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浒苔多糖粗提物、浒苔多糖硒的抑菌活性,本试验以硫酸黏杆菌素、林可霉素、黄芪多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为对照品,采用药敏试验检测浒苔多糖粗提物、浒苔多糖硒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0~100 mg/mL浓度的浒苔多糖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产生抑菌作用,浓度为20、50、100 mg/mL的浒苔多糖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和抑菌活性分别为6 mm(-)、8 mm(+)、18 mm(++),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未产生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中药复方对3种鸡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中药复方对3种鸡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采用纸片法对自拟的6个中药复方进行敏感性试验,并用试管二倍法测定中药复方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6个中药复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复方4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1.2 mm,平均MIC值为62.5 mg/mL;复方1对沙门氏菌效果较好,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9.8 mm,平均MIC值为41.7 mg/mL;复方3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效果较好,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3.3 mm,平均MIC值为3.92 mg/mL,3个复方均呈高度敏感。表明中药复方可以用于鸡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乌梅、白头翁、黄连、穿心莲等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按照常规法制备中药水提物,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22味中药中有10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诃子、五倍子和半边莲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其次是黄连、秦皮、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石榴皮,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为中度敏感;黄柏、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和半边莲等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连等37种中药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使用水提法制备37种中药的提取液,使其浓度为1 g/mL,通过平板打孔法测定37种中药的体外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制备成双联复方中药,测定复方中药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并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双联复方中药在体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五味子、玫瑰茄的MIC为31.25 mg/mL,MBC为43.75 mg/mL,石榴皮的MIC为250 mg/mL,MBC为350 mg/mL,鸡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复方中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玫瑰茄+石榴皮、石榴皮+五味子的抑菌效果与单方效果基本一致,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2.73~18.93 mm,联合抑菌作用效应为无关作用。研究表明单方中药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和三组复方中药都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说明用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中药后,其抑菌效果未必会增强。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 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 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硫酸黏杆菌素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硫酸黏杆菌素对试验菌株有良好的生长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15种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黄连等15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应用1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大黄均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8,20.3 mm,其MIC值为7.813 mg/m 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黄柏、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 mg/m L;而苦参、马齿苋、败酱草等不敏感,其MIC值为500 mg/m 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单一中草药、多种中草药组方对猪肠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效果较好的单一中草药以及中草药组方。试验选用黄芪、何首乌、黄连、金银花、大黄、白头翁、五倍子、葛根等八种中草药的提取液,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3种育肥猪常见的有害肠道菌株抑菌圈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猪大肠杆菌对黄连、金银花和五倍子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54、20.13、20.13 mm,其MIC值分别为31.25、125、125 mg/ml。(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芪、黄连和大黄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7、12.57、14.4 mm,其MIC值分别为250、125、125 mg/ml。(3)沙门氏菌对黄芪呈低度敏感,MIC值为250 mg/ml,黄连和大黄对沙门氏菌呈中度敏感,MIC值均为62.5 mg/ml。(4)黄芪和何首乌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75 mg/ml,何首乌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6.1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1 mm;对沙门氏菌呈不敏感,抑菌圈直径为9.8 mm。(5)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25 mg/ml,黄连0.5 mg/ml,大黄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4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2 mm;对沙门氏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9 mm。综上所述,单一添加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以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复配的组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测定14味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具有较好体外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草药,为临床用药治疗大肠杆菌病以及开发中草药制剂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诃子、紫花地丁、苏木等14味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诃子、黄连、乌梅、苏木、五味子这5种药物抑菌效果较好,其中五味子、黄连效果最好,平均抑菌圈直径≥23.0 mm,MIC和MBC在15.63~31.25 mg/mL范围内。说明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不同的中草药抑菌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阿莫西林与硫酸粘菌素对猪鸡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联合抗菌效果。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阿莫西林与硫酸粘菌素单药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与硫酸粘菌素联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试验结果显示,对14株试验菌株体外联合抗菌呈协同与相加作用的占78.6%,呈无关作用的占21.4%,无拮抗作用,表明阿莫西林和硫酸粘菌素可联合应用于治疗猪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新型肠杆菌肽对不同来源的10株大肠杆菌和10株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宏量肉汤法测定肠杆菌肽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从而确定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肠杆菌肽的敏感性,并分析肠杆菌肽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菌株对肠杆菌肽的敏感性不同,其MIC均为64μg/mL;肠杆菌肽的抑菌效果不受人工胃液和肠液影响,其MIC为128μg/mL,效果优于土霉素钙;且肠杆菌肽对益生菌无抑制作用。综上可知,抗菌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蚯蚓体腔液及粗组分体外抗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钢圈法测定蚯蚓体腔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抑制作用,并利用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蚯蚓体腔液对绿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如下蚯蚓体腔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为0.1g/ml时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3cm;蚯蚓体腔液对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mg/mL.体腔液用85%的硫酸铵沉淀、截留分子量为10kDa和1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得到分子量分别为大于10kDa、1kDa~10kDa、小于1kDa的三种组分ECP1、ECP2、ECP3.用钢圈法测定了ECP1、ECP2、ECP3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其中ECP3的抑菌作用最强,ECP1、ECP2和ECP3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68mm、11.44mm和16.8mm.ECP3对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18mg/mL.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茶多酚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纸片法测定了1.0、2.5、5.0、10mg/mL 4种浓度的武夷岩茶茶多酚对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李斯特氏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对4种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P〈0.01),4种浓度的抑菌圈分别为1.82±0.44~3.34±0.18(cm);对李斯特氏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次之,抑菌圈分别为1.73±0.18~2.05±0.14(cm);1.46±0.33~1.85±0.32(cm);1.1±0.14~1.61±0.25(cm)。1mg/mL的茶多酚对4种菌的抑菌作用均小于同剂量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P〈0.01)。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石榴皮止泻散的体外抑菌效果,将石榴皮止泻散制成水煎液,采用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平板法体外抑菌试验中每1 mL含1 g生药的石榴皮止泻散水煎液孔周围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和15.7 mm;试管稀释法测定石榴皮止泻散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 mg/mL,MBC为50 mg/mL。结论,石榴皮止泻散水煎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盐酸小檗碱与硫酸黏菌素对猪、鸡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与硫酸黏菌素联用对猪、鸡源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试验结果为,对14株试验菌株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呈相加作用的占78.6%,呈无关作用的占21.4%,无拮抗作用。研究表明,盐酸小檗碱和硫酸黏菌素可联合应用于防治猪、鸡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硫酸粘杆菌素(Colistin sulfate)对大肠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微量稀释法潮定的硫酸粘杆菌素(colistinsulfate)对4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茵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剐为0.2~O.8mg/k和0.8~1.6mg/k。2MIC硫酸粘杆菌素对4株大肠杆菌作用2h后。l000倍稀释去除药物。硫酸粘杆菌素对4株大肠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在1.062-2.017h之间。64、32、16、8、4、2MIC硫酸粘杆菌素对大肠杆菌CMCC44103作用2h后。l000倍稀释去除药物。硫酸粘杆菌素PAE的平均值分别为0.517、2.487、2.037、1.727、1.467、1.057h。PAE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 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的联合抑菌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主要成分含量;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口服液、5%牛至油溶液及1%博落回溶液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对5%牛至油溶液与1%博落回溶液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最优配方为: 5%牛至油, 1%博落回提取物, 25%增溶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 0.02%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余量为水。口服液中香芹酚的含量为42.59 mg/mL, 血根碱含量为6.51 mg/mL。口服液对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6.4、23.7和17.0 mm, MIC分别为3.125、3.125、1.5625和1.5625 μL/mL, MBC分别为12.5、6.25、3.125和3.125 μL/mL; 5%牛至油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25、12.5、6.25和100 μL/mL, MBC分别为100、50、25和>200 μL/mL; 1%博落回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6.25、12.5、3.125和6.25 μL/mL, MBC分别为50、25、6.25和25 μL/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 二者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起相加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对粪链球菌为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制备了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溶液剂, 该制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蚯蚓体腔液及粗组分体外抗菌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钢圈法测定蚯蚓体腔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domonas aeru ginosa )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作用,并利用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蚯蚓体腔液对绿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如下:蚯蚓体腔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为0.1g/ml时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3cm;蚯蚓体腔液对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mg/mL。体腔液用85%的硫酸铵沉淀、截留分子量为10kDa和1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得到分子量分别为大于10kDa、1kDa~10kDa、小于1kDa的三种组分ECP1、ECP2、ECP3。用钢圈法测定了ECPl、ECP2、ECP3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其中ECP3的抑菌作用最强,ECP1、ECP2和ECP3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68mm、11.44mm和16.8mm。ECP3对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18mg/mL。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管碟法、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耐药性,并观察苗药白接骨醇提物对标准大肠杆菌菌株和临床分离的具有耐药性的猪源大肠杆菌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均无抑菌圈产生,表现多重耐药。而白接骨醇提物对两株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33.20±0.82 mm和33.78±0.38 mm;MIC均为0.78 mg/m L;MBC均为1.56 mg/m L。苗药白接骨醇提物对具有耐药性的猪源大肠杆菌在体外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