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涂膜处理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和壳聚糖3种涂膜剂处理冷鲜羊肉后,样品在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pH值、汁液损失、色泽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壳聚糖乙酸溶液能够有效地抑制冷鲜羊肉表面杂菌的生长繁殖、减缓pH值及TVB-N含量的上升速度、降低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损失率,阻止肉色指标亮度(L~*)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的快速下降,总之,2%壳聚糖乙酸溶液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2%的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溶液,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没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含有Nisin和植物乳杆菌素BM-1复合抗菌剂的包装薄膜,并观察其包装冷鲜猪肉在4℃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方法】通过薄膜载体材料壳聚糖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分别将乳酸菌素Nisin或乳酸菌素Nisin-植物乳杆菌素BM-1复合抗菌剂涂布至PE/PVDC/RCCP(PPR)塑料膜上,制备抗菌薄膜。利用该抗菌薄膜包装冷鲜猪肉,置于4℃条件贮藏,观察不同抗菌薄膜对冷鲜猪肉菌落总数(需氧菌和厌氧菌)、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的变化。【结果】冷鲜猪肉贮藏过程中,Nisin-BM-1-PPR复合型抗菌薄膜可抑制冷鲜猪肉中的菌落总数增长、维持pH稳定和降低TVB-N值升高。【结论】Nisin-BM-1-PPR复合型抗菌薄膜对冷鲜猪肉的保鲜作用至少8d以上,而Nisin-PPR抗菌薄膜只能作用4d。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宰后羊肉腐败变质快、货架寿命短等问题,采用冰温技术贮藏,分析测定羊肉的贮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羊胴体不同部位肉的冰点温度和冰温带有差异,羊背最长肌的冰点温度是-2.3℃、后腿肉是-1.9℃、前腿肉是-2.2℃;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肉样菌落总数呈现"S"型变化趋势,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持续上升,羊肉的剪切力值不断下降,L*值持续降低,a*值和b*值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基本变化趋势。综合各项指标测定结果,羊肉的冰温贮藏货架寿命为21~28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气调包装的鲜猪肉在0~4℃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效果。【方法】以新鲜猪肉为对象,采用空气及含不同比例气体(O2、CO2、N2)的充气包装鲜猪肉,通过检测肉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及致病微生物、肉品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pH值,对不同包装肉品在冷藏条件下的肉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经气调包装的肉品在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量增加缓慢,沙门氏菌出现较晚,挥发性盐基氮和pH在新鲜肉的标准范围内,其中70%O2+25%CO2+5%N2的气调包装保存鲜猪肉的综合评价效果最好,保质期可达10d。【结论】市售肉品采用气调包装可延长鲜肉制品的保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延长冷鲜猪肉的货架期,保持良好的肉色。【方法】选用高阻隔性的EVOH共挤膜,用PE保鲜膜作为对照,对保藏期内猪肉样品的pH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和感官评价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气调包装在高浓度O2环境中配以不同比例的CO2和N2混合气体对低温保藏的新鲜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气调参数为75%O2+20%CO2+5%N2,保藏温度0~4℃,此条件下可使冷鲜肉的货架期延长至18d。【结论】气调包装对延长猪肉的货架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淡水鱼微冻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草鱼、鲫鱼微冻的最适温度,研究了微冻速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微冻保鲜期内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感官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温度法和电阻测定法测得淡水鱼微冻的最适温度为-3℃;快速微冻处理的淡水鱼品质明显优于慢速微冻;微冻鱼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随保鲜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但温度的波动越小对淡水鱼挥发性盐基氮的控制越有利;淡水鱼微冻保鲜期内,菌落总数在贮藏前期变化不大,在贮藏后期随微冻保鲜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温度的波动越小对菌落总数的控制越有利;感官指标分析表明,在-3±0.1 ℃下贮藏的鱼体感官变化很慢,即使贮藏了30 d,淡水鱼仍属感官1级.通过测定草鱼、鲫鱼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结合感官评定,草鱼、鲫鱼微冻保鲜30 d,仍然达到GB标准.  相似文献   

7.
草鱼鱼肉电导率与鲜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检测水产品的新鲜度,采用电导率法测定草鱼鱼肉电导率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验证电导率作为测定鱼肉新鲜度指标的可行性。测定-3和3℃贮藏过程中草鱼鱼肉浸出液的电导率、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质量分数w(TVB-N)、硫代巴比妥酸质量分数w(TBA)和鲜度指标K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电导率与菌落总数、w(TVB-N)、w(TBA)、K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草鱼在-3和3℃贮藏条件下的电导率、菌落总数、w(TVB-N)、w(TBA)和K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电导率与菌落总数、K、w(TVB-N)、w(TBA)相关性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60。电导率法可以作为快速判定草鱼新鲜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猪肉新鲜度检测方法的综合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肉是主要肉食来源,容易腐败。做好肉类新鲜度的检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市售的部分猪肉进行感官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pH值、过氧化物酶、挥发性盐基氮(TW-N)、氨值、蛋白质沉淀反应与硫化氢等指标的测定。结果综合对比,探究猪肉新鲜度的最佳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喀什地区多浪羊的后腿红肉为试材,用14丝聚酯透明真空袋、16丝聚酯透明真空袋和20丝纯铝箔平口真空袋包装羊肉,0℃下冷藏,每2 d检测其品质指标,研究包装材料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包装处理羊肉其红度a*值逐渐减小、色泽变暗、持水性变差、感官品质下降;羊肉的失重率、蒸煮损失率、pH、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菌落总数逐渐升高,羊肉品质变差;贮藏至10 d时,3种包装袋包装的羊肉pH均小于6.0,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低于150 mg/kg,菌落总数都在6 lg(CFU/g)以下,圴符合二级鲜肉标准;3种包装中,20丝纯铝箔平口真空包装袋包装的羊肉感观品质最好,其红度a*值最高,失重率最小,贮藏前期(8 d前)蒸煮损失率及pH均较低,有利于羊肉品质的保持,但其在抑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菌落总数方面与14丝、16丝聚酯透明真空袋相比没有明显优势;16丝聚酯透明真空袋比14丝聚酯透明真空袋包装更有利于保持羊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台湾泥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菌落总数、pH、鲜度K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nitrogen,TVB-N)值等理化指标,结合感官评价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台湾泥鳅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4、12℃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泥鳅肉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K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贮藏温度为4、12℃时各指标的变化速率都高于-3℃时的速率;感官分数值均呈降低趋势。综合结果分析,-3℃贮藏条件下台湾泥鳅的食用期为15 d,4℃贮藏条件下为6 d,12℃贮藏条件下为2 d,所以低温贮藏明显能延长台湾泥鳅的食用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和Adaboost-BP神经网络的 羊肉新鲜度高光谱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实现对羊肉新鲜度的快速准确鉴别。【方法】 研究通过对460~1 000 nm的羊肉高光谱图像纯肌肉部分提取光谱数据,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对新鲜度等级进行划分,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分别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主成分分析(PCA)两种压缩降维方法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自适应提升BP(Adaboost-BP)神经网络两种建模方法开展羊肉新鲜度的分类比较。【结果】 其中采用SPA、PCA建立的BP模型校正集与预测集准确率均为100%、83.33%,建立的Adaboost-BP模型校正集与预测集准确率均为100%、94.44%,两种压缩降维方法下Adaboost-BP模型效果均优于BP模型。【结论】 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Adaboost-BP方法对羊肉新鲜度等级进行分类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光谱变量选择及依据土壤类型进行分层校准两种方法对高光谱预测土壤有机碳(SOC)精度的影响。【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490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的所有样本以及不同土壤类型样本分别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算法筛选特征波段,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4种模型,对比不同土壤类型下SOC在全波段以及CARS算法筛选后特征波段的预测精度。进而,还对比了全局校准和分层校准下SOC在全波段以及CARS算法筛选后特征波段的预测精度。【结果】(1)红壤筛选的特征波段为484、683—714和2 219—2 227 nm,水稻土筛选的特征波段为484、689—702和2 146—2 156 nm。红壤采用CARS-BPNN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 2=0.82),较全波段建模验证集R 2提升0.07。水稻土采用CARS-RF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 2=0.83),较全波段建模验证集R 2提升0.13。(2)在总体样本上,分层校准相比全局校准精度有所提升。采用CARS-BPNN进行分层校准预测效果最佳(R 2=0.82),较全局校准验证集R 2提升0.06。【结论】采用CARS-BPNN进行分层校准能够较好地预测江西省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可为其他类似地区预测土壤属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琳  杨祯妮  张敏  程广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1):3934-3942
目的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8 588.1万t。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肉类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餐桌要经历养殖、屠宰、排酸、分割、运输、零售、储藏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耗,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浪费,尤其是从屠宰后到终端消费所经历的环节。本研究将聚焦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四个基于全产业调研大肉类产品,重点关注分割、遇冷排酸、运输、零售、批发、冷冻等动物性产品从屠宰到消费的重要环节,明确猪、牛、羊、鸡四种肉类产品在主要环节中的食物损耗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肉类产品的可食用比例。方法 基于系统分析的思路,从全产业链视角将肉类从生产到消费终端链条中可能会产生损耗的环节划分成分割、运输、销售终端、预冷排酸、冷冻储藏五个环节,通过全产业链跟踪调查的方法,分别收集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产业链条以上各环节的损耗数量。考虑到冷鲜肉、热鲜肉、冷冻肉的三种消费形态产业链条的差异性,笔者以不同消费形态的市场占比为权重,在获得每类消费形态全产业链损耗基础上计算综合损耗率。可食用比例则基于经营主体长期屠宰分割后的实际数据计算得到。在典型区域的选取上以主产省为重点,选取不同规模的企业、商超、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通过一对一访谈调研,获取一手数据。结果 通过对北京、四川、重庆、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吉林、内蒙、新疆等10个省(市),19个一体化企业、7个屠宰分割企业和16个终端销售市场的调研可知,当前我国猪肉、鸡肉、牛肉和羊肉全环节损耗率分别是8.1%、11.22%、1.47%和7.45%。从肉类流通消费形态划分,猪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2.69%、4.12%、8.10%;牛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7.17%、8.68%、11.47%;羊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4.63%、6.53%、7.45%;禽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6.31%、11.22%。结合不同流通形态的占比计算可知猪牛羊禽的全产业链综合损耗率分别为4.36%、9.55%、5.94%、9.30%;胴体可食用率分别是78.48%、81.26%、73.72%、68.55%;整体可食用率分别是90.29%、94.84%、96.46%、78.91%。结论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整体上看中国肉类损耗要显著低于欧美、日本等其他国家,食物利用率高。然而肉类全产业链依然存在中小规模企业加工、分割技术水平较低,批发和零售环节冷藏设备的不到位,冷冻肉以及国内很多地区居民依然偏好热鲜肉品等原因,均是目前中国肉类损耗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看,随着冷鲜肉消费比重的增加,屠宰分割环节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冷藏和储运设施设备的完善,我国肉类全产业链减损降耗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Nisin对冷鲜肉保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66-2867,3005
[目的]考察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冷鲜肉保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方法]将Nisin和山梨酸钾分别置于装有200 g鲜肉的保鲜袋中,放在4℃冰箱中保藏。通过对保藏期的冷鲜肉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评价,考察了Nisin对冷鲜肉保存过程中的汁液损失率、菌落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感官特性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冷鲜肉储藏过程中,加入Nisin后,可使肉体汁液流失较慢,能更有效地使肉体保鲜;可使冷鲜肉保存的时间最长,保质期可达12 d,比加入山梨酸钾的延长了2 d。感官评价表明,加入Nisin的肉体在感官上仍呈红色,肉体的弹性和组织状态都较好。[结论]Nisin对冷鲜肉延长保藏期的效果更加明显,可延长冷鲜肉的鲜度和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主要腐败菌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的腐败菌,为微生物的控制和货架期的延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接种单一的和混合细菌于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后在4℃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品质状况,对不同组别的品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冷却猪肉在托盘包装贮藏时,单一菌类与混合菌组被聚为3组,单一菌类为一组,不同混合菌类被聚为两组。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的混合菌组与自然污染的微生物组聚在同一组中,且距离最小,其欧氏平方距离为45.797。因此,影响肉品腐败不是单独的某一类微生物的作用,而是多种腐败菌的相互作用。【结论】冷却猪肉低温贮藏时,在混合细菌(包括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导致产品腐败的进程中,气单胞菌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苗  喻闻  戴健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168-1176
【目的】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分析收入与消费支出、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变化对肉类消费量、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肉类消费趋势,为从需求侧多因素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以及消费需求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城镇居民对牛、羊、猪、禽肉类消费的相关数据作为材料,采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测算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1995~2018年的23年间,牛羊肉消费量占比提高了4.1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7.33个百分点。牛肉替代羊肉消费的趋势明显,牛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增加了9.29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了18.91个百分点。而羊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下降了6.07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猪肉作为辅助性消费的性质明显,消费量占比基本稳定在20%,消费支出占比在15%左右。【结论】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稳步增长,收入与肉类消费支出和需求表现出正相关,消费交叉价格弹性、自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反映出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关联性。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以牛羊肉为主。市场肉类消费变化受价格弹性影响明显,牛、羊、猪、禽肉类之间价格关联性强。羊肉在肉类消费中的重要性弱化,显现出多元化的消费格局,收入变化对肉类消费支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超快速冷却对冷鲜羊肉风味物质的影响,为超快速冷却技术在产业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对宰后1 h分割的羊米龙肉分别进行常规冷却(冷却速率为1.94℃·h-1)和超快速冷却(冷却速率为15.10℃·h-1)处理,测定其贮藏过程核苷酸、游离氨基酸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其滋味活性值、气味活性值,确定冷鲜羊肉中关键的风味物质。【结果】通过滋味活性值分析确定5'-鸟苷酸、丙氨酸、谷氨酸为冷鲜羊肉的关键滋味物质。通过气味活性值分析确定13种化合物为冷鲜羊肉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8种醛、4种醇与1种呋喃类物质。醛类物质包括戊醛、反-2-辛烯醛、壬醛、庚醛、反,反-2, 4-壬二烯醛、反-2-壬醛、辛醛、己醛;醇类物质包括己醇、反-2-辛烯-1-醇、辛醇、1-辛烯-3-醇;呋喃物质为2-戊基-呋喃。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常规冷却处理组羊肉中呈味核苷酸5'-腺苷酸、5'-肌苷酸和5'-鸟苷酸逐渐降解成次黄嘌呤与肌苷,甜味氨基酸丝氨酸与苦味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显著增加,1-辛烯-3-醇、己醛、辛醛等挥发性风味物质逐渐积累,使冷鲜羊肉风味品质发生变化。超快速冷却处理延缓了羊肉中呈味核苷酸5'-腺苷酸和5'-鸟苷酸的降解,延缓了羊肉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等游离氨基酸与1-辛烯-3-醇、己醛、辛醛、壬醛、庚醛、己醇、2-戊基-呋喃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在保持羊肉鲜味的同时降低了苦味氨基酸、醛类、醇类物质对羊肉风味品质产生的不利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超快速冷却处理组宰后72 h的冷鲜羊肉与常规冷却处理组宰后6 h的冷鲜羊肉风味品质接近。【结论】超快速冷却处理延缓了冷鲜羊肉中风味物质与滋味物质的变化,使冷鲜羊肉的风味品质保持在接近僵直前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去除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中的阴影,以提高苹果树冠层氮素含量反演模型精度。【方法】以山东省栖霞市苹果园为试验区,利用2019年6月采集的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分别基于归一化阴影指数(normalized shaded vegetation index,NSVI)和归一化冠层阴影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canopy shadow index,NDCSI)去除果树冠层多光谱影像中的阴影,提取非阴影区域果树冠层光谱信息;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将基于原始光谱影像和基于NSVINDCSI去除阴影后提取的光谱数据与实测叶片氮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筛选氮素含量的敏感波段并构建光谱参量;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构建果树冠层氮素含量反演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绿光波段和红光波段为果树冠层氮素含量反演的敏感波段;阴影削弱了果树冠层的光谱信息,去除阴影前后,冠层多光谱各波段光谱差异较大,在红边波段及近红外波段尤为明显;基于2个阴影指数去除阴影后构建的氮素反演模型精度均有提升,最优模型为基于NDCSI去除阴影后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氮素含量反演模型,该模型建模集R2RPD分别为0.774、1.828;验证集R2RPD分别为0.723、1.819。【结论】基于NDCSI可有效去除无人机多光谱果树冠层影像中的阴影,提高氮素含量反演精度,为果园氮素精准管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背景]RNA表达丰度作为一种生物标记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阶段,但在农业栽培中诊断作物营养状况的应用较少.[目的]挖掘和验证转录水平上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精确指示玉米氮营养状况的基因,指导精准施用氮肥.[方法]基于不同氮素处理的基因芯片和RNA-Seq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初步筛选出基因表达丰度高度响应氮素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氮素的精准监测和合理施用对小麦健康生长、产量及品质提升、减少农田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尤为重要。为精准监测小麦生长关键生育期植株氮含量,探索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的迁移能力。【方法】小区试验于2020—2022年在河南省商水县开展,在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M600大疆无人机搭载K6多光谱成像仪获取5波段(Red、Green、Blue、Rededge、Nir)多光谱影像。基于5个波段冠层反射率提取20种植被指数和40种纹理特征,采用相关分析从65个影像特征中筛选冬小麦植株氮含量敏感特征。基于筛选出的敏感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BP)、随机森林(RF)、Adaboost、支持向量机(SVR)4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构建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和在不同水处理条件下模型的迁移预测能力进行分析。【结果】(1)植株氮含量与影像特征的相关系数通过0.01极显著水平检验的包括22个光谱特征和29个纹理特征。(2)4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构建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存在差异,RF和Adaboost方法预测植株氮含量集中于95%的置信区间,多分布于1:1直线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