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口服型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和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体重27 kg左右的杜×长•梅三元杂交商品猪16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75 mg•kg-1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等量阴性抗体辅料,饲喂104d后屠宰,采集血液和组织样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insulin)和瘦素(leptin)浓度,组织学方法测量脂肪细胞直径,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组织DNA、RNA浓度、脂肪组织氧化型辅酶Ⅱ-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以及脂肪与肌肉组织中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结果】 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及瘦肉率分别提高13.03%(P<0.01)和10.30%(P<0.01),背膘厚以及肾周脂肪、肠系膜脂肪和皮下脂肪比率分别下降24.14%(P<0.01)、27.27%(P<0.05)、20.42%(P<0.01)和29.21%(P<0.01),而肌内脂肪含量则不受影响;试验组血清insulin浓度降低26.19%(P<0.05),leptin 浓度下降26.53%(P<0.05);不同部位脂肪细胞的直径显著降低;脂肪组织NADP-MDH活性变化不显著;脂肪组织脂蛋白脂酶活性以及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脂蛋白脂酶活性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口服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可显著改善猪的胴体品质;血清insulin、leptin以及组织脂蛋白脂酶活性的改变可能参与这种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热应激对肉仔鸡脂肪沉积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启军  张宏福  卢庆萍  王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86-1887,1890
将35日龄AA商品肉仔公鸡126只随机分成高温自由采食组、适温自由采食组及适温日粮配对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鸡,饲养在人工环境控制舱内的层叠式育雏笼中。56日龄时,停食12 h,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鸡进行屠宰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由采食条件下,35℃高温热应激显著降低肉仔鸡腹脂重、右腿皮脂重、右腿肌间脂肪重、腹脂率、右腿皮脂率、右腿肌间脂肪率(P<0.05),显著升高血浆葡萄糖水平(P<0.01),显著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而对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无显著影响。与适温日粮配对组相比,热应激显著升高肉仔鸡腹脂重、右腿肌间脂肪重、腹脂率、右腿肌间脂肪率(P<0.05),极显著升高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1),显著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P<0.05),而对右腿皮脂重、右腿皮脂率的升高程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浆葡萄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开菲尔对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菲尔是一种饮用历史悠久的功能性发酵乳制品,为探讨开菲尔对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开菲尔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模型组和开菲尔组饲喂高脂饲料,开菲尔组每日灌胃开菲尔发酵乳,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无菌蒸馏水,连续灌胃28 d。结果表明,开菲尔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总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极显著降低(P<0.01),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AI)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知,开菲尔能有效降低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4.
胆碱对鹅体内脂质代谢及肝脏FAS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碱对青农灰鹅体内脂质转运、代谢的作用及脂肪酸合成酶FAS(fatty acid synth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鹅日粮中胆碱的最适添加量。【方法】将180只1日龄青农灰鹅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在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各组的胆碱添加量分别为0、600、1 200、1 800、2 400和3 000 mg•kg-1,试验期15周。屠宰后测定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肝脏脂蛋白酯酶、肝脂酶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量。【结果】①4周龄时,饲粮中添加胆碱显著降低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水平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P<0.05或P<0.01);显著提高肝脏脂蛋白酯酶、肝脂酶活性和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P<0.05);但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5周龄时,饲粮中添加胆碱显著降低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胰岛素水平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P<0.05或P<0.01);显著提高肝脏脂蛋白酯酶、肝脂酶活性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高血糖素水平(P<0.05);但对血清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②饲粮中添加胆碱显著提高肝脏FAS基因的表达量(P<0.01),且肝脏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量随胆碱添加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结论】综合考虑胆碱对鹅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1—4和5—15周龄鹅饲粮中胆碱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 200—1 800和1 200 mg•kg-1。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柠檬酸为酸化剂,选择269头29±1—59±1日龄的大约克夏和长白仔猪,分三次试验,分析了酸化饲粮对仔猪血清胰岛素、脂肪酶、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血糖、总蛋白等六种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酸化饲粮后仔猪血清胰岛素浓度提高,脂肪酶活力下降(P>0.05),甘油三酯含量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P<0.05),血糖浓度下降(P<0.05),总蛋白含量提高(P<0.01)。胰岛素浓度的提高进而使合成代谢加强是酸化饲粮促进仔猪生长的重要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头25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0头。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3、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0.1%,0.2%和0.3% EGB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28 d,分别于第14和28天采集血样,测定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0.2%,0.3% EGB可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添加质量分数0.1%,0.2% EGB,总体上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EGB使断奶仔猪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降低趋势。【结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0.2% EGB效果最佳,此时EGB可降低断奶仔猪血脂含量,提高血清球蛋白水平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 Rh2,G-Rh2)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清NO、MDA含量、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及Rh2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U/kg,分别于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h2组大鼠高脂喂养同时1次/d Rh2200 mg/(kg.d)-1灌胃,每周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给药量;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11周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1)Rh2对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及A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1,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Rh2对血清NO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Rh2对血清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模型组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Rh2对血清SOD活力有明显升高的作用(P〈0.05);同时,Rh2具有显著降低MDA水平的作用(P〈0.05).Rh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2通过降低高脂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提升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和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细胞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分泌因子leptin和RBP4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体重约15kg的乌金猪5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消化能为14.22,12.89,11.74MJ/kg的日粮,在30,60,100kg体重时屠宰,分别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葡萄糖含量及胴体脂肪沉积率,取皮下脂肪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leptin和RBP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饲喂高能量日粮乌金猪胴体脂肪沉积率和血液胰岛素含量高于饲喂低能量日粮组(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血液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RBP4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表明高能量日粮通过上调leptin基因的表达、下调RBP4基因的表达,和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9.
将初始均质量(8.26±0.81)g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30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5种脂肪水平(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15%)的等氮(45.64%±0.20%)、等能(16.82±0.11MJ/kg)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B组显著高于A、E组(P<0.05),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脂肪含量为7.71%时SGR最高;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饵料系数先降后升,B组显著低于A、D、E组(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B组最高;肝体比(HSI)随饲料脂肪含量增加而升高,A组显著低于C、D、E组(P<0.05);鱼体脂肪、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同HSI,体蛋白含量先升后降;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及总胆汁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降低趋势。经分析认为,鳡最适饲料脂肪含量为7.71%,含量过高使鳡生长缓慢,脂肪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乳化植物甾醇对雄性日本鹌鹑(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生产性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肾上腺皮质酮水平的影响,将100只体质量为(70±4)g的26日龄雄性日本鹌鹑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只鹌鹑每天灌喂含0、0.1、0.2和0.4 mg.mL-1植物甾醇的乳化液0.2 mL。21 d后,采食量、体质量增加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饲料转化率随植物甾醇灌喂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植物甾醇乳化液均显著提高了鹌鹑血清中的IGF-1含量(P<0.05),但不影响皮质酮水平(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也无显著变化(P>0.05)。0.04和0.08 mg.d-1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结果提示:植物甾醇能显著上调雄性日本鹌鹑IGF-1水平从而对其生产性能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素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5 kg左右湖羊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活酵母3 g·(只·d)-1,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添加复合益生素1 g·(只·d)-1,试验共6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湖羊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高17.06%(P<0.05)和8.42%(P>0.05),料重比降低7.47%(P>0.05);试验Ⅱ组总蛋白和白蛋白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1%和4.67%(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较对照组降低了3.19%和2.67%(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了2.08%(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了20.93%(P<0.05);试验Ⅱ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7%、10.72%、8.89%和7.26%(P>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19.49%(P...  相似文献   

12.
血样取于肥肝试验的成年白番鸭(Cairina moschata)。试验组23只,对照组8只。测定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填肥二周的血清总蛋白和β-球蛋白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填肥三周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α_1-球蛋白、β-球蛋白的平均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 P<0.05)。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表明肝脏形成各类蛋白的机能可能还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血清胆固醇的平均含量,填肥三周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高低受饲料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肉鸡高、低脂系体脂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第11、12世代肉鸡体重、体脂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体重和体脂性状方面,肉鸡高脂系的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的相应性状(P<0.01),而肝脏内脂肪含量性状差异则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胸肌和腿肌内脂肪含量等性状,高脂系则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与此同时,高、低脂系间7周龄体重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高脂系肉鸡血清中HDL-C、VLDL、FFA、apoB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高于低脂系肉鸡的相应指标(P<0.01);相反Glu和LDL-C低于低脂系的相应指标(P<0.01);高、低脂系间TG、TC的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肉鸡腹脂率的持续定向选择对血液中脂质代谢各项生化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肉鸡血脂代谢与体脂沉积的关系,对低脂肉鸡的进一步选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脂肪蓄积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对照组)、10%和20%皇竹草粉的等氮等能纯化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3%,脂肪水平为8%),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g] 8周,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和20%皇竹草粉显著降低腹腔脂肪指数(P<0.05),组织切片显微结构显示,相比对照组,皇竹草粉组的草鱼肝脏脂滴数量均明显减少,脂肪细胞大小明显变小。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随着皇竹草粉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添加水平相比对照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皇竹草粉组肝脏中的TG、TC和NEFA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脂肪生成相关5个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下调(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4个脂肪分解相关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P<0.05),肝脏组织中法尼酯X受体(fxr)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P<0.05)。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结果显示,10%和20%皇竹草粉组草鱼肠道内容物中肠道微生物的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与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皇竹草粉提高了草鱼肠道内菌群种类的丰度和多样性。从门分类来看,与脂肪蓄积相关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例在皇竹草组中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综上,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能够降低草鱼体脂蓄积,其中肠道菌群的改善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含钙0.88%和1.78%的玉米—豆饼型基础饲粮(含锌29ppm,添加0.10和40ppm锌(ZnSO_4·7H_2O)。结果表明,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雏鸡增重显著提高(P<0.01),这种效应随着雏鸡周龄的增长愈趋明显。饲粮高钙使雏鸡前期增重显著降低(P<0.01),后期效应愈趋缓解。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1),饲粮高钙使之显著降低(P<0.01)。饲粮加锌使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加锌组(P<0.05),饲粮高钙使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使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1),而血清总蛋白含量不受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P>0.05)。肝脏(P<0.05)、肾脏(P<0.01)、胰脏(P<0.01)、胫骨(P<0.01)以及粪便排泄物(P<0.01)中锌含量随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肺脏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饲粮高钙使肾脏(P<0.05)、肺脏(P<0.01)、胫骨(P<0.05)锌含量显著降低,使粪便排泄物中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含锌29ppm,不能满足雏鸡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饲粮高钙时,饲粮总锌69ppm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在日粮中添加0.1%(质量分数)溶血卵磷脂对肉仔鸡脂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血卵磷脂提高了肉仔鸡体重和胸肌含脂率(P<0.05),降低肝脏相对重量、肝脂率(P<0.05)和腹脂率(P=0.051);降低了血清TG含量(P<0.01),并有降低LDL-C含量及LDL-C与HDL-C含量的比值,提高血清FFA和HDL-C含量的趋势(P>0.05).肝脏apoB和FAS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溶血卵磷脂极显著提高肝脏apoB基因的mRNA表达(P<0.01),FAS基因的mRNA表达没有变化(P>0.05).可见,溶血卵磷脂对肉仔鸡具有抗脂肪肝和体脂重分配作用,提高肉仔鸡对体内胆固醇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内分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测定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血清中GH,IGF-I,T3,T4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 kg,30~70 kg,70~110 kg阶段,中药组、中+西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GH的浓度分别提高了7.34%(P>0.05)和5.50%(P>0.05),21.09%(P<0.05)和16.32%(P<0.05),7.56%(P>0.05)和6.40%(P>0.05);IGF-I水平分别升高了15.32%(P<0.05)和13.86%(P<0.05),17.20%(P<0.05)和13.82%(P<0.05),6.56%(P>0.05)和4.16%(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T3含量分别增加了29.42%(P<0.05)和19.83%(P<0.05),16.01%(P<0.05)和11.67%(P<0.05),12.41%(P<0.05)和7.33%(P>0.05);T4含量分别增加了23.31%(P<0.05)和14.32%(P<0.05),17.06%(P<0.05)和11.51%(P< 0.05),6.81%(P>0.05)和2.03%(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cAMP含量分别提高了15.88%(P<0.05)和13.97%(P<0.05),19.88%(P<0.05)和13.14%(P<0.05),18.33%(P<0.05)和9.86%(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的促生长、改变胴体组成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猪内分泌系统机能而实现的。似是一种整体效应,一方面通过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而促进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促进GH,IGF-I的合成和分泌,加强合成代谢;同时促进T3,T4和cAMP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脂肪的动员,加速脂肪的氧化和分解、降低猪体脂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与水泥地对泌乳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设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各选健康的泌乳奶牛30头,通过奶牛体表卫生评分、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泥地面组奶牛体表卫生平均分高于发酵床组奶牛39.3%。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奶牛的日产奶量、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相对密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牛乳中体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水混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氨气浓度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温度、噪声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奶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总蛋白、总胆固醇含量,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奶牛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低于水泥地面组28.3%。综上所述,发酵床养殖能够提高奶牛的体表卫生和牛舍舒适度,降低奶牛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病率,从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刀鲚(Coilia nasus)生殖洄游过程中血清能量指标的变动情况,于2019年4月15日 ~ 6月5日,在长江崇明段、镇江段和安庆段使用刺网采集刀鲚,对49尾刀鲚血清样本的能量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自崇明至安庆的洄游过程中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在镇江至安庆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现显著差异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崇明至镇江段,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19.36%和29.29%;高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上升60.38%和23.65%;安庆段卵巢发育至不同时期的刀鲚样本中,Ⅳ期样本的甘油三酯含量于Ⅱ期和Ⅲ期样本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上升67.24%和53.75%,其余指标在各发育期样本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自崇明至镇江段,刀鲚血清样本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等血脂相关指标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表明刀鲚在洄游前期脂质代谢活跃,脂肪应是其洄游及发育的主要供能物质;自镇江至安庆段,其代谢水平对洄游及性腺发育的能量需求逐渐适应,因此洄游后期刀鲚血清能量指标总体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
小尾寒羊是产肉性能最好的绵羊品种之一,但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其肉品质和安全性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大豆黄酮属绿色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可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但在小尾寒羊中应用报道较少。研究选用不同剂量(3和6 mg·kg-1)大豆黄酮饲喂小尾寒羊,检测其对小尾寒羊生长、血液激素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显著提高小尾寒羊生长性能(P<0.05);显著提高血清T3水平(P<0.05),但对胰岛素无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对瘤胃p H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瘤胃总脱氢酶、微生物蛋白含量和瘤胃微生物总RNA(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