度均会影响甜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通过秋水仙素直接浸泡甜玉米单倍体种子,可显著提高甜玉米单倍体加倍率。如不考虑各因素间互作,最适加倍浓度、处理时间及加倍温度分别为0.02%、30 h、32℃;若考虑各因素间互作,0.02%浓度,24℃处理32 h可获得较高的单倍体结实率,药害率低,且均优于自然加倍和常规秋水仙素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甜玉米采摘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基因型甜玉米乳熟期籽粒可溶性精含量、含水量以及与有效积温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表明:超甜玉米(shzshz)的适宜采摘期有效积温为310~400℃,普甜玉米(su1su1)为260~320℃;普甜玉米适宜采摘期比超甜玉米早,但适宜采摘期限要比超甜玉米短.这是由于超甜玉米存在一个含水量平稳期,并恰好在适宜采摘期内,而普甜玉米不存在。本文认为,采用有效积温法判断甜玉米的适宜采摘期是准确可靠的,也是简便易行的。  相似文献   

7.
用糙米粉代替精米粉测定淀粉粘滞性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利用糙米粉代替精米粉测定RVA谱的效果,发现用3.0 g的糙米粉测得的RVA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约是用3.0 g精米粉相应值的76%,而用3.3 g糙米粉测定的RVA谱则基本与用3.0 g精米粉测得的RVA谱相近。在育种中,用糙米粉代替精米粉测定RVA谱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可大大提高早期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微生物发酵剂对甜玉米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用新鲜甜玉米秸秆为原料,分析了青贮宝(T1)、EM菌液(T2)和纤维素酶(T3)3种微生物发酵剂对甜玉米秸秆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青贮宝、EM菌液和纤维素酶后,甜玉米秸秆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1.07%、22.13%和18.35%,中性洗涤纤维分别降低了15.63%、18.59%、18.35%。由此可见,添加EM菌液对提高甜玉米秸秆青贮的品质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今后甜玉米秸秆饲料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魔芋精粉糊化后加入Ca0.8Zn0.2TiO3:Pr3+荧光粉(RI),混匀配成转光液,喷涂后在自然条件下干燥成膜,测试薄膜的荧光光谱和透光率,探讨荧光粉添加量对薄膜荧光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光液喷涂后能快速成膜,薄膜荧光光谱与其添加的荧光粉光谱一致,具有吸收200~400 nm紫外光,发射617 nm红光的作用,薄膜红光区透光率为70%。荧光粉添加量为1%时,薄膜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和透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福帅得和科佳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日本石原产业出品的2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福帅得悬浮剂和10%科佳悬浮剂均能较好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其中50%福帅得悬浮剂施用效果最佳,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80.4%、80%、78%,增产率达34.8%,其次为10%科佳悬浮剂,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79.7%、79.6%、76.1%,增产率达34.8%。  相似文献   

11.
电渗析对红茶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茶饮料混浊沉淀是液体红茶生产中的一个难题。选用不对称Al2O3陶瓷膜对红茶提取液进行电渗析,分析了电渗前后红茶水的内含物总量、组成及体系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电渗析不会造成红茶提取液内含物总量及组成的明显改变,但可通过减少体系高价金属阳离子浓度以提高体系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红茶提取液的感官审评得分。茶水按2∶100的比例,用80℃软水浸泡5min,提取液用0.22μm的滤膜微滤后电渗再微滤,该方法可望用于无沉淀纯正红茶饮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红茶菌饮料澄清度与抗氧化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对红茶菌的澄清度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红茶菌饮料澄清度逐渐降低,培养5d的红茶菌饮料澄清度较好,达80%以上;但是超过5d,红茶菌饮料澄清度显著降低。(2)红茶菌饮料具有较强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e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前5d内,红茶菌饮料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随之增强;但是培养5d后,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反而发生了降低。  相似文献   

13.
茶饮料的抗生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蔚  屠幼英  杨子银  陈利燕 《茶叶》2004,30(2):98-100
试验对酵母发酵的绿茶饮料抗生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平板法培养,发酵36小时的绿茶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分别为98%和100%。液体培养法,发酵48~60小时绿茶汁对乳酸杆菌增生45.1%,对双歧杆菌作用不显著。另外,乙醇、茶多酚与有机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茶多酚对乳酸杆菌有一定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相似文献   

15.
罐装绿茶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L2 5(56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罐装绿茶水浸提的温度、时间和茶水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茶汤干物浸出率增加、色泽变黄 ,混浊度明显增加。每克茶用水量超过 6 0ml时 ,茶汤干物浸出率和混浊度的变化不明显。为了保持原茶风味 ,降低茶汤浑浊度 ,以及提高干物浸出率 ,确定浸提工艺为 :浸提温度 6 0℃ ,时间 15min ,茶水比 1∶6 0。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饮料的发展与研究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近20年来中国茶饮料的发展状况和加工技术研究进展.总结影响茶饮料品质的因素和茶饮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应用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灵敏测定饮料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使用Phenomenex-NH2(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ELSD为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5℃,N2流量3.5 bar。结果表明: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在50~2 000 μ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4种糖的回收率均为96.1%~100.4%,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0.9%。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胡萝卜尧柑桔为主要原料袁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复合饮料生产的最佳配方袁探讨了其稳定性袁确定了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