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疫苗学翻开新的篇章。DNA疫苗作为第三代疫苗,已经被证实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然而,传统佐剂制备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很低,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力。因此,寻找新型佐剂已迫在眉睫。文章介绍了近年免疫佐剂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常用及研究较多的新型佐剂的特点,为开发研制高效、低毒、结构新颖的免疫佐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鱼鳞胶原蛋白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采用酸性和酶提取法从鱼鳞中提取酸溶性和酶促溶性Ⅰ型胶原蛋白,经SDS-PAGE电泳显示,所提取的胶原蛋白电泳区带与Ⅰ型标准品相同。氨基酸分析表明,ASC和PSC是典型的胶原蛋白,热稳定性测定ASC的Td为32.3℃,PSC的Td为27.8℃。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奥尼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对低温和重金属的抗逆性。抗冻性实验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的抗冻性优于吉富罗非鱼。抗冻性较好的奥尼罗非鱼对重金属的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不同重金属作用下,奥尼罗非鱼幼苗对受试3种重金属离子(Pb2+、Cr6+、Cu2+)的抗逆性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相同条件下,对受试3种重金属离子的抗逆性:Cr6+Cu2+Pb2+。  相似文献   

4.
虹鳟鱼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鳟是名贵冷水性鱼类,在我国北方饲养面积较大,由于对饲料的营养要求较高,加工难度较大,国内很少有生产虹鳟全价颗粒饲料厂家。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于1998年开始对虹鳟饲料营养指标进行了研究试验。在此基础上小规模生产一批“大德”牌虹鳟鱼系列全价颗粒料,在生产养殖中经试用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条件与方法1.1 池塘条件 选择灵宝县沟水坡水库为试验点,鱼池面积72m~2,试验池为水泥池,长方形,18m×4m,水深为1.0m,水源为坝下渗水,必要时补充井水。  相似文献   

5.
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友亮  崔希群 《水利渔业》1989,(4):49-52,55
1981—1987年我们对鳜的生长、发育、人工繁殖、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池塘和网箱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等,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鳜的营养特征是专食活饵。它对饵料生物的种类、规格、外部形态结构等,都有较强的选择性。当饵料鱼和虾相同时,对鱼的摄食率为66%,而对虾仅为14%;饵料鱼的种类不同而长度一样时,鳜选择的顺序为(?)条、鲤、罗非鱼;而对同一种鱼,鳜则首先选择个体较小者为食。仔鳜开口饵料的适口性,取决于其体高与鳜口裂的相对大小。鳜适口开口饵料为体高小于鳜口张开幅度的各类鱼苗,幼鱼和食用鱼的适口饵料的体长相当于鳜长度60%以下各类鱼.养殖条件下,两性鳜1龄均能达到性成熟。长江流域5—6月进行人工繁殖,广东地区4月初即可开始催产。亲鱼以0.5—2公斤者为好。鳜的苗种培育,不适宜在池塘中进行,而宜在环道、孵化桶中或网箱内培育效果较好.食用鱼在网箱内饲养,每平方米可获得5—10公斤的高产.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垂直淀粉胶电泳对中华鳖脑、眼、心、肌、肝、肾和卵巢七种组织中的六种同工酶系统(LDH、ADH、IDH、ME、G6PDH、EST)进行研究,构建了中华鳖同工酶酶谱,并利用草鱼LDH-B4抗体对中华鳖LDH酶谱进行了免疫化学分析,确定了中华鳖LDH同工酶酶谱和亚基组成,揭示了鱼类LDH与爬行类LDH在进化上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7.
常温下,三氯异氰尿酸(TCCA)杀灭鱼苗常见的生物敌害的浓度:室内试验为3—10ppm,池内试验为10—12ppm,生产鱼池应用性试验为10—15ppm,8—12ppm的TC-  相似文献   

8.
薛国兴  须兆涛 《科学养鱼》1988,(4):22-22,23
为了发展河蟹养殖,摸索解决蟹种的途径,今年我们试搞了蟹苗育种研究,从东台和如东两地引进入繁苗和天然苗23.75公斤,分别在本市13个乡镇养殖,通过一年实践,基本获得成功,现将相岐乡第二水产场的试验情况小结於下:  相似文献   

9.
虾油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油是我国传统海产调味品之一,其中一级品所含氨基酸态氮为一级酱油的1.5倍。虾油以其特有的虾香和浑厚的海鲜风味被视为调味珍品。因生产中天然发醇时间长达2-3年之久,虾油产量较少。我们研制的新工艺将发酸时间缩短为2-3个月,大大提高了糠虾(俗称蚂蚁虾、麻线虾)的附加值。一、虾油发醇原因虾油系例用糠虾自身多种体酶在一定温度下水解体内蛋白质、糖类、脂肪后生成的一种以氨基酸、虾香素为主体的复合性水溶性虾着抽援物,也可视为虾酱油,并非一些人们误解的虾体脂肪油,也不同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以虾头和植物油制作的“虾香调…  相似文献   

10.
猪瘟的研究     
白建  张维  赵光英  曹靖  黄素珍 《畜禽业》2004,(12):52-54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分布广泛、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对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4~1986年在上海市南汇县周浦乡0.667公顷富营养河道,青浦县莲盛乡0.593公顷贫营养河道进行了河道养鱼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河道水文环境、生物学和养殖技术,设计了较为完整又简易的拦鱼装置。  相似文献   

12.
海水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科技》2004,(1):19-21
  相似文献   

13.
鱼类疫苗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预防是通过刺激鱼类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来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从而降低由疾病引起的经济损失 ,尽管鱼类疫苗学 (vacci nology)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但在科技与科技向产业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 疫苗接种方法鱼类免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腹腔或肌肉内注射 ;二是浸泡或喷雾 ;三是口服。这三种方法在保护预防的实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注射免疫能有效利用抗原 ,获得较强的免疫效果 ,若辅以佐剂更可提高和延长免疫应答反应(PatersonandFryer,1974 ;Cossapic…  相似文献   

14.
郑艺梅 《畜禽业》1999,(9):39-41
本试验对地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肤粗蛋白含量较高(20.2%/DM),富含微量元素Cu(19.3mg/kgDM、Zn(45.3mg/DM)、Mn(109.8mg/kgDM)、Fe(285mg/kgDM)以及胡萝卜素(57.0mg/kg鲜样)、Vc(390鲜样)等,营养较齐全,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中草药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近年国外渔业研究机构在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修复、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监测、污染物监管与控制、优化捕捞技术、生态化与工业化养殖、应用生物遗传技术培育优良品种、重要物种的基因数据库、鱼类早期发育及性成熟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中外渔业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作了简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休闲渔业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属于休闲产业的第一产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捕捞过度加之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实施,使我国传统渔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沿海各地纷纷寻求发展渔业、增加渔民收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1 中国珍珠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市场上高档珍珠受到低档珍珠的冲击 中国珍珠质地细腻、光泽柔润,符合东方女性聪慧、温柔的性格,也备受外国人青睐.据了解,目前中国珍珠市场中高档优质珍珠很少,低档珍珠数量偏大.由于缺乏行业指导,大量低档珍珠毫无节制地进入各地市场,使得珍珠价格不断走低,造成生产优质珍珠可获取暴利的假象,影响高档优质珍珠的正常销售.  相似文献   

18.
对马运动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索马运动能力同基因功能之间的互相关系,为人类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鱼类细胞系是研究鱼类病毒学、生理学、毒理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的重要材料和重要的体外研究系统。鱼类细胞系的组织来源包括脑、心脏、鳃、肾脏、鳍条和卵巢等各种组织。目前已至少建立并应用了826株鱼类细胞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鱼类细胞系的组织来源、培养方法及应用现状,旨在为鱼类细胞系研究提供最新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金万昆 《淡水渔业》2005,35(1):10-12
墨龙鲤是由几个锦鲤品种混合交配繁殖,将其后代中出现的4尾黑色个体留下建立自交系,再从自交系繁殖的黑色个体后代中采用混合选择技术逐代选育至F-6,而育成的一个鲤鱼新品种.墨龙鲤体披全鳞,全身(包括各鳍)均为黑色,腹部灰白色,体纺锤型,稍粗短,可食用也可观赏,已试验推广养殖,深受养殖户欢迎.锦鲤源于中国、兴于日本,其养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锦鲤的体色、鳞被和体型等表现极为多样,尤以体色和斑纹变异大.在分类学上锦鲤与鲤鱼属同一种,但其色彩花纹已有十三个品系百余个品种,如红白锦鲤、大正三色锦鲤、别光锦鲤、乌鲤、浅黄及秋翠、衣锦鲤变种、黄金鲤、光写锦鲤、金银鳞锦鲤、丹顶锦鲤等.日本对锦鲤体色、斑纹、体型、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至今还未选育出一个体色遗传相对稳定的品种.我国对锦鲤的研究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有关黑色鲤鱼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选育的墨龙鲤是经连续6代定向选育的一个食用、观赏两用的新品种,其黑体色遗传稳定性达87%以上.现将选育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