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81-82
以五年生藤稔葡萄为试材,在促成栽培的早期进行短期加温处理,探讨其对物候期、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膜覆盖对照相比,双膜加温处理各物候期明显提前,成熟期提早到5月中旬;加温处理后虽然坐果率略有降低,但萌芽率提高,单性果率显著降低,单粒重、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阳光玫瑰葡萄和浪漫红颜葡萄为试验材料,常规单膜保温促成栽培为对照,研究单膜蒸汽加温促早栽培的升温效果和对葡萄物候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膜蒸汽加温,夜间平均最低温度在萌芽期稳定保持在10℃以上、花期稳定保持在15℃,阳光玫瑰成熟期提早15 d、浪漫红颜成熟期提早14 d,成熟后阳光玫瑰葡萄穗重、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显著低于对照,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平均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浪漫红颜葡萄果实品质与对照基本无差异;生产成本低于双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3.
石灰氮、芽灵和赤霉素对塑膜大棚葡萄破眠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适应塑膜大棚葡萄理想安全的催芽药剂。[方法]以欧美种群藤稔葡萄为试材,在塑膜大棚内,用石灰氮、芽灵和GA33种化学药剂对其进行催芽试验,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研究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对大棚葡萄主要物候期(植株萌芽期、始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最终萌芽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GA3处理可延迟大棚葡萄的物候期,降低果实品质;芽灵处理可提早物候期,提高植株萌芽率和固酸比;石灰氮处理可使物候期提前的幅度增大,植株萌芽率、果实单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明显提高,果实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固酸比有极显著提高。[结论]石灰氮处理对大棚葡萄的物候期、萌芽率和果实品质均有积极增进作用,是理想安全的破眠药剂,其次是芽灵。  相似文献   

4.
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在塑料大棚内,研究不同浓度单氰胺、破眠1号对葡萄主要物候期、萌芽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氰胺、4倍破眠1号处理可以使藤稔葡萄萌芽提前10 d,提高萌芽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固酸比提高。对果实品质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塑料大棚内葡萄Vitis vinifera促成栽培中萌芽期根区土壤加温对树体生长发育、果实品质以及土壤温度的影响,试验以5年生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Red Globe’为试材,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区土壤加温处理,设置(25±1)℃/(15±1)℃(昼/夜)(简称T25)和(20±1)℃/(15±1)℃(昼/夜)(简称T20)和对照(ck)等3个温度梯度,探讨它们对土壤温度、葡萄物候期、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T25和T20处理下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比ck高13.1℃和8.4℃;萌芽期分别比对照提早26,20 d,始花期提早27,21 d,成熟期提早18,10 d;新梢长度和粗度、单株果穗数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质量分数增加,酸质量分数降低,果实品质提高;果穗质量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萌芽期适当提高土壤温度可以使葡萄提早解除生态抑制性休眠,提前进入萌芽,果实品质改善,提早上市。图3表5参13  相似文献   

6.
以丁岙杨梅为试材,研究叶面肥对杨梅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品质,爱农氨基酸处理效果最佳,果实固形物、总糖含量平均比对照提高130、152个百分点,总酸含量平均比对照降低022个百分点,糖酸比、固酸比明显提高,其次为美钙镁和翠康钙宝。喷施叶面肥可显著降低果实失水率、烂果率,其中美钙镁、翠康钙宝处理失水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07和407个百分点,烂果率分别比对照减少784和790个百分点。喷施叶面肥还可延缓杨梅品质变化,降低果实POD活性及变化幅度,其中翠康钙宝处理果实的品质下降幅度和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7.
在日光温室番茄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处理1)时、第1花开花10d(处理2)时,利用温度处理室自动控温系统分别对植株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开始的亚高温处理对番茄植株物候期、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不同生育期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植株的物候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同时各花序坐果率下降,平均单果重变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其中,在开花当天进行35℃亚高温处理的植株,其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均低于开花10d时处理的。  相似文献   

8.
以4年生葡萄品种藤稔和维多利亚为试材,研究施用不同钙肥对设施葡萄生长结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肥等微补肥可以提早大棚栽培的维多利亚和藤稔物候期,使成熟期提早5~7 d;叶片均不同程度变小,较对照降低18.2%~35.6%;根力钙+精力处理的藤稔和根力钙+精力+硼力+冲力镁处理的维多利亚新梢节间长度分别较对照降低16.5%、11.8%,叶绿素含量提高5.0%和1.8%;用钙肥等微补肥处理后,果实单粒重得到显著提高,根力钙+精力+硼力+冲力镁处理的维多利亚粒重提高21.3%,单施根力钙和根力钙+精力处理的藤稔粒重提高9.6%~22.7%;果实硬度用根力钙+精力+硼力+冲力镁处理的维多利亚提高48.0%,根力钙+精力处理的藤稔提高51.9%,果实硬度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贮运性;用钙肥处理后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藤稔果实着色度提高8.5~11.6百分点,维多利亚果实色泽鲜亮,果实综合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巨峰葡萄果实着色期施用不同的肥料,研究其对果实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复合肥加硫酸钾和花生饼肥处理的果实成熟期分别比对照的提早4 d、9 d和9 d;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的提高了1、1.6和2.3个百分点;而施用尿素处理的果实成熟期比对照晚2 d,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降低了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以"格兰蒂"为试材,研究了小拱棚、小拱棚加地膜覆盖(双膜覆盖)和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及对绿芦笋早春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方式均显著提高地温,促进芦笋提前萌芽出笋,其中以小拱棚增加地温和促进提早萌芽的效应最大。小拱棚和双膜覆盖可提高气温4℃~14℃,使芦笋生长速度加快,采笋期提前10d左右,早期产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小拱棚覆盖对绿芦笋的一级笋率无显著影响,而双膜覆盖和地膜覆盖的弯笋率比对照增加,一级笋率比对照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柿果在关键生长期去袋1周内内外品质的变化情况,采用外黄内黑双层纸和白色复合纸单层袋于6月25日对富有柿果进行套袋,于10月16日进行去袋,以不去袋为对照,每处理分别在10月17日、10月18日、10月19日、10月21日、10月23日等5个时期进行采摘。结果表明,柿果在关键生长时期去袋后,果实质量、色泽、类胡萝卜素及Vc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果实残次果发生率有一定增加,以双层袋处理较为明显。故建议果农在套袋处理上,选择白色单层袋,且带袋采收。  相似文献   

12.
龙眼果实采后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采后福眼龙眼果实在(20±0.5)和(4±0.5)℃温度下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眼果实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20±0.5)℃下贮藏2d,果实呼吸强度下降,之后明显上升;果实采后果皮细胞膜透性快速增加,果实易失重、衰老、腐烂和果皮褐变,贮藏后期果肉自溶;果肉可滴定酸和VC含量快速下降,总糖和蔗糖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下降而后期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比值先升后降;贮藏后期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而(4±0.5)℃低温贮藏可显著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抑制病原菌生长,延缓果实衰老和果皮细胞膜透性增加,延迟果皮褐变,减少果实失重和果肉营养成分变化,抑制果肉自溶,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13.
防虫帐防控杨梅果蝇及改善果实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防虫帐对杨梅果蝇发生以及产量品质、贮藏性、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2012—2013年连续2年对浙江临海东魁杨梅进行防虫帐单株挂帐试验。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挂防虫帐对防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714~9524个百分点。挂防虫帐杨梅单果重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加218 g,果实硬度提高了014 kg·cm-3,果实成熟期也分别比对照推迟3~4 d以上,贮藏期延长,色泽更亮丽。挂防虫帐处理单株产值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加7719元。防虫帐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防控措施,具有防虫效果好、显著延长贮存期、提高杨梅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等优势,具备在生产上规模化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黄皮葫芦果实进行了4种温度处理,7种保鲜剂处理的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黄皮葫芦果实对低温敏感,低于8 ℃会发生冷害。温度越低,冷害越严重,主要冷害症状为瓜皮黄色消褪、进而褐变或黑变。0 ℃、6 ℃下单果包装黄皮葫芦果实的安全贮藏期为3 d,7~8℃下为6 d。保鲜剂能显著提高黄皮葫芦果实的鲜度,且能显著抑制瓜把的腐烂或延迟瓜把腐烂期的到来,较CK的贮藏期分别延长9 d和18 d。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兰溪‘木叶’杨梅为原料,研究利用全果发酵生产杨梅果酒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0.15%,加糖量14%,天然色素添加量0.3%。并对全果发酵酒进行品质分析,所得全果发酵的杨梅果酒各项理化指标均较优,达到优质杨梅发酵酒的标准,具有良好的杨梅果香和典型的发酵酒香,色泽深红,澄清透明,口味柔和清爽,风味独特。产品含有14种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830 mg·L-1,陈酿4个月后检测到主要香气成分17种,其中酯类4种,占被鉴定成分的29.78%,醇类9种,占被鉴定成分的47.51%,其他风味物质如酮类、呋喃等4种。  相似文献   

16.
套袋及遮光对黄瓜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津绿3号"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套袋材料对套袋果实(雌花)袋内微环境、果实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使袋内温度升高、光照减弱,其中以黑膜袋处理的升温效果最显著,纸袋处理的遮光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各套袋处理的坐瓜率均下降,黑膜袋坐瓜率降低幅度最大;但对已坐住的果实,除黑膜袋外,套袋果实较对照发育快。套袋果实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及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其中纸袋处理的瓜色最浅,叶绿素含量最低。套袋果实表面洁净,无农药和尘埃污渍,果色鲜绿或白绿,感观好,但口味较淡。  相似文献   

17.
套袋对黄瓜果实发育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津优2号黄瓜为试材,分析了中棚春黄瓜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袋内微环境、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袋内微环境平均温度较对照提高;无论晴天、阴天或雨天,光照强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弱。结果前期套袋处理的坐瓜率较对照提高,单瓜重大于对照;而结果中后期套袋处理的坐瓜率低于对照,单瓜重与对照相同。结果前期和结果中后期套袋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都不同程度低于对照;而结果前期套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低,结果中后期套袋的较对照高。套袋黄瓜果实色泽鲜绿,质地脆嫩,口味稍淡,感官综合评价为优。  相似文献   

18.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9.
秸杆覆盖对梨树树体营养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南方梨园秸杆覆盖对梨树树体营养及梨果产量品质的直接影响.进行了梨园秸秆覆盖田间试验以及叶、果室内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使梨树单叶面积提高5.1%~8.4%、叶绿素含量15.4%、叶绿素a/b值2.53%.有利于增强树体的光合作用,促进树体生长发育;秸秆覆盖可使叶片中N、P、K含量提高12.3%~26.8%.同时也可提高其它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善树体的营养水平;秸秆覆盖还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可使单果重提高2.8%~5.4%.单株产量提高4.6%~10.2%;可提高果实的糖酸比、改善砂梨的风味.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