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窖藏时间(3、5、8、15和20年)丹溪红曲酒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参照GB/T 13662—2018《黄酒》的方法对酒精度、总酸、pH、总糖和非糖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还原糖进行测定,采用福林酚法对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评价红曲酒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且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红曲酒中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表明:1)总糖含量随着窖藏时间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窖藏20年的红曲酒总糖和还原糖的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46.92和22.35 g/L;非糖固形物的含量随着窖藏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窖藏8年的红曲酒非糖固形物的质量浓度最高,为33.95 g/L;2)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随着窖藏时间的增加先小幅升高后降低,窖藏5年的红曲酒总多酚及总黄酮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6.49和4.23 mg/mL;3)各窖藏时间红曲酒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窖藏3年的红曲酒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8年红曲酒具有最高的ORAC值;4)各窖藏时间红曲酒中洛伐他汀含量较为稳定。窖藏时间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红曲酒中总多酚的含量,提高ORAC能力,且不会引起洛伐他汀含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风雨湖水体污染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义光  苏峰  姚俊  李鹄鸣  马陶武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21(1):《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年21卷1期-46-48.6页-《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年21卷1期-46-48.6页
选用CODMn、pH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重金属离子等水质指标对风雨湖水体进行了污染监测。结果表明 ,水体已被严重污染 ,属生活污水造成的有机污染型。CODMn平均 2 6 68mg·L- 1 ,pH值平均 6 2 ,细菌总数平均 3 0× 1 0 3个·mL- 1 ,总大肠菌群数平均 1 6× 1 0 4 个·L- 1 。主要污水源和水体的重金属离子均未超标。对污染的可能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黑杨派新无性系水培苗对盐胁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美洲黑杨I 69杨×小叶杨F1的 5个新无性系及亲本I 69水培苗对盐胁迫反应的试验结果。采用Hoagland Snhyder ( 1 933)溶液加氯化钠的盐胁迫液水培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 ,设 4个盐胁迫水平 (A ,B ,C ,D) ,其含盐量分加别为 1g·L-1,2g·L-1,3g·L-1和 0g·L-1,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量、叶面积和苗高等是对盐胁迫反应比较敏感的指标。通过应用“坐标综合方法”对 9个生长指标综合评定 ,6个无性系的抗盐能力顺序为 80 1 1 7>80 1 0 5>80 1 0 6>I 69>80 1 0 8>80 1 2 1。表 8参 4  相似文献   

4.
为高品质红曲酒的酿造提供技术支撑,以传统甜型红曲酒为对照,在生物降糖发酵低糖红曲酒理化指标分析、感官品评的基础上,采用GC-MS定性分析生物降糖发酵低糖度红曲酒香气成分,进一步采用OAV评估特征性香气成分以及醇酯比值的变化,以此表征生物降糖发酵低糖度红曲酒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生物降糖发酵低糖红曲酒呈橙红色,具有红曲酒清雅醇香,口感鲜美圆润、爽口醇和,酒体协调,感官评分96分,优于传统甜型黄酒(感官评分94分)。(2)生物降糖发酵低糖红曲酒总糖含量仅26 g·L-1,比传统甜型红曲酒下降了79.2%。(3)生物降糖发酵红曲酒和对照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32种,分别为醇类(7种)、酯类(18种)、其他类(7种)。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占比最高的是酯类,其次是醇类,其中乙醇、β-苯乙醇、2,3-丁二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14种风味物质OAV值都>1,是红曲酒特征性香气的重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摇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法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高毒力菌株 TS1 6进行了摇瓶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原料对发酵液毒力的影响相差很大 ,在几种培养基组分中以鱼粉对发酵液的影响最大 .试验所得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 :黄豆饼粉 3 2 g· L- 1 、玉米粉 1 4g· L- 1 、花生饼粉 3 2 g· L- 1 、鱼粉 1 4g· L- 1 、蛋白胨 4g· L- 1 、酵母 6g· L- 1 、Fe SO4 · 7H2 O 0 .0 4g· L- 1 、Zn-SO4 · 7H2 O 0 .0 8g· L- 1 .  相似文献   

6.
杯伞发酵培养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在原有的Plackett Burman设计与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 (RSM )研究了影响杯伞 (Clitocybesp )AS5 112生长与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关键成分的最佳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当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分别为 14 0 0、 5 11、 2 0 7、 2 0 0和 1 2 8g·L-1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10 81 80 μg·mL-1(以发酵醪计 ) ;当上述自变量为 2 4 0 0、 3 2 3、 1 5 2、 2 36和 1 6 0 g·L-1时 ,菌丝最大生长量为 6 81mg·mL-1(以发酵醪计 )。欲同时获得最大量的胞外多糖和菌丝量 ,则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须为 2 1 74、 4 33、 1 6 5、 2 4 5和1 5 0 g·L-1,在此条件下 ,每毫升发酵醪可同时获得 10 11 30 μg的胞外多糖和 6 6 6mg的菌丝量  相似文献   

7.
南明河细菌污染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3~2004年间,对南明河(花溪水库至巿二医河段)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部分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以期能了解南明河的细菌污染状况及其与部分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明河花溪水库河段、花溪公园河段、五眼桥河段、河滨公园河段以及巿二医河段等5个采样点的细菌总数年均值分别为246个·mL-1、2 214个·mL-1、18 725个·mL-1、33 050个·mL-1和32 950个·mL-1,说明从南明河城区上游至下游河段,细菌总数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同时细菌总数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总数与物理指标pH及有机污染指标CODMn、BOD5、DO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有机污染指标相关性更好,可见南明河细菌污染与有机污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培养基种类和植物激素对丽格海棠微体快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探讨了MS、N6、H、B5四种培养基,大量元素和植物激素对丽格海棠在海棠微体快速繁殖中的分生倍数、生根和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殖培养时以MS+BA1·0mg·L-1+N从0.02mg·L-1+糖30g·L-1+琼脂7g·L-1为培养基,有利于提高丽格海棠的分生倍数;而生根时以1/2MS+1BA0.5mg·L-1+糖20g·L-1+琼脂7g·L-1为培养基,则有利于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9.
淡紫拟青霉FZ-0289产几丁质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淡紫拟青霉FZ0289产几丁质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表明:100目几丁质粉末对菌体产几丁质酶的诱导性最强;添加蛋白胨能使产酶高峰提前,产酶量增加.多因素正交试验表明,在添加2g·L-1100目几丁质粉末、2g·L-1蛋白胨、1g·L-1KH2PO4、0.5g·L-1MgSO4、0.2g·L-1CaCl2和0.2g·L-1NaCl的培养基中接入经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活化10d的菌碟(接菌孢子量为6×109个·L-1,500mL摇瓶中培养体积为150mL),在28℃、150r·min-1的条件下培养3d,发酵液中几丁质酶活达到0.11U·mL-1.  相似文献   

10.
N-硝基-N-六氢吡啶-2,4,6-三氯苯胺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测定了N 硝基 N 六氢吡啶 2 ,4,6 三氯苯胺对小麦、玉米、棉花、水稻、油菜、大豆等 6种作物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对油菜和水稻幼芽及胚根有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 ,抑制油菜幼芽及胚根生长的IC95值分别为 4 97× 10 -4 g·L-1和 5 34× 10 -4 g·L-1;对水稻幼芽及胚根生长的IC95值分别为 2× 10 -3g·L-1和 1 2 6× 10 -3 g·L-1;对其它供试作物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玉米红曲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玉米红曲色素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波频率、提取温度和时间对提取率影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液料比20∶1,超声波频率为28 KHz,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玉米红曲色素提取率为95.4%。  相似文献   

12.
红曲多糖的提取与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3种常用红曲霉液体培养发酵产多糖的比较分析,选出红曲霉高产菌3.4701。用正交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红曲霉生长的影响,从中选出了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培养基:大米浆,NaNO30.15%,Mg-SO4.7H2O 0.15%,KH2PO40.25%。温度35℃,培养96 h,产红曲多糖3.53 g/L,比初始条件高出1.89倍。  相似文献   

13.
从红曲粉中分离筛选高产红色素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筛选出产红色素能力强的菌株,采用不同培养基,以稀释倒平板法及平板划线法从红曲粉中分离纯化,再以红色素含量为指标,进行摇瓶发酵试验,优选出产红色素的菌株。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3株产红色素霉菌M1、M2和M3;发酵试验表明,M1菌株在黄豆芽汁发酵液和M3菌株在马铃薯发酵液中产红色素能力都较强,经形态学鉴定证实M1和M3菌株是红曲霉菌,且对酸和乙醇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红曲中含有丰富的红曲色素,可采用浸提法从红曲米中提取红色素。对醇提影响因素(醇配比、醇提温度、醇提时间、醇提pH、醇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对醇提温度、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影响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主次关系依次为温度、提取次数、时间;在所试验的范围内,最佳时间40 min,最佳温度80℃,最佳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5.
红曲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固态发酵红曲大米为原料,探索红曲色素的浸取工艺,确定最佳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最佳浸取温度为60℃。还对红曲色素对热、光、酸、碱、药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150℃以下相对稳定;红曲色素对紫外线稳定,而对太阳光敏感;另外对于不同药剂,红曲色素的稳定性不同,少量NaCl、CaCl2对其几乎无影响,而Cu2+、Zn2+等离子对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红曲色素在pH3~11范围内可保持稳定的红色。  相似文献   

16.
红曲杨梅果酒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红曲杨梅果酒的酿制工艺。通过添加性质稳定且具有独特保健功能的天然红曲色素以增进果酒的色泽,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传统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温度18℃。糖汁最佳配比4:6,酵母加量10%,红曲加量2.1%,最后得到了色泽鲜艳,品质上乘且具有保健功能的杨梅果酒。  相似文献   

17.
高产红曲色素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曲霉MAC-8(Monascus ank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和60Co多重复合诱变,选育到一株生产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MACF6.发酵试验表明,菌株MACF6发酵液色阶平均达到242 U·mL-1,菌丝体色阶达1.09ⅹ104 U·g-1,分别比出发菌株MAC-8提高了22.8%和19.8%.连续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pH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了5种不同pH值培养液--pH3.8、5.4、7.0、7.5和8.9培养液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产生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酸的pH3.8的培养液利于细胞生物量的增长;中性偏酸的pH5.4的培养液适合红曲霉产红曲色素;所产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素色两种,以胞内色素为主。如果拟用红曲霉生产红细色素,pH5.4的培养液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9.
红曲色素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红曲色素支发酵最适培养基及其相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按所选增减基配方,以8-10%(V/V)的接种量,32℃经72-96h摇瓶培养,发酵液色价基本稳定在120U/ml,湿菌体收率达12g/100ml,色价为800-1000U/g以上结果已通过500L中试。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和普副粉生产红曲色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和普副粉或甘蔗渣和普副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无机氮源,进行固态发酵,以代替大米原料生产红曲色素。结果表明,用紫红红曲霉3532菌种,按马铃薯90%和普副粉10%,或甘蔗渣90%和普副粉10%,水分55%,无机氮0.27%-0.30%,起始pH值5,发酵温度30℃,红曲色素用70%的乙醇溶液在40℃下搅拌抽提,色素产量可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