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菍总黄酮(TFMD)对胰岛素抵抗(IR)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试验以灌胃高脂乳剂建立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地菍总黄酮混悬液(高剂量(600 mg/kg)、中剂量(300 mg/kg)及低剂量(150 mg/kg))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3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胰岛素受体(Ins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InsR、PPAR-γ和骨骼肌中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地菍总黄酮能降低IR小鼠的体重,降低血清FBG、FINS及HOMA-IR水平,升高ISI水平(P<0.01,P<0.05);降低血清TG、TC及LDL含量,升高HDL含量(P<0.01,P<0.05);同时提高IR小鼠肝脏中InsR、PPAR-γ及骨骼肌中GLUT4的mRNA表达量,提高小鼠肝脏InsR、PPAR-γ及骨骼肌中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以上试验结果证实,地菍总黄酮能有效缓解小鼠试验性胰岛素抵抗症状,该活性与调节糖脂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将4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低Se试验组(日粮Se含量0.032 mg/kg)和正常对照组(日粮Se含量0.229mg/kg),分别在30、45、60和75 d断头处死取样,用ELISA法检测组胺浓度及半定量RT-PCR法测定空肠2型组胺受体(H2R)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血清组胺水平在对照组与缺Se组及缺Se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Se缺乏时鸡空肠H2R mRNA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对照组与缺Se组及缺Se组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缺Se组血清Se含量与组胺浓度及H2R 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效应关系。缺Se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使血清中组胺浓度和空肠H2R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对硒缺乏引起的空肠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填饲、未填饲朗德鹅肝脏、皮下脂肪、腹脂和肌肉组织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谷丙转氨酶等6种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肝脏组织中,填饲组PPARγ 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该基因的表达量(P〈0.01);肝脏组织PPARγ 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皮下脂肪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肝脏、皮下脂肪、腹脂组织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朗德鹅肥肝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锦草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地锦草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NF-αmRNA表达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地锦草总黄酮高剂量组(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和纯水对照组(C组),连续灌胃9 d后,检测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2%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并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脾脏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地锦草总黄酮3个剂量组脾脏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24 h足跖增厚值均显著高于C组;M组和H组肝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1);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IL-2、IL-12、IFN-γ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H组最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地锦草总黄酮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及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5省份(甘肃、山西、内蒙古、新疆、辽宁)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和4种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素、山奈酚、槲皮素、芦丁)含量|利用DPPH•清除率、O2-•清除率、 ABTS+•清除率、还原力指标对沙棘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沙棘黄酮缓解畜禽氧化应激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5个省份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高低依次为甘肃GS(4.68%)、山西SX(3.54%)、内蒙NM(2.85%)、新疆XJ(1.94%)、辽宁LN(1.23%)。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在5省份小果沙棘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山奈酚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芦丁在新疆XJ和辽宁LN小果沙棘叶中所占比例较高。(2)不同省份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具有很好的还原力和DPPH•、O2-•、ABTS+•清除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与添加浓度遵循剂量-效应关系。(3)小果沙棘叶总黄酮与还原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异鼠李素与DPPH•清除力的IC50值、还原力的EC50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不同省份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及其组成均存在差异,其中甘肃GS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最高且抗氧化能力最强,山西SX小果沙棘叶总黄酮次之。 [关键词]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异鼠李素|槲皮素|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菍总黄酮的急性毒性及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活性。试验以单次最大给药剂量(5.6 mg/g体重)和最大给药体积(40 μL/g体重)的地菍总黄酮混悬液对正常小鼠进行灌胃。24 h内给药2次后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及一般状态,给药14 d后采集小鼠血清并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肌酐(Cre)、尿素氮(BUN)含量,计算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质量系数。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0.160 mg/g体重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验证地菍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的保护作用。试验设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6 mg/g体重)、地菍总黄酮高剂量、中剂量及低剂量组(1.2、0.8、0.53 mg/g体重),连续给药21 d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体重、采食量、饮水量及24 h尿蛋白含量。地菍总黄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地菍总黄酮灌胃给药的日最大给药量为11.2 mg/g体重;给药后14 d,与正常组相比,给药组小鼠体重、各脏器质量系数、血清中AST、ALT活性及Cre、B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验证地菍总黄酮降血糖活性试验中,与模型组相比,地菍总黄酮给药组小鼠FBG、饮水量、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上述结果证实地菍总黄酮安全性高,未引起试验小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并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含量,缓解小鼠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7.
将4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低Se试验组(日粮Se含量0.032 mg/kg)和正常对照组(日粮Se含量0.229mg/kg),分别在30、45、60和75 d断头处死取样,用ELISA法检测组胺浓度及半定量RT-PCR法测定空肠2型组胺受体(H2R)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血清组胺水平在对照组与缺Se组及缺Se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Se缺乏时鸡空肠H2R mRNA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对照组与缺Se组及缺se组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缺Se组血清Se含量与组胺浓度及H2R 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效应关系.缺se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使血清中组胺浓度和空肠H2R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对硒缺乏引起的空肠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对肉鸡肠道屏障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和关键免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索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在肉鸡生产上的适宜添加剂量。选用1日龄健康科宝肉鸡1 3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T1、T2、T3)分别饲喂添加0.8、1.0和1.5 kg/t的包被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当天,每个重复选取6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鸡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取空肠、脾脏、肠系膜淋巴结(MLNs)。分别测定血清中D-乳酸(D-LA)、细胞因子的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对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以及脾脏和MLNs中Toll样受体(TLRs)的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2组肉鸡血清中D-LA含量和DAO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T3组肉鸡血清中D-LA含量和DA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T2和T3组肉鸡空肠封闭蛋白1(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T2组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1组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MLNs中TLR4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2组血清中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IL-2含量显著提高(P<0.05),脾脏和MLNs中TLR4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T3组血清中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脾脏和MLNs中TLR4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T1组相比,T2组血清中D-LA含量和DA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T3组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能够提高肉鸡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缓解机体炎症。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科宝肉鸡饲粮植物精油和柠檬酸复合物适宜添加量为1.0 kg/t。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肉质、血清leptin水平及脂肪组织leptin表达的影响.选用(28±2)日龄断奶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仔猪24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各1/2).第一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其基础上添加0.1%沙棘提取物,于57日龄起第二阶段全部饲喂基础日粮,至180日龄结束试验.运用荧光相对定量PCR测定脂肪中leptin mRNA表达量,以及沙棘提取物对肉质和血清leptin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试验组肥育猪眼肌面积(P<0.05),降低背膘厚和肌内脂含量(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肥育猪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尤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肥育猪背部皮下脂肪和肠系膜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部皮下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血清leptin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1);对照组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呈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断奶仔猪口粮中添加0.1%沙棘提取物町通过影响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及血清leptin水平,改变与肉质的相关系数,米改善肥育猪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0.
观察双峰驼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结构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 model control,DMC)、低剂量骆驼奶组(2ml/d)(low camel milk,LCM)、高剂量骆驼奶组(5ml/d)(high camel milk,HCM)和盐酸二甲双胍组(200mg/kg)(metformin hydrochloride,MTH),每组12只,另设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建模成功后,试验组处理4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浓度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检查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荧光定量Real time-PCR法检测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cl-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细胞凋亡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 3)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mRNA的表达丰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肾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DMC组相比,LCM、HCM、MTH组大鼠FPG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LCM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DMC组肾小球体积增大,囊腔变小,肾小球内出血严重,而LCM、HCM、MTH组肾小球体积、囊腔间隙较正常,肾小球出血明显减少;Bax mRNA和NF-κB mRNA在DMC组中表达量最高,Bcl-2mRNA和Caspase 3mRNA分别在LCM组和HCM组有较高的表达量;与DMC组相比,LCM、HCM、MTH组大鼠肾脏细胞Bax蛋白表达减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结果表明,双峰驼奶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抑制其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棘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沙棘对大鼠的免疫功能影响,为沙棘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大鼠免疫器官脏器指数、白细胞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评价沙棘对大鼠的免疫功能.结果:沙棘组与对照组相比,沙棘组的大鼠胸腺、脾脏重量指数提高,白细胞数增多,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增强,红细胞受体花环形成率提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降低,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增加了血清溶血素含量和溶血空斑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奥利司他组以及地菍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饲喂基础饲粮,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粮,奥利他司组给予60 mg/kg奥利他司,地菍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750、500、330 mg/kg地菍总黄酮,每天以0.1 mL/10 g灌胃体积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42 d,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脂联素(ADP)、瘦素(LEP)水平,并统计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联素受体2(AdipoR2)、p38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镉(Cd)致去卵巢大鼠肺细胞凋亡和肺组织损伤的缓解作用。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Control)组、Cd组、NAC组和NAC+Cd组,每组10只。18个月后,取大鼠肺组织,镜检观察组织HE染色与Masson染色后的病理学变化,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组织中Cd的含量,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纤维化关键蛋白Col-I和Col-III mRNA水平,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关键蛋白(Bcl-2、Bax及cleaved caspase-3)及p53的表达与Akt磷酸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d组肺组织中肺泡结构消失和纤维组织增生,Cd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Col-I和Col-III mRNA水平、Bax/Bcl-2比值、cleaved caspase-3与p53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Akt磷酸化受抑制。与Cd组相比,NAC+Cd组减轻了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P<0.01)降低了肺组织中Cd的含量,下调了Col-I和Col-III mRNA水平和Bax/Bcl-2比值、cleaved caspase-3与p53的表达,提高了Akt磷酸化水平。综上表明,NAC对Cd致大鼠肺组织损伤和肺细胞凋亡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有氧运动调控MAPK信号通路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作用。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无运动处理。急性力竭组采用负重(力竭)游泳运动,有氧运动组采用无负重(有氧)游泳运动,均持续14d。采集试验前及试验后大鼠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ERK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力竭组大鼠CK和LDH血清含量显著升高;有氧运动组与急性力竭组相比,血清CK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ERK和p3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有氧运动组与急性力竭组相比,心肌组织ERK和p38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均P0.05)。有氧运动对对急性力竭心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ERK和p38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RF酰胺相关肽3(RFamide-relatedpeptide,RFRP-3)对大鼠脾脏形态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选取SD大鼠10只,用于RFRP-3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147(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R147)的分布定位研究;另一部分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0.9%氯化钠)、RFRP-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和10 μg/100 μL,共注射200 μL),连续腹腔注射14 d。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脾脏中RFRP-3及GPR147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确定其分布与定位;大鼠麻醉后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用抗体芯片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大鼠解剖后取脾脏,测量脾脏长度并计算脾脏指数;采用HE染色方法检测腹腔注射RFRP-3对脾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中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RFRP-3 mRNA在SD大鼠脾脏中无表达,GPR147 mRNA呈中等程度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SD大鼠脾脏中均有RFRP-3及其受体GPR147的表达;RFRP-3主要分布于脾脏的红髓,GPR147主要分布于白髓;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RFRP-3均可使血清IL-1α、IL-1β、TNF-α及MCP-1升高,脾脏长度增加、脾脏指数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脾脏白髓面积增大、脾小结增多;红髓内脾索增粗、红细胞明显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脾脏中IL-1β和TNF-α mRNA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上述结果表明,RFRP-3可能通过旁分泌方式到达大鼠脾脏上的GPR147受体进而发挥其增强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赖氨酸水平对绿壳蛋种鸡生产性能、血清激素及卵巢FSH受体(FSHR)、LH受体(LHR)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30周龄的新杨父母代绿壳蛋鸡72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60%、0.65%、0.70%、0.75%、0.80%和0.85%的日粮。结果表明:0.65%赖氨酸水平组产蛋率显著高于0.85%水平组(P0.05),0.70%赖氨酸水平组料蛋比显著低于0.60%水平组(P0.05);血清FSH和LH含量均以0.70%赖氨酸水平组最高(P0.05);与0.75%和0.85%赖氨酸水平组相比,0.65%水平组卵巢FSHR mRNA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FSH含量与卵巢FSHR、LHR mRNA表达量呈现较强相关性(r~20.85)。二次曲线分析表明,以产蛋率和料蛋比为主要评价指标,绿壳蛋种鸡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70%和0.73%。综上所述,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70%~0.73%时能够提高新杨绿壳蛋种鸡(31~43周龄)生产性能、血清促性腺激素含量及卵巢FSH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卵巢激素及其子宫内膜受体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以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中PGF2a,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PGR和ESR-1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病牛子宫内膜PGF2α水平为(6.503±0.122)μg/L,血清孕酮为(0.816±0.281)μg/L,血清雌二醇为(35.462±2.523)μg/L,而对照组分别为(14.408±0.285),(0.543±0.142),(37.6±1.317)μg/L;子宫内膜炎患牛组PGF2a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F2a与孕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93),雌二醇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GR基因的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ESR-1基因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孕酮浓度显著升高及PGR mRNA高表达,可能抑制子宫收缩;ESR-1mRNA低表达使子宫新陈代谢减慢,子宫内膜合成PGF2a功能下降,这些改变有可能促进了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血清剥夺/血清培养实验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甘油试剂盒和RT-PCR,诱导和测定了大鼠附睾脂肪垫分离和培养的脂肪细胞生脂和脂解及其相关酶和转录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脂肪细胞脂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和转录因子基因转录表达的规律。结果显示,依血清剥夺时间延长,脂肪细胞激素敏感脂酶(HSL)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恢复血清培养后,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脂解活性的变化一致;脂肪生成及生脂相关基因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mRNA表达水平依血清剥夺持续时间明显下降(P〈0.05),恢复血清培养,随培养时间延长显著提高(P〈0.05);血清剥夺显著降低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mRNA水平,但血清剥夺72h与36h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剥夺72h后恢复血清培养36h和72h,SREBP-1c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生脂及FAS和ACC1表达与ChREBP mRNA水平一致,但与SREBP-1c不一致,提示ChREBP与成熟脂肪细胞生脂基因转录激活可能有更密切的关系,但尚待在蛋白水平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温阳为主中药复方对肥胖大鼠糖代谢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 SD 肥胖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温阳复方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8周,在给药第4、8周测其空腹血糖,给药 8周后测口服糖耐量与肌糖原、肝糖原、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给药 8周后,温阳复方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升高。结果表明,温阳复方能够明显纠正肥胖大鼠糖代谢紊乱,有效预防和延缓早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6,(6):41-49
为了探讨灌喂不同剂量的脱氢表雄酮(DHEA)对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生物化学其机制,采用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各处理组大鼠分别灌胃每天0、25、50、100mg/kg的DHEA,连续灌胃8周,测定大鼠血糖、肝糖原、肌糖原、相关激素水平、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中剂量DHEA灌胃组大鼠的体增重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料重比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的DHEA可显著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中剂量的DHEA则可显著降低血糖含量。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的DHEA处理可显著提高6-磷酸果糖激酶2(PFK-2)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中剂量的DHEA处理可显著提高丙酮酸激酶(P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低剂量的DHEA处理可显著提高MDH、PK和丙酮酸脱氢酶系E1的活性。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的DHEA可显著降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mRNA表达水平,低剂量的DHEA可显著提高6-磷酸果糖激酶1(PFK1)的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的DHEA处理可显著提高胰岛素受体(INSR)的mRNA表达水平;低、中剂量的DHEA可显著提高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mRNA表达水平,而中、高剂量的DHEA处理可显著提高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mRNA表达水平。高剂量的DHEA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mRNA表达水平,而中剂量的DHEA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mRNA表达水平。说明DHEA处理主要通过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转运、提高肝脏中糖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从而调节大鼠血糖的水平,且此种效应可能主要是能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受体底物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