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不同揉捻工艺处理的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比较其浸出特性以及品质稳定性。研究表明,边烘边揉处理样的浸出特性较好,浸提10 min时茶多酚浸出量约为60 min时的92.9%;在4℃、37℃下贮藏7 d后,4种揉捻工艺处理中以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氨基酸总量、色差值(L、–a/b)和感官品质得分较高,稳定性较好;灭菌后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EGCG、GCG等酯型儿茶素总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揉捻工序宜采用边烘边揉等热揉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紧压茶原材料毛茶前处理的烘干程序对茶样霉菌存活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绿毛茶与黑毛茶为原料,添加一定量茶汁,先对试验小样进行不同烘干温度处理,设置一烘92℃、102℃及二烘102℃、112℃,比较其对茶样霉菌存活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厂化大生产黑毛茶烘干工艺处理。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烘干处理,茶样在外形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品质上均得到改善提升;原茶样洁净度不同,残留霉菌也存在明显差异;新制备的毛茶样霉菌残余量少;烘干温度高、时间长对霉菌灭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相似文献   

5.
三种干燥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同一品种同等嫩度的茶鲜叶采用炒、烘和微波三种方式干燥制成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合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审评除色泽外,其余各项审评因子均为炒干的最好,烘干的次之,微波干燥的最差;内合成分的测定结果与感官审评是一致的,只有茶褐素含量是烘干的最高,炒干的次之。然而,所有其它成分均为炒干的工夫红茶含量最高,烘干的次之,微波干燥的最低.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炒青绿茶要求色泽绿润,汤色绿明,香味鲜爽,叶底绿亮。江苏省邗江县凤凰茶场在茶叶投产初期由于制茶设备简陋,机种不全,只有瓶式炒干机、揉捻机和烘干机三种机种,工艺上因陋就简,采取了瓶式炒干机杀青、揉捻机揉捻、烘干机初烘、瓶式炒干机炒干的工艺,生产出的炒青绿茶色泽灰暗,汤色开始尚绿,但很快变成橙色,叶底色泽黄绿不匀,香气沉闷、带有生青气,滋味有熟味,品质较差,不适合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简述云南普洱茶香气成分研究的进展,报道了普洱生茶、熟茶、以及不同产地、不同贮藏时间、不同干燥方法、不同茶树品种原料人工后发酵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9.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眉茶(即炒青绿茶)是绿茶类之一。为了出口需要,寿宁县于一九七九年由烘录改制眉茶。眉茶初制工艺的杀青和揉捻两道工序与烘绿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工序,它以炒干方法而制成。眉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表面光滑,条索圆紧而弯曲,毫芽不显露而呈银灰色,滋味比烘青浓厚。这些品质特点主要是通过炒  相似文献   

11.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茶品质形成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茶加工工序包括萎凋和干燥,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鲜叶经过较长时间的萎凋,内含物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多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多酚类氧化缩合产物形成了白茶特有的杏黄汤色和醇爽清甜的滋味。氨基酸在茶叶加工中转化成挥发性的醛或其他产物形成茶叶香气。萎凋中氨基酸与儿茶素的邻醌结合而成的有色化合物,对白茶汤色有着良好的影响。可溶性的糖是构成白茶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3.
茶叶苦涩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汤中较重的苦涩味会影响茶叶品饮体验,但茶叶中苦涩味生化物质对形成茶汤风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碱、茶皂素、多酚类等茶叶物质含量的变化均会影响茶叶苦涩味的形成。本文对影响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生产与加工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碱浸出率的影响不显著,茶叶用量对游离氨基酸浸出率影响最大,温度对茶多酚浸出率影响最大。以茶汤感官品质为评价,优化冲泡白牡丹的最优条件为茶叶用量3.05 g(茶水比约1∶50)、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5.03 min,该条件下冲泡的白茶感官评分为92.40分,其茶汤香气清纯、滋味醇爽、汤色橙黄,回归方程模型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15.
薄纱绿茶是海南白沙县新打造的品牌绿茶,具有“香高味浓”的品质特征。文章研究薄纱绿茶成品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全面解析海南薄纱绿茶的品质特点,并探究薄纱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薄纱绿茶呈现出醇厚甘爽、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具有海南绿茶典型地域特色;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萜品醇、芳樟醇、α-水芹烯、蒎烯、香叶醇等成分占比高,形成了其“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此外,除水浸出物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等茶叶品质成分在加工后均略有下降,以上成分经复杂的生化反应后,生成了与茶叶汤色、香气及滋味相关的丰富物质,形成了薄纱绿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杀青和干燥是碾茶加工的两个关键工序,为提高碾茶(抹茶)品质,通过研究300K-SS型碾茶蒸机(杀青机)的转速、蒸汽流量和AYHF-450K型碾茶烘房(干燥机)燃烧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探讨对碾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等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杀青和干燥工艺参数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当杀青机转速为400 rpm/40 rpm时加工的碾茶外形色泽绿,茶汤嫩绿明亮,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低,滋味鲜醇,综合品质较优;蒸汽流量为110 k/h加工的碾茶氨基酸含量(4.75%)显著高于其他流量,酚氨比最小,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平衡较好,茶叶的色相(b*/a*)绝对值最小,表明其颜色绿度高;采用250℃燃烧机温度干燥的碾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酚氨比和酯型/非酯型儿茶素的值最小,茶汤滋味相对协调纯正,且较好保留了鲜叶中的叶绿素,使茶叶及茶汤呈现较绿色泽。PLS-DA将3种工艺条件改变所加工的碾茶明显区分,酚氨比、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在不同工艺条件加工的碾茶中差异较大;此外,由载荷图分析得出干燥温度可能是碾茶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艺。  相似文献   

17.
真空冷冻干燥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清香型乌龙茶干燥工序(冻干茶),与冷冻茶和烘干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冻干茶的芳樟醇、香橙烯、β-石竹烯、异戊酸苯乙酯、β-杜松烯、橙花叔醇、法呢醇含量高于冷冻茶和烘干茶;真空冷冻干燥可有效地保护乌龙茶的“色”、“香”、“味”,表现为香气馥郁清高、花香显、汤有香、味醇厚;与冷冻茶和烘干茶比较,具有综合品质优、贮藏期长、运输及销售方便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玉琼  张家年 《茶叶科学》2001,21(2):120-123
研究了四种不同级别的茶叶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原料级别的降低 ,所制罐装绿茶水中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的含量下降 ;熟闷气味减弱、沉淀量减少、茶汤绿色度能很好保持。在低档原料的罐装茶水加工过程中 ,多酚类物质和色香味品质比较稳定 ,变化较小。研究还表明 ,茶汤沉淀的形成与多酚类、咖啡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