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应用冰冻切片法观察艾纳香成熟叶的显微结构遥 结果显示袁 优化的冰冻切片方法为院 取新鲜叶片袁 不 经预处理袁 直接切取 4 mm伊4 mm 小块袁 用冷凝胶包埋袁 冷凝箱温度和样品夹温度-18 毅C袁 冷凝时间 10 min袁 修片后取出并置于室温 20 益条件下回温 30 s袁 移回样品夹后 30 s 内切片袁 切片厚度 20 滋m袁 用洁净载玻片吸片袁 于光镜下观察遥 成熟艾纳香叶为异面叶袁 厚度约 110 滋m曰 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袁 栅栏组织由 1 层排列 紧密的柱状细胞组成袁 海绵组织有发达的细胞间隙袁 两者之比为 0.82~1.22曰 叶中脉发达袁 主脉散生袁 外韧维管 束 6~10 个袁 由厚壁细胞组成维管束鞘袁 导管为螺纹曰 叶上尧 下表皮均有大量非腺毛和腺毛分布袁 叶表皮的腺毛 为双列多细胞组成的头状腺毛遥 本研究结果确定了利用冰冻切片研究艾纳香叶显微结构简便可行袁 为艾纳香属 植物分类鉴定尧 品种整理等提供参考袁 并为进一步研究艾纳香的结构和发育积累经验遥  相似文献   

2.
萼脊兰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萼脊兰为材料袁 利用 Li-6400 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遥 结果表明院 萼脊兰的 CO 2 交换方式具景天酸代谢途径渊CAM冤的特点袁 叶片净 CO 2 吸收速率在凌晨 0:00 左右达到最大值袁 可滴定酸的 积累在 8:00 左右达到顶峰遥 在晴天的上午袁 萼脊兰的最适光照强度为 400~600 滋mol/(m 2 窑s)袁 其叶片的净 CO 2 吸收速率达到 2.92 滋mol/(m 2 窑s)遥 在最适光强条件下袁 温度在 25 益袁 CO 2 浓度为 800~1 000 滋mol/mol 时袁 最利于萼脊兰叶片净 CO 2 的吸收遥 总的来说袁 萼脊兰属兼性 CAM 兰花袁 这种光合特性体现了其作为一种热带兰花对生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遥  相似文献   

3.
应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邀请 ,2 0 0 3年 4月 1 8— 2 3日 ,袁隆平院士一行 4人访问了菲律宾。访问期间 ,袁院士受到菲律宾各界的热烈欢迎。 4月 1 9日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热情接待了袁院士 ,并为他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感谢他为菲律宾发展杂交水稻 ,解决菲律宾粮食安全问题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当晚 ,又在菲律宾旅游圣地碧瑶市的总统行宫为袁院士举行欢迎晚宴。参加新闻发布会和欢迎晚宴的有菲农业部长和 3位国会议员。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菲律宾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菲律宾Sterling公司合作培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SL …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热带作物种子种苗质检中心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袁提出了中心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植物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必不可少袁 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各种氨基酸的转运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遥 目前已经鉴定了多种氨基酸转运蛋白袁 并且许多重要的植物基因组序列已经完成了拼接和组装工作, 但人们对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功能与调节还知之甚少遥 本文综述了植物氨基酸转运蛋白的进化尧 表达尧 功能 及调控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借鉴与参考遥  相似文献   

6.
概述益智及其药理功效袁益智在糖果制造中的使用情况,介绍了益智糖果的研制背景,并探讨了益智糖果的加工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隆平思路与杂交水稻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30年来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方面的思路,在袁的思路指引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8.
豫南粳稻安全齐穗期和最佳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河南省信阳市1951-2010年8-9月日平均温度资料,以连续3 d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0℃作为豫南粳稻安全齐期界定指标,确定了80%保证率下的豫南粳稻安全齐穗期为9月6日;利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结构和产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参试品种的最佳齐穗期和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9.
在冬小麦处于最佳营养条件的大田试验中,研究了两个积分指标:肥料中的N、P、K比例及总量,借助三角模型,确定了N、P、K最佳比例为1∶1.4∶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方法 以6#溶剂油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以人参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了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10h,提取温度88℃,料液比1∶7g/ml.结论 该条件下人参挥发油的得率为2.64%,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高效性及安全性,适合工业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原料添加比例对茶饮料感官得分的影响基础上,利用Design Expert(V.10.0.4)软件最优混料设计方法,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复合茯砖茶茶饮料的色泽、香气和口感进行感官评分,优化复合茶饮料的配方。结果表明,利用软件的优化功能和验证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茯砖茶40.2%、龙眼干36.2%、灵芝粉15.6%、茯苓粉8%,感官评分可以达到9.21,香味协调,口感细腻,甜度适中,无苦涩感;利用固相微萃取法GC-MS分析茶饮料中的挥发性成分有47种,主要由烯烃类、烷烃类、酚类、醛类、酯类、酮类、醇类化合物组成,呈现出茶饮料浓郁的“菌花香”并伴有花果香和甜香。本试验说明通过模糊数学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法得到的茶饮料最佳配方稳定可靠,可为开发其他茶饮料或新型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竹荪大豆酸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荪、大豆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并添加果汁、柠檬酸等调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脱脂奶粉与竹荪浸提液的配比为1:2,脱脂奶粉、竹荪浸提液和豆乳混合后的固形物含量为12%,蔗糖添加量10%,复合稳定剂0.20%,CMC0.10%,PGA0.04%,发酵剂用量2%,果汁添加量10%,最后添加100 g~150 g柠檬酸,可制成口感爽快、柔和,有独特的菇香、豆香、奶香和天然果汁香味,兼具营养和保健功能的竹荪大豆酸乳饮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 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相似文献   

14.
蛋白沉淀一直是影响酸性饮料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不同稳定剂配比进行正交试验,研制出蛋白含量大于1.5%的酸性双蛋白饮料配方,并确定了稳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蔗糖用量为6%,蛋白糖0.035%,柠檬酸0.45%,pH值为4.12时饮料的12感及风味最佳;当稳定剂配比为CMC0.45%,卡拉胶0.06%,络合剂0、10%,乳化剂0.08%时饮料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The beverage obtained from the yerba mate tea, besides being the most consumed in Brazil, ha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genic acids. In this study,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was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best infusion time, temperature and water volume to maximize the extraction of chlorogenic acids 5-caffeoylquinic (5CQ), 3.4-dicaffeoylquinic (3.4 DQ), 3.5-dicaffeoylquinic (3.5 DQ) and 4.5-dicaffeoylquinic (4.5 DQ), from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yerba mate tea (beverage ready for consump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use of the desirability function of Derringer and Suich. The maximum chlorogenic acids content in the beverage was obtained when the infusion was prepared with 2 g of mate tea, in 300 mL of water at 95 °C, under infusion for 16 min.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appli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everages from 15 commercial samples of yerba mate tea, an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sum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our compounds showed variation of up to 79 times between the average of the sample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climatic conditions of cultivation of the plant and/or of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6.
红茶菌饮料澄清度与抗氧化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对红茶菌的澄清度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红茶菌饮料澄清度逐渐降低,培养5d的红茶菌饮料澄清度较好,达80%以上;但是超过5d,红茶菌饮料澄清度显著降低。(2)红茶菌饮料具有较强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e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前5d内,红茶菌饮料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随之增强;但是培养5d后,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反而发生了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干辣椒天鹰8号最佳复合肥施用配方。[方法】以天鹰8号为供试材料,试验设7个复合肥配方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辣椒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并核算经济效益。【结果】最佳复合肥施用配方为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8%、10%和13%,其中,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420、150、195kg/hm^2,该处理下天鹰8号单株果重为37.4g,产量为4305kg/hm^2,利润为5.42万元/hm^2,产投比为32.44。【结论】该复合肥配方可大面积作基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对38个以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为原料制成的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指标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基于综合评价得分(Z)对38个不同工艺进行聚类。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38个不同加工工艺的原料茶划分为3类,第1类Z<1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好;第2类10≤Z≤2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一般;第3类Z>2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差。将数学评价模型结合工艺处理综合分析后发现,原料茶的干燥处理对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五指山是海南省重要的黎族聚居地。本文以收集海南五指山区黎族主要饮料植物,总结该地区黎族饮料植物特色为目的,采用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植物鉴定和编目的方法对五指山地区常用黎族饮料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共收集常用饮料植物28种,并对其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饮料的发展与研究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近20年来中国茶饮料的发展状况和加工技术研究进展.总结影响茶饮料品质的因素和茶饮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应用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