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杨静  蒋剑春  张宁  卫民  赵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62-16365
[目的]研究橡实淀粉的组成成分、结构及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理化检测方法对橡实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考察了橡实淀粉的组成、颗粒、淀粉糊等方面的性质。[结果]橡实淀粉中淀粉含量为59.61%,直链淀粉的含量为31.40%;其颗粒相对玉米淀粉颗粒较小,与木薯淀粉相近;晶体结构为C型;橡实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比玉米淀粉低,与木薯淀粉相近;橡实淀粉糊凝沉速度居于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之间。DSC分析显示,橡实淀粉的糊化温度(61.72℃)较木薯淀粉(70.22℃)和玉米淀粉(66.78℃)低,这说明橡实淀粉较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易糊化。[结论]研究可为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超声波作用对木薯淀粉结结晶结构的影响。[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对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进行表征。[结果]超声波处理木薯淀粉的最佳条件为:以浓度5%硫酸钠溶液为溶剂,木薯淀粉悬浮液中淀粉含量为16.7%,功率为400 W,作用时间300 s。经超声作用的木薯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特征减弱或消失,木薯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减弱或消失。[结论]超声作用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颗粒表面与反应试剂的接触面积增多,从而提高了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结构差异及其与淀粉含量的潜在关系,为研究木薯块根淀粉存储状态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淀粉木薯品种GR891、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为材料,通过块根形态解剖、石蜡切片观察、电镜扫描等方法比较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块根淀粉粒的结构特点.[结果]苗期时木薯块根淀粉主要存在于次生木质部.块根形成期淀粉粒大量存在;淀粉储藏区是木薯块根淀粉储藏的最主要区域,皮层部分少量分布,储藏区淀粉粒密度高于皮层;靠近中柱的次生木质部区域,其淀粉粒呈放射线状排列分布.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在淀粉粒形态上无明显差别,多数为一面不规则的半球形、椭球形.高淀粉品种的淀粉粒直径小于低淀粉品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主要位置是淀粉储藏区,导管内部及临近区域的淀粉粒数量多、直径小、填充程度高,且在块根膨大期高淀粉木薯品种淀粉粒聚集程度高于低淀粉木薯品种.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方法]分别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对照)2种方式种植木薯,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茎叶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地膜和覆盖后,木薯的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小区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79%、14.61%、14.28%、76.14%和76.09%;地膜覆盖后木薯的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2%,但相同面积木薯的淀粉产量较对照增加65.35%。[结论]地膜覆盖是木薯节本增效栽培的有效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提高块根直径和单株块根重、增加块根充实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的木薯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方法]以大叶白皮面包木薯(DB)、小叶白皮面包木薯(XB)、大叶红皮面包木薯(DH)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透光率、冷冻稳定性、凝沉稳定性及颗粒形态等理化特性。[结果]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为:XB>DH>DB;透光率的大小为:DB>XB>DH;冷冻稳定性及凝沉稳定性差异不大;淀粉的颗粒形态有差异。[结论]试验为木薯的深加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疆引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以确定特定生态地区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类型,为种植者及加工企业跨地区引种栽培马铃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南疆引种的7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南疆2种不同生态类型的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四团和九团2个地区进行种植,进行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测定和评价。[结果]费乌瑞它是淀粉含量高且稳定性比较好的品种,定选2号是淀粉含量最低且稳定性比较差的品种。在四团和九团淀粉产量比较高的品种是大西洋和费乌瑞它。[结论]马铃薯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对淀粉含量起主导作用,而生态条件对淀粉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该模式于早春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5月上旬套种黄姜,6月上旬在黄姜行内插种葱为黄姜遮阳。一般每667m2可产马铃薯2150kg左右,黄姜2800kg左右,大葱3000kg左右,每667m2总效益可达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马铃薯淀粉提取方法。[方法]以鲜马铃薯为原料,采用直接烘干法、水提取法和溶剂提取法3种方法进行提取,测定不同样品中水分、色泽、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结果]采用溶剂提取法(1.0%氯化钠溶液∶0.2%亚硫酸钠溶液=1∶1)得到的淀粉各项指标最优,水分含量7.62%,颜色白,粉质细腻。[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马铃薯的加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黄姜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姜学名为盾叶薯蓣,属薯蓣科,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黄姜用途甚广,其根茎含有丰富的甾体皂甙和淀粉,是工业上提炼皂素和提制淀粉的重要化工原料,薯蓣提取的皂素作为甾体原料,可合成50多种激素类药物.作为起始原料,其需求量愈来愈大,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自1999年引种以来,汉中市黄姜种植面积已达4 666.6hm2,其中留坝县种植2 000hm2,随之而来的栽培、防病等方面问题也暴露出来,其配套的技术措施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1.栽培措施不到位;2.局部病害发生严重,病株率达18%~71%.针对上述问题,经调查分析,现将黄姜在汉中市的规范栽培等高产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基因操作手段改良木薯品质和提取高质量的木薯总RN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种方法提取木薯块根RNA,筛选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利用RT-PCR技术克隆木薯淀粉分支酶,分析所提取RNA的质量。[结果]结果表明,用改进的CTAB法和plant RNAReagent kit均能提取高质量的RNA,用plant RNAReagent更能节省时间,而且纯度比较高。对plant RNAReagent提取的RNA进行RT-PCR克隆,克隆出了与木薯淀粉合成有关的SBEII基因。[结论]plant RNAReagent kit提取的RNA,其质量可以满足基本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俊英  刘国际  白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23-1424,1478
[目的]为了研究盾叶薯蓣在热分析处理时的变化情况。[方法]在氮气气氛下,加热温度从室温30℃到800℃,加热速率为10℃/min,采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盾叶薯蓣粉末、玉米淀粉和棉花纤维素的热性质。[结果]当温度低于100℃时,盾叶薯蓣只是处于失水干燥阶段,在100℃以后出现比较缓慢的失重过程,在280~400℃范围内热解反应比较剧烈,失重最迅速也最大。而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失重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上。黄姜粉最终失重为75%。从室温到100℃,DSC线基本为一水平直线,吸收的热量较少,为干燥阶段。对黄姜粉而言,从100~550℃,放热量一直在递增,DSC曲线的峰值在553℃,之后开始吸热反应,吸热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结论]盾叶薯蓣与玉米淀粉和棉花纤维素的变化曲线不同,不能仅仅看作是淀粉和纤维素的加和。  相似文献   

12.
尤扬  叶永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01-5702,5724
[目的]为了研究植物激素对黄姜叶片Fv/Fo和Fv/Fm的影响。[方法]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IAA6、-BA和ABA,观察了黄姜叶片Fv/Fo和Fv/Fm的变化。[结果]20 mg/L的IAA处理有利于黄姜后期维持较高的PSII活性和光化学最大效率;适当浓度的6-BA(103、0 mg/L)处理有利于维持光能的转化,提高光合效率;浓度为15 mg/L的ABA处理黄姜叶片,在中后期保持了较高的PSII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结论]该研究为植物激素进一步服务于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酸水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39-16340,16358
[目的]优化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酸水解工艺。[方法]以干燥盾叶薯蓣根为原料,利用已优化的皂苷提取工艺制备足量水解用皂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薯蓣皂苷水解的影响,以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为指标,筛选酸水解工艺条件。[结果]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4 h,水解温度85℃,酸浓度4mol/L。该条件下,皂苷的平均得率为3.51%,同时可分离得到淀粉。[结论]该研究得到薯蓣皂苷的酸水解工艺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并可大幅度减少废水的生成,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超声辅助复配酶法制备黄姜中薯蓣皂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酶法水解黄姜生产薯蓣皂素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和蜗牛酶组成的复配酶水解黄姜,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薯蓣皂素,计算得率。[结果]酶解温度对薯蓣皂素得率的影响最大;最佳酶水解条件是酶解时间为48 h,酶添加量为物料的8%,酶解pH为6.0,酶解温度为50℃,薯蓣皂素的得率为0.524 9%。采用超声破碎辅助复配酶解法,薯蓣皂素的得率为0.630 9%。[结论]利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和蜗牛酶提取黄姜中薯蓣皂素比直接酶解法得率提高了25%,接近酸解法的得率,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刘伟明  王日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96-1397,1513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对一年生盾叶薯蓣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选择盾叶薯蓣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3个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鲜盾叶薯蓣产量和净产值2个目标函数,分别研究、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取值方案。[结果]种植密度(x1)、尿素用量(x2)、硫酸钾用量(x3)与鲜盾叶薯蓣产量(y1)的回归方程为:y1=5 692.95-176.85x1+1.05x2+158.70x3+121.95x12-332.40x22-449.40x32-238.50x1x2+24.45x1x3-390.75x2x3;种植密度(x1)、尿素用量(x2)、硫酸钾用量(x3)与鲜盾叶薯蓣净产值(y2)的回归方程为:y2=2 524.35+1 422.15x1-635.85x2-421.95x3+183.00x12-498.60x22-673.95x32-357.75x1x2+36.60x1x3-586.05x2x3。[结论]提高盾叶薯蓣种植密度,以及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的氮肥和钾肥用量,有利于增产;而降低盾叶薯蓣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却有利于净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郭永兵  申沛  张君芝  张友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77-11878,11880
[目的]明确钙对盾叶薯蓣产量和皂素含量的影响。[方法]用0、20、40、80、120mg/kg钙分别处理盾叶薯蓣的实生苗,测定盾叶薯蓣产量、皂素含量、叶片叶绿体Ca2+-ATPase的活性和土壤中有效钙含量。[结果]随钙肥用量的升高,盾叶薯蓣产量、皂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钙肥用量为80mg/kg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为38.967g/株;有效钙含量最低(10.721mg/100g);叶绿体Ca2+-ATPase活性最高[26.740μmol/(mg.h)]。钙肥用量为40mg/kg时,皂素含量最高,为2.56%。[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钙肥可明显提高盾叶薯蓣产量和皂素产量。Ca2+通过影响叶绿体Ca2+-ATPase的活性而影响Ca2+吸收,进而影响盾叶薯蓣产量,但是Ca2+-ATPase的活性变化与皂素含量未显示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盾叶薯蓣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盾叶薯蓣的资源多样性主要特点作概要综述:(1)形态结构多样性;(2)生长状况;(3)生理生化特性;(4)染色体倍性变异;(5)同工酶水平与DNA水平遗传的多样性,并对盾叶薯蓣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就盾叶薯蓣的资源多样性主要特点作概要综述:(1)形态结构多样性;(2)生长状况;(3)生理生化特性;(4)染色体倍性变异;(5)同工酶水平与DNA水平遗传的多样性,并对盾叶薯蓣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盾叶薯蓣居群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RAPD)技术对华中农业大学薯蓣资源圃中收集的11个盾叶薯蓣居群及4个薯蓣属植物居群的混合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对于11个盾叶薯蓣居群,19个RAPD引物扩增出153条带,其中113条为多态带,占73.86%。UPGMA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静  秦天才  张友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95-1197,1237
观察了盾叶薯蓣小孢子发生以及雄配子体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盾叶薯蓣雄蕊6枚,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基本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多为四面体形,偶为交叉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花粉粒。在盾叶薯蓣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形成及花药壁发育过程中未见败育或其他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