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死性病原体,是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随着研究的深入,埃博拉病毒逐渐被人类认识。作者着重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埃博拉病毒。  相似文献   

2.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很高,可达50%~90%,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人善共怠传染病,病死率很高,可达50%~90%.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痛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物保健》2009,(2):120-120
最近,在菲律宾北部地区的3个养猪场发现猪感染埃博拉病毒(Ebola),经过美国农业部实验室鉴定,证实为埃博拉一菜斯顿(Ebola-Keston)亚型病毒。这是全世界首次在猪发现有埃博拉病毒感染,表明这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有能力感染家畜。为此,菲律宾已经暂停猪肉出口。该菌株与在非洲发现可以使人致死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最可怕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扎伊尔(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一条河流的名字,但让这个名字闻名世界的,却是一种致命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从1976年埃博拉疫情首次在非洲暴发,近40年来瘦隋多次小规模出现,但今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蔓延,却显示出最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毒现列为"生物安全4级"病原。该病毒有4个血清型,不同型别的病毒毒力差异较大,其中以EBV-2型的毒力最强,人感染后死亡率可达80%以上(但第二、三代病例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该型病  相似文献   

7.
埃博拉病毒(EBOV)能够引起一种人畜共患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即埃博拉出血热.研制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印第安纳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并拯救得到表达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EBOV)囊膜糖蛋白GP的重组VSV (rVSV-ZEBOV-GP),通过westem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证明在重组病毒中ZEBOV GP蛋白获得正确表达;动物试验显示重组病毒对小鼠高度安全;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ZEBOV囊膜糖蛋白GP嵌合VSV假病毒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本研究表明rVSV-ZEBOV-GP作为防控ZEBOV的储备性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9):125-128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对人类以及灵长类动物高致死性的病毒,其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5个型,其中2009年在猪身上发现了对人不致病的埃博拉病毒,这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埃博拉病毒。本文就猪感染埃博拉-莱斯顿型病毒(REBOV)的发现、流行病学以及猪感染其他亚型埃博拉病毒的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控猪感染埃博拉病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兔出血症病毒提纯和多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了甘油-酒石酸钿梯度离心、琼脂糖4B层析和DEAE32离子交换层析等三种方法提纯兔出血症病毒(RHDV)进行比较,其结果发现DEAE32离子交换层析效果最好,获得的病毒纯度最高,经SDS-PAGE和W-Blot试验表明,RHDV只有一条蛋白多肽分子量为61KD,截然不同于以往国内研究报道的RHDV具有3-6条结构多肽等结果,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禽脑脊髓炎病毒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禽脑脊髓炎病毒抗体曹永长毕英佐何洁(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州510642)禽脑脊髓炎(AvianEncephalomyelitis,简称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幼年鸡群,其特征是...  相似文献   

11.
一种敏感的禽流感病毒快速定型双扩散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赵增连  陈溥言 《中国兽医学报》1997,17(3):308-308,291
一种敏感的禽流感病毒快速定型双扩散法赵增连陈溥言林祥梅蔡宝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目前,关于禽流感病毒(AIV)的诊断、鉴定方法很多,如,病毒中和试验(VN)、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抗原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  相似文献   

12.
在一项研究中,一种试验性埃博拉病毒药物治愈了全部18只感染这种致命病毒的猴子,使人们更加相信,只要制造出更多此类药物,就可能有助于抗击这场在西非肆虐的疫情。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自然·微生物学》7月16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重要研究论文显示:从埃博拉病毒感染中幸存的恒河猴,虽然不再表现出感染症状,体内却检测出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而这与我们人类对病毒的反应极其相似。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指的是病毒持续存在于疾病康复者的某些组织(比如眼睛、大脑和睾丸)但不再表现出任何疾病症状的现象。2013  相似文献   

14.
埃博拉是一种对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致死率极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流行于赤道非洲国家和菲律宾,埃博拉病毒因其高致死率带来的公共卫生学威胁受到各国密切关注。我国将埃博拉作为严密防止传入的外来病,至今保持无埃博拉病例发生。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猪也是埃博拉病毒的易感动物,这使我们需要面对埃博拉传入风险的形势下重新思考保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对策。通过综述埃博拉病毒感染猪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科学认识、正确防控埃博拉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EDS_(-76)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动态杨汉春,邹云晖,郑世军,刘金华,查振林(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产蛋下降综合征(Eggdropsyndrome)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被发现的一种使商品产蛋鸡和种母鸡产蛋率下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  相似文献   

16.
用EDS76病毒标准AV127株和分离株(B96株)感染鸭胚,提取病毒核酸,分别经EcoRl和Pstl双酶切,获得图形和大小相似的酶切片段。分别进行EcoRl和Pstl单酶切,也得到相似结果。病毒DNA经EcoRl和Pstl双酶切后,与PUC19质粒载体重组,并转化到EcoliJM101中,筛选出一个插入片段(G片段)约为27kb的重组质粒。用Digoxigemin标记EDS76DNAG片段(EcoRl和Pstl双酶切片段)及含该片段的重组质粒分别制备探针,对EDS76病毒DNA进行斑点杂交,两种探针均为阳性,而对照组NDV、IBV、ILTV、IBDV正常鸭胚尿囊液的核酸为阴性。且后一种探针的敏感性高于前者,它的DNA检出限量为4pg水平。结果表明,两种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山羊关节炎脑炎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赵亚光王振漪沈荣显(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山羊关节炎脑炎(CAE)是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成员CAE病毒引起的山羊慢病毒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用乙型脑炎(JE)和登革4型(DEN4)病毒人工感染雏鸡,结果表明,雏鸡能产生1~4天的JE病毒血症和1~5天的DEN4病毒血症,JE血凝抑制(HI)抗体和中和(NT)抗体第6~8天产生,DEN4的HI和NT抗体于第8~10天产生,两种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均于16~20天达到高峰,感染蚊虫叮咬,能将JE和DEN4病毒传给雏鸡,实验证明,雏鸡这两种病毒敏感,认为雏鸡在JE和DEN病毒的保存和扩散中起一定  相似文献   

19.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与禽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的病原,属反转录病毒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中的一种。该病毒主要侵害火鸡,也能引起鸡、鹅、鹌鹑和鸭等禽类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的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肉鸡群暴发呼吸困难的调查中,通过接种鸡胚分离出一种小的圆形病毒,根据其大小,形态以及对氯仿和pH3.0处理有抵抗力,细胞培养时有胞浆内复制等特性,鉴定为类肠道病毒,命名为612V病毒(612V)。该病毒接种鸡还肾细胞产生部分CPE,免疫染色能检出病毒抗原,培养612V最好的方法是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CAM)。通过交叉免疫荧光检查表明,612V与以前报道的5种鸡肠道病毒/类肠道病毒血清群没有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