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鸡源性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与转座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23株鸡源性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对分离菌株进行转座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3株分离株中有10株对2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是主要多重耐药谱;10株多重耐药菌中有8株分别携带不同种的转座子(tnpA、tn1721、tnp513、IS26),其中以转座子tnpA、tn1721和IS26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中以blatem-1、tetA和tetB的检出率最高,携带转座子多的菌株中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且耐药谱广。结果表明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转座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了解鸡源性沙门氏菌分离株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2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Ⅰ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检测。29株分离株中有13株对2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复合磺胺是主要多重耐药谱;13株多重耐药菌中有8株携带Ⅰ类整合子,blatem-1、tetA和tetB基因检出最高。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测定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鸡源大肠杆菌强毒株耐药基因的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强毒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从送检病死鸡的肝脏、心脏中分离鉴定致病菌,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分离菌的耐药质粒,转化入基因工程菌JM109,通过质粒纯化、电泳和药敏试验对耐药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并用艾叶水煮液对该菌株进行体外耐药质粒消除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强毒力鸡源大肠杆菌,该菌呈多重耐药性,且仅对氟奇霉素和链霉素敏感;由质粒转化和药敏试验结果可初步将耐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基因定位于耐药质粒上,并可随质粒的转移而使转化菌获得耐药性;用艾叶水煮液可使该菌的耐药质粒消除率达60%;质粒消除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消除耐药质粒的细菌恢复了对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分别位于质粒和染色体上,艾叶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4.
对来源于山东各地自然发病鸡群的19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和质粒图谱检测,并对菌株耐药性与质粒图谱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图谱复杂;除3株菌没有提取到质粒外,其余菌株均提取到质粒条带1~5条;对比分析发现,菌株耐药性与所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并无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河南省32个县市的93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6种抗生素药物的药敏试验和菌株耐药性与质粒图谱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3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种类3~14种,耐药图谱复杂,可以分为58种耐药类型,相同来源的大肠杆菌耐药图谱、质粒图谱相似,但菌株耐药种类与质粒图谱条带的多少无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集山东不同地区鸡源沙门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分离株血清型,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试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10种耐药基因,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沙门菌80株,其中印第安纳沙门菌60株。药敏试验证实:60株印第安纳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多黏菌素、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等1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88.33%菌株多重耐药分布在12~15耐,未发现3耐以下的菌株。PCR扩增出int1,blaTEM,aac(6’)-Ib-cr,floR,catA1,tetA,strA,cmlA 8种耐药基因。超过90%的菌株携带int1,blaTEM,floR和aac(6’)-Ib-cr耐药基因。上述结果表明,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符合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以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TEM1型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采用SDS消除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质粒,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条带,药敏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前后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敏感,对大观霉素中敏,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检测出TEM1型耐药基因;试验菌株经7.5g/L的SDS处理至第3代时,质粒条带有明显的减少,TEM1型耐药基因消失,并且恢复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说明耐药质粒已经成功消除。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鸡源沙门菌新近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了解河南省鸡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从河南省各地区养鸡场共采集了沙门菌可疑病料617份,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经生化、PCR及血清型鉴定,共分离出98株鸡源沙门菌,其中血清型定型82株,主要为肠炎沙门菌(62.24%)、鸡白痢沙门菌(18.37%)。进一步Kindy-Bauer(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2种药物敏感性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萘啶酸较为敏感,对阿齐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在60.00%~70.00%之间,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表现为极高的耐药性,耐药率高达100.00%。三重以上耐药菌株高达96.94%,七耐以上的菌株为56.12%,耐药最多的菌株可耐18种抗生素。由此可见,河南省禽类沙门菌的感染流行主要以肠炎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为主,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禽类沙门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9.
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选用22种常用抗菌药物,对98株动物源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磺胺类、四环素类药物及萘啶酸普遍耐药,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菌株多重耐药率为67.35%(66/98).采用PCR方法检测菌株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98株沙门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50.0%(49/98),并且均携带耐药基因盒,基因盒以dfrA17-aadA5的组合形式最为常见;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95.92%(47/49),阴性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38.78%(19/49).上述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兽医临床耐药沙门菌中,其流行与菌株多重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重庆市部分养殖场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及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基因情况,从重庆部分养殖场采集共1 371份样品,经前处理、增菌,划线接种,挑取疑似菌落,PCR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nuc基因,对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检测菌株中携带的ESBL基因。结果显示:从1 371份样品中分离到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25株猪源菌株、32株鸡源菌株、6株牛源菌株、10株羊源菌株和16株兔源菌株。89株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最为严重,其次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除2株兔源菌株外,其余分离菌均为多重耐药,耐药数量从2种到21种不等,猪源菌株的多重耐药最为严重。ESBL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有86株细菌携带blaTEM-1a基因,携带率高达96.6%。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耐药严重,且广泛携带TEM-1a型ESBL基因。  相似文献   

11.
猪场环境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耐药质粒消除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他生理特性的影响,参考前期试验分离出的8株携带aac(6')-Ib质粒耐药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选取1株耐药性最强菌株用高温及SDS进行耐药质粒消除,PCR检测aac(6')-Ib基因.结果显示,耐药质粒成功消除,耐药性消失,且细菌在不含抗生素条件下培养,耐药性消除状态可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南省某父母代麻鸡场死胚中沙门菌的耐药状况以及耐药机制,本试验对分离自291个孵化后期的死胚中的25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K-B法进行了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采用PCR法检测5类共37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25株分离株分属6个血清型,且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氯霉素、呋喃妥因、多黏菌素B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磺胺异恶唑、头孢噻呋、氨曲南的耐药率在32%~48%之间,且有56%(14/25)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最高可耐14种药物;共检出13种耐药基因;且5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超过60%,其中四环素类的符合率为100%。提示该种鸡场中鸡胚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复杂、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且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掌握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等基本情况。无菌采集发病鸡肝组织,共分离到沙门菌75株,对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药物敏感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LST鉴定到ST78序列型鸡伤寒沙门菌54株(72.00%)、ST92序列型鸡白痢沙门菌21株(28.00%);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四环素26.67%、强力霉素26.67%、复方新诺明22.67%、阿莫西林18.67%、氨苄西林16.00%、恩诺沙星14.67%、链霉素8.00%、环丙沙星2.67%、庆大霉素1.33%,共存在7种耐药谱型,28.00%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且集中于鸡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tetA、sul2和blaTEM的检出率分别为26.67%、10.67%和8.00%;毒力基因mogA、mgtC、bcfA、araB、stnspvC的检出率均高达100%,而spvB的检出率为 89.33%。结果表明,鸡伤寒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为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主要流行血清型,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消除作用。选择22种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对山西省部分地区分离的20株致病性鸡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质粒分析和耐药质粒转化试验,并分析多种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结果显示,20株试验菌对测试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5耐及5耐以上的菌株占分离菌株的90%,试验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0%),其次为恩诺沙星(85%),而对黏杆菌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最低;分离出12种质粒谱型,同一地区、同一鸡场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不同地区菌株的质粒图谱不同,仅有部分相同或相近的流行质粒共存;对其中5株菌株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发现同一质粒可编码1个至数个耐药性基因,不同质粒可以携带相同的耐药性基因;中药单剂或合剂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其中黄芩的消除效果最好,中药处理后部分菌株质粒图谱无变化,只有黄连和双黄连造成2条质粒带丢失;对中药提取物作用后的消除子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恢复了敏感性。研究结果提示联合使用中药治疗鸡源大肠杆菌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吉林省规模化猪场猪群中沙门菌的携带、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本试验于2013年间采集吉林省规模化猪场猪直肠拭子540份,经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共检出猪源沙门菌18株,检出率3.33%,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8株分离株对链霉素耐药率为72.22%,对四环素耐药率为72.22%,其他药物耐药率普遍高于22.2%,且多重耐药严重。此外,共检测10种毒力基因,其中sseC、spvA、spvR三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2.2%、72.2%、83.3%。小鼠致病性试验中,有11株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61.1%)。表明分离沙门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致病力的增强可能与毒力岛和毒力质粒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防控雏鸡白痢沙门菌病,试验自保定某蛋种鸡场疑似为鸡沙门菌病雏鸡采取肝脏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多价血清学鉴定及沙门菌inv 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结果符合鸡白痢沙门菌的特征,说明从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沙门菌inv A基因PCR扩增出373 bp目的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鸡沙门菌。用分离菌株接种雏鸡,其死亡率高达90%,表明该菌株有很高的致病性。10株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达9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弱、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3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42.86%,4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57.14%,5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71.43%,说明雏鸡沙门菌分离株对所试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本试验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猪源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tet)的流行与分布情况,从7省的合作猪场采集病死猪肝脏、肺脏、肠道作细菌分离,利用沙门菌属特异性侵袭基因(invA)和16S rDNA扩增、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测定tet基因,以及ERIC-PCR方法分析猪源沙门菌之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从823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247株猪源沙门菌,分离率为30.01%。药敏结果显示,对多西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7.45%和94.74%。PCR检测发现,分别有62,66,3株单独携带tetA、tetB、tetC基因;分别有38,8,4,7,1株菌同时携带两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tetA+C、tetA+D、tetB+C、tetC+D);分别有9,6,1,6,1,4,3株菌同时携带3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C、tetA+B+D、tetA+B+M、tetA+C+D、tetA+D+M、tetB+C+D、tetB+C+M);分别有6,2株菌同时携带4种不同的tet基因(tetA+B+C+D、tetA+C+D+M);没有检测到单独携带tetD、tetM以及同时携带5种tet基因的菌株。接合试验表明,tetM可与tetA或tetC共同在沙门菌与大肠杆菌间转移,导致菌株多西环素抗性水平转移。试验菌共分为A~δ共30个ERIC型,tet基因分布于不同ERIC型菌株中,表明其在试验菌株间水平扩散。本试验首次在猪源沙门菌中发现了编码核糖体保护蛋白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猪源沙门菌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严重,对多西环素、土霉素具有普遍耐药性,tetA、tetB基因在7省猪源沙门菌中流行最广泛,分离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普遍耐药性与单个或多个tet基因的普遍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北省猪源耐药大肠杆菌的质粒携带情况,追踪耐药菌株的同源性,试验对已经过系统鉴定及药敏试验的12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质粒提取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酶切,进行质粒谱型分析,探讨大肠杆菌耐药性与质粒及其酶切图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质粒的获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一般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酶切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酶切图谱大多不同,但亦有相同的。说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大肠杆菌也有同源性菌株存在;大肠杆菌的质粒携带与细菌的耐药性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以进一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69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磺胺药的耐药性,PCR检测了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和SulⅢ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75.4%的受试菌株对磺胺异恶唑产生了耐药性;耐药基因SulⅡ检出率最高(79.7%),其次是耐药基因SulⅠ(33.3%),未能检出耐药基因SulⅢ。提示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和SulⅡ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