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鲈鱼幼鱼对饵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适宜需求量,结果表明:当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4.1%,脂肪含量为8.9%,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2.1%时,鲈鱼幼鱼生长迅速,且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黑鲷幼鱼对饵料蛋白质,脂肪,糖类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了9种人工配合饵料,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含量为41.2%,17.6%和15.9%的4号饵料,使黑鲷幼鱼生长最快,实验43天,幼鱼增重率为64.3%,饵料系数为1.3。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4种东方鲀营养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评价河鲀的营养价值,对我国主要4 种东方鲀肌肉、肝、睾丸进行了15 项营养成分分析比较。3 年研究结果表明:4 种东方鲀均富含高蛋白质、高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出肉率34 .32 % ~46 .07 % ,可食率38 .80 % ~65 .26 % ,肌肉含蛋白质17 .63 % ~18 .70 % 、脂肪0 .30 % ~0 .56 % ,肝脂肪含量高达47 .48 % ~49 .10 % ,肌肉、肝、睾丸中氨基酸种类俱全,尤以肌肉中含量高(2 .729 ×105 mg/kg) ;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比鳜鱼、对虾、鲜贝等名贵水产品高2 .49 ×104 ~5 .83 ×104 mg/kg 和2 .12 ×104 ~4 .51 ×104mg/kg 。各项营养成分均以暗纹东方鲀居首,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牙鲆幼鱼对营养的需要,旨在改变目前牙鲆养殖业病害日趋严重的现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为52.78%、碳水化合物15.80%、脂肪8.78%时幼鱼增重率最高;添加EPA为0.5%、DHA1.5%时增重率最高。另外,对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也做了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来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水解蛋白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鱼体及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实验设4个等氮等能的饲料处理组,对照组含有30%的鱼粉,通过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水解猪血蛋白、水解豆粕蛋白和水解酵母蛋白替代10%的鱼粉来获得不同类型的实验组饲料,即水解猪血蛋白组、水解豆粕蛋白组和水解酵母蛋白组.养殖实验在近海浮式网箱中进行,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的养殖网箱,每个网箱30尾鱼.实验结果显示,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水解猪血蛋白、水解豆粕蛋白及水解酵母蛋白并没有对鲈鱼幼鱼的鱼体、肝脏、肌肉和内脏的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水解酵母蛋白的处理组显著降低了鲈鱼幼鱼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水解酵母蛋白替代鱼粉显著提高了鲈鱼幼鱼肌肉中C20:1n-9的含量,而水解豆粕蛋白和水解酵母蛋白显著降低了肌肉中C22:5n-3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水解酵母蛋白显著降低了血清中C20:5n-3的含量(P<0.05).在腹部脂肪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猪血、豆粕及酵母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极显著提高了饱和脂肪酸、十八碳及十六碳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含量,而极显著降低了C20:1n-9、C20:4n-6、C22:5n-3和C22:6n-3的含量(P<0.01).本研究表明,高植物蛋白饲料中猪血、豆粕及酵母蛋白水解物替代10%的饲料鱼粉并未有效调节鲈鱼幼鱼鱼体、肝脏、肌肉及内脏的脂肪累积,但水解酵母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代谢.水解蛋白对鲈鱼幼鱼脂肪酸组成的调节因水解蛋白的类型及鱼体组织类型而异.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不同类型水解蛋白对养殖鱼类脂肪累积的调节作用,对该领域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与能量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四清 《水产学报》2004,28(4):425-430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宜的能蛋比,既有利于能量的利用,又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设计4个蛋白质含量梯度和4个能量梯度的16组饲料,试验证明,蛋白质含量大于42%、能蛋比小于115,鱼体日增重率明显增大,饲料系数明显降低,表现出较高的饲料效率,本研究认为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适宜的能蛋比为92.7~102.5。  相似文献   

7.
黄鳝的营养素需要量及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杨代勤 《水产学报》2000,24(3):259-262
用正交设计法L9(3^4)配制九种试验饲料,对黄鳝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鳝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和总能,黄鳝最佳生长所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5.7%,总能为11.50 ̄12.50kJ.g^-1饲料,脂肪含量3% ̄4%,无机盐含量3%,总糖24% ̄33%。黄鳝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E/P=kJ.g^-1)为31.6 ̄38.9。  相似文献   

8.
中华鲟幼鱼饲料营养素适宜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蛋白质梯度饲养法测定蛋白质适宜含量范围,以增重率为指标,采用直线和抛物线回归,计算得出幼鲟饲料蛋白质适宜需要量为35 .41 % ~49 .09 % ;用正交试验法,以生长比速、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幼鲟最适生长的饲料营养素含量为:蛋白质40 .41 % ,脂肪9 .06 % ,糖25 .56 % ,纤维素4 .08 % 。各营养素对幼鲟的生长及蛋白质效率的影响大小为:蛋白质> 脂肪> 糖> 纤维素,其中蛋白质为影响生长和鱼体成份变化的主要因素( P< 0 .05) ;用脂肪梯度饲养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一步重复和验证,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甲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醣类适宜含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醣类的含量,设计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初步探讨二龄甲鱼配合饲料中这三种成分的适宜含量,试验结果,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可消化醣类的适宜含量分别为45%-48.3%、4.2%-6.7%和20%-25%。  相似文献   

10.
南海珍珠贝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来好 《水产学报》1999,23(4):392-397
对南海4种不同珍珠贝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与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比较,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珍珠贝肉的蛋白为78.9%~83.64%,平均81.36%,且蛋白质中氨基酸评分为81~94,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脂肪含量为2.68%~6.31%,平均为4.41%,其中C20:5(EPA)与C20:6之和的平均含量为33.7%;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Ca、P、Zn;维生素的含量一般。珍珠贝肉  相似文献   

11.
水温对石蛙人工孵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下水微流水状态下孵化石蛙卵子,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石蛙卵子的出苗率影响很大,21-23℃是其最适宜的卵化水温,当水温高于25℃,石蛙孵化开始出现畸形苗,32℃是其孵化的致死水温。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结构变化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及促雄腺结构变化的光镜与电镜观察表明:中华绒螯蟹的精巢发育、精子发生与促雄腺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促雄腺处于发育起始阶段时,精巢内尚未有精细胞形成,生精小管内以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占优势;当促雄腺处于分泌期时,精巢内精子形成并成熟释放;河蟹繁殖后,促雄腺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14.
蓝点鲅渔业的最佳经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昌臣  朱德山 《水产学报》1984,8(2):171-177
蓝点鲅(Scomberocmorus Niphonius Cuvier & Valennes)是我国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用生物经济模式(基于 Schaefer 模式和 Fox 模式)讨论了蓝点鲅渔业的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和就业等问题。对其最大经济效益(Umax)、最适能源消耗(Oopt)和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foop)等数值作了估算,列于表2。如果以最大经济效益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将捕捞努力量控制在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水平(foop 约为 290O),就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Umax=19.65百万元)。把这个结果与最大持续产量的结果相比,渔业的经济效益将增加15.5%,能源消耗减少26.8%,但产量将下降7.2%,约2000吨。如果以增加就业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捕捞努力量可控制在5400左右、和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果相比,捕捞力量可多安排76.8%,但是渔业经济效益下降35.2%,能源消耗将增加78.9%。  相似文献   

15.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2-1993,1982-1983年8、10、5月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生态锥体的结构和生态效率。其中生物量锥体中食植物动至二级肉食动物的比为100:68:19和100:49:19。能量锥体食植动物二级肉食动物比为100.0:18.4:1.2和100.0:8.2:1.4,与林德曼效率大体接近。从1982年至1992年10年间,食植动物生物量减少了44%,而一级肉食动物仅减少了24%,说明高营  相似文献   

17.
于1998年6月大潮(10~13日)和小潮(17~19日)期间对潍河口及其临近海域浮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肠道色素含量和对浮的的粮食压力进行了现场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优势类九主要是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b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unw parv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浮游幼虫,在大部分站位占浮游动物数量组成的80%以上,从分  相似文献   

18.
青鱼的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瑞霞 《水产学报》1982,6(1):77-83
本文介绍了青鱼的早期发育、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与分化的观察结果。对青鱼胚胎的早期发育和器官发生作了描述;并就此和其他硬骨鱼类的胚胎发育和器官发生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江豚的形态特征和亚种划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11):4-8
本文通过对各海域江豚主要形态特征性状差异显著比较,讨论了江豚亚种划分问题。作者认为江豚包含3个亚种:南海种群与印度,巴基斯坦种群同属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东海一长江种群属杨子亚种N.p.asiaeorientalis,黄渤海种群与日本种群均属北方亚种N.p.sunameri。  相似文献   

20.
黄骅沿海的赤潮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了1989年黄骅沿海赤潮生成的过程、造成的危害,并从生物、理化、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分析了赤潮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