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细胞培养广泛地应用于病毒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化及发育等许多领域。近年来病毒学中很多发展与能在培养细胞中生长病毒的技术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已经生产出多种生物制品,随着病毒学等研究工作的发展,鸡骨骼肌细胞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试验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了大量优质的鸡骨骼肌细胞,并进行了冻存与复苏,建立了一套较完备,快速的鸡骨骼肌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禽资源保存、核移植、转基因动物胚胎学、遗传工程等研究工作的发展,禽类骨骼肌细胞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试验培养了大量优质的乌鸡骨骼肌细胞,并成功进行了冻存与复苏,建立了一套较完备、快速的禽类骨骼肌细胞培养模式。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8~10日龄鸡胚;MEM和标准胎牛血清,由美国Hyclone公司提供;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链霉素。1.2试验方法1.2.1原代培养[1]在无菌的超净工作台上取出8~10日龄鸡胚,放入无菌培养皿内,用眼科剪、镊子配合剪取鸡大腿,再将鸡大腿部皮肤、腿骨去掉,添加双抗的PBS液漂洗4~5次,将腿部肌肉剪成2~5m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金雀异黄酮(GEN)对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抗氧化保护效应,试验研究了GEN对离体培养的鸡骨骼肌卫星细胞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岭南黄羽肉鸡骨骼肌卫星细胞接受不同浓度的GEN处理48h后,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GEN对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金雀异黄酮组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1μmol/L和16μmol/L金雀异黄酮显著提高了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添加4μmol/L和16μmol/L金雀异黄酮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细胞培养液中添加金雀异黄酮具有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RNA拷贝数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蛋鸡鸡胚腿部肌肉组织中体外培养获取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传代、冻存和复苏研究,同时从分子表达水平对分离培养的卫星细胞进行了鉴定,建立了一套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传代、冻存和复苏的方法。特异基因表达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得到的细胞能够表达卫星细胞特异的标志基因Pax7,而肌细胞分化基因MyoD、Myogenin未表达,说明获得的肌卫星细胞纯度较高,尚未进行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细胞是培养和研究病毒及制造病毒疫苗的有效工具,细胞培养还广泛地应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制成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以及筛选异源和同源的弱毒株都离不开细胞的培养工作。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已经生产出多种生物制品,随着病毒学等研究工作的发展,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不同的消化液对长成单层的成纤维细胞进行消化,通过消化后细胞的贴壁率比较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体外无血清培养的鸡卵泡细胞GnRH样肽分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125I标记的鸡GnRH与同源血清(抗体)反应,建立了鸡GnRH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并用以检测体外无血清培养的鸡卵泡细胞,证明卵泡膜细胞(TC)和颗粒细胞(GC)培养液中均存在GnRH-Ⅱ样肽样肽物质,并发现TC细胞培养液中的GnRH-Ⅱ样肽含量在72h内随培养时间加长而增多,而GC细胞培养液中GnRH样肽含量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卵泡细胞能产生GnRH-Ⅱ肽样物质。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成功,加速了病毒学的研究进展,找到了一种繁殖病毒的经济宿主系统,使病毒研究达到了分子水平,提高了血清学诊断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体外细胞培养程序复杂,要求条件多而且严格,是病毒研究工作者必须了解的。下面谈谈笔者在细胞培养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旨在建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诱导分化及鉴定的方法。选取12胚龄SPF鸡胚,综合松散肌肉纤维和游离纤维基质层细胞等原理,对分离细胞使用的酶以及后续的细胞纯化、诱导分化方法进行优化;并从形态学、细胞分化能力、生长曲线、免疫荧光、RT-PCR等方面对MSC进行鉴定,从而提出一种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混合酶消化分离培养方法。结果表明,刚分离纯化后的细胞折光性强,24 h贴壁展开后呈纺锤状;待诱导分化后能形成排列整齐的多核肌管;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优化后,细胞存活率为(90.82±1.294)%,细胞纯度为(90.44±1.264)%;免疫荧光检测标志性基因Pax7、Desmin表达阳性;RT-PCR检测标志性基因Pax7、MyHC、MyoD1呈阳性;并且分化前标志性基因Pax7表达量是分化后的1.705倍,分化后期标志性基因MyHC表达量是分化前的13.073倍。该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鸡骨骼肌细胞生物学机制、肉鸡品种优化、细胞移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骨骼肌修复和心肌治疗方面的机制研究提供平台,试验以水牛胎儿为材料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采用机械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细胞在生长培养液中形态良好、生长稳定、增长快速并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肌管.结果说明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能够在体外进行增殖和分化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中位于肌细胞膜和基膜之间的具有增殖分化潜力的肌源性干细胞,负责骨骼肌的生长和骨骼肌的损伤修复。本文对分离和体外骨骼肌降临细胞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展望卫星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改进及应用前景。用适当的方法将卫星细胞从骨骼肌中分离出来进行体外培养,不仅能直接观察其增殖分化的特性,而且可以在排除体内其它类型细胞影响的条件下,对卫星细胞的生理和生化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获取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各个阶段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等手段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RT-PCR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两步消化法适用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获取.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本研究探讨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球虫的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合适的细胞体系中培养球虫完成其发育过程的方法,该方法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一种比较完备的体外培养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球虫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作者从鸡球虫体外培养的球虫种类及其发育阶段、细胞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等4个方面对这一技术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生物制品,也广泛应用于各种兽用疫苗的生产.细胞培养生产兽用疫苗不但能够降低成本,而且提高产品质量.细胞培养生产兽用疫苗已经成为各个生物制品公司关注的焦点.凡是影响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疫苗质量.论文针对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相关影响因素、相关技术和在兽用疫苗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悬浮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细胞悬浮培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细胞悬浮培养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的核心技术,结合筛选驯化的高表达细胞株和个性化细胞培养基,控制细胞培养过程,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品生产的主流模式。但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制品生产仍主要采用病毒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转瓶细胞培养方式。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制品生产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分别对消化酶、消化时间、取材部位和表面包被物等条件进行比较和优化,筛选出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和纯化的最佳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与传代。结果显示,取鸡输卵管漏斗部,0.25%胰酶+0.02%EDTA联合消化15min、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在20%FBS包被的细胞培养瓶中可获得满意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性良好。培养的细胞在24h时成团贴壁,48~60h明显增殖,呈圆形或多角形"铺路石样"的单层细胞生长,72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可以维持至10d以上,且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经姬姆萨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为鸡输卵管上皮细胞。本研究建立的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目的细胞,为研究鸭源鸡杆菌对鸡输卵管细胞的侵袭特性提供了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6.
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及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已经发展到能够自由扩大培养并且用于工业化生产。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疫苗、载体、药用蛋白,等都可以通过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获得。生物反应器是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关键,其能够有效的增加细胞单位体积的培养密度,从而为病毒性疫苗大规模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细胞培养生产生物制品既能提高生物制品的质量,又能促进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表达纯化技术、病  相似文献   

17.
细胞培养是病毒学实验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文以猪乙型脑炎病毒在猪肾上皮细胞(PK-15细胞)增殖培养为例,介绍一下病毒的细胞培养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为摸索大鼠蜕膜细胞的培养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蜕膜组织,全组分蜕膜细胞培养,传代提纯蜕膜基质细胞,在4孔细胞培养板中直接进行泌乳素(PRL)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细胞的组成.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耗时少、细胞活率高的优点.结果:实验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9.
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效果,对鸡X期胚盘细胞分别进行分散培养和整胚培养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计算阳性克隆率;结果,分散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整胚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较差,培养过程中细胞易分化;传代后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AKP阳性克隆率差异显著(P<0.01).表明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鸡E.tenella的宿主细胞--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蛋白酶法、胶原酶Ⅰ法、嗜热菌蛋白酶法、嗜热菌蛋白酶+胶原酶Ⅰ法和中性蛋白酶Ⅰ+胶原酶Ⅺ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团块比例、总细胞产量和细胞团块产量,筛选出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最佳分离方法,并进行了纯化和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嗜热菌蛋白酶消化、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为最佳分离和纯化盲肠上皮细胞的方法;分离纯化的细胞接种后分别于第3-5天、第10-11天进入对数生长期,可存活14 d以上;经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鉴定为盲肠上皮细胞,所分离的细胞培养至第4、7、11天时上皮细胞比例分别为81.67%、84.33%和72.00%.用该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