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遗传变异及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该文介绍了在杨树分子基因组研究中常用的 3种分子标记RFLP ,RAPD和AFLP ,并综述了这 3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遗传变异、系统分类及进化和杂种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生物组织中同功酶的电泳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类、遗传变异分析和疾病诊断等方面。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杨树过氧化物同功酶的研究表明,各种杨树都有特定的同功酶谱。这就为鉴定各种杨树,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杨树是新疆最普遍的速生树种,种类较多,形态鉴定有不少困难。因此,我们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29种杨树的过氧化物同功酶,并利用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对三个派的19种杨树的同功酶谱进行了主分量分析。初步探讨了杨树各派的酶谱特点及各派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杨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调查总结了黑龙江省杨树引种工作的基础上,从遗传变异、种源试验、杂交育种和倍性育种等方面,介绍了黑龙江省近10年来杨树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归纳出适应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30多个杨树新品种(品系),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杨树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杨树无性系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径向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长在安徽省天长市城西林场的5种不同的杨树无性系人工林木材H22、Z9、Z3、B3和107 为对象,对木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径向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杨树的纤维长度、宽度以及长宽比在幼龄期较小,但随着生长轮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并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后保持稳定波动或略有减小;腔径、双壁厚以及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总体上也是随着生长轮呈增大趋势,可能受到早晚材的影响,部分无性系的双壁厚和壁腔比变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5.
杨树新杂种的SSR分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杨树杂交新品种(编号分别为:02-9-22,02-12-29)及其亲本和毛白杨无性系30号为材料,从3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在杂交新品种双亲之间多态性明显、重复性比较好的12对引物,用于杨树的遗传变异分析.共扩增出125个DNA片段,其中111个片段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段的88.8%,片段大小介于80~1 000 bp之间.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45 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与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毛白杨30号的亲缘关系较远.选用3对引物构建5个杨树品种的指纹图谱,在该图谱中,每个品种都有自身独特的片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杨树(Populus spp.)生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包括杨树小孢子发生、杨树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生、杨树受精过程与杂交障碍的原因、杨树胚乳和胚的发育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杨树生殖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仍将集中在与杨树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相关的研究领域,并朝着有目的地控制杨树有性生殖过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杨树遗传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杨树资源丰富的国家.杨树遗传改良主要为中国杨树工业用材林和生态防护林提供杨树新品种.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林科院主持国家攻关杨树育种项目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在青杨派和黑杨派树种遗传改良取得了可喜进展.主要包括:①杨树育种亲本材料的遗传改良策略;②杨树种质资源的研究;③杨树配合性杂交,亲本与子代相关的研究;④杨树杂种优势和新品种创造;⑤杨树生物技术育种等.  相似文献   

8.
杨树烂皮病别名杨树腐烂病、腐皮病等,是一个世界性的病害。根据对杨树多年的研究,总结出杨树烂皮病的症状,并介绍了杨树烂皮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树是主要的经济树种,也是林木基因工程的重要模式植物。干旱胁迫是限制杨树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杨树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杨树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杨树干旱应答机理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整合分析了已经报道的参与杨树叶片和形成层干旱胁迫应答的78种非冗余蛋白质的信息,为深入揭示杨树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杨树病害是影响杨树生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白城地区杨树人工林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且防治较为困难的主要病害为杨树烂皮病、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灰斑病、杨树黑斑病、杨树破腹病。并总结了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石斛兰品种遗传变异的RAPD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RAPD技术检测石斛兰品种的遗传变异性。[方法]以4个母本园石斛兰品种和1个试管苗品种为材料,经DNA提取后,采用10 bp随机引物进行RAPD检测其遗传变异性。[结果]绿意(Den.Burana Green)和粉红钻石(Den.Pink Thamond)2个母本园品种未发现变异,熊猫(Den.BigPanda)和泰国白(Den.Thailand White)2个母本园品种变异率分别为3.3%和23.3%;红索尼娅(Den.Red Sonia)试管苗变异率为10.9%。[结论]建立了石斛兰品种遗传变异的RAPD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苦瓜主要表型性状的评价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掌握苦瓜表型性状变化特点及其遗传多样性,试验对46份苦瓜种质资源的31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6份材料的31个表型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为5.39%~89.96%,平均变异系数为28.01%;采用可变类平均法,在遗传距离12.72处,将46份苦瓜材料划分成4大类群;第2大类群在阈值10.18处又细分为3个亚类。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材料的表型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出一些特异品种资源,这将有利于苦瓜种质的创新利用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3.
以血清蛋白质和酶多态位点作为遗传标记,通过检测八眉猪四大产区六个亚群的遗传组成,对八眉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八眉猪亚群间在个别位点上有较大分化,主要是Po和Hp位点;八眉猪亚群间遗传变异占其总群体的4.15%,八眉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我国部分地方猪种(或群体)总和的10.84%;亚群间的亲缘关系以L和Ch亚群最近,与HD亚群最远;亚群间的分化具有一定的层次,即主要是中心产区与一般产区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云杉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对青海云杉的3个天然群体(甘肃祁连山,青海大通,甘肃甘南州)的12个基因位点表达的8种同工酶的遗传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平均45.83%的位点是多态的,平均期望杂和度为:0.2101;群体平均分化系数为:0.0643,即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3.57%,说明只有6.43%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而且,群体的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林木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文着重阐述了林木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变异模式,指出林木,特别是裸子植物是生物中遗传变异最大的物种,而且林木种内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群体间分化程度低;等位基因频率及杂合度等多样性指标常与一些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比较了天然林与人工林(包括种子园、试验林)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发现在合理建园并采取适当营林措施时,种子园(或人工林)子代的多样性水平并不会降低.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林木遗传变异的因子,并概述了保存林木遗传多样性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6.
羽毛针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王绍明  张霞  徐海雷  陆嘉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43-12645
[目的]从分子水平对羽毛针禾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方法]使用11条RAPD引物对生长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优良固沙植物羽毛针禾进行居群遗传变异分析。[结果]7个居群76个样品共检测到125个位点,总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6.8%,居群内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5.3%;羽毛针禾种群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为0.5151,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471;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5284,即有52.84%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间。[结论]羽毛针禾居群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各居群间已有了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分析蜡梅自然居群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对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L.)Link二自然居群21个单株的DNA样品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蜡梅的自然居群内,遗传变异水平在蜡梅属中属于比较高的,单株间遗传差异较大;而居群间遗传距离近,相似性高,遗传分化程度低.说明蜡梅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这一结论与蜡梅的形态研究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异加剧,植物正面临着以气温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条件变化的新选择。综述了海拔环境温度对植物遗传变异的影响,并以云南的水稻分化为例分析了海拔引起的环境温度变化在水稻分化中的遗传效应。海拔引起的以温度为主的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遗传多样、遗传分化起着重要作用。海拔差异形成的温度变化导致的配子体选择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创新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number of B chromosomes (Bs) in 54 maize landraces from Southwest China was tested by means of cytological observations. Nine landraces with Bs were observed. A map, showing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races with Bs, was plotted. It was found that south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in China was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landraces with Bs in Southwest China. In ord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Bs and genetic variation, genetic diversity both among and within 11 landraces was evaluated. For each SSR marker, the number of alleles ranged from 3 to 12 with an average of 7.86, which revealed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maize landraces in Southwest China. Based on SSRs data, higher genetic variation was found in the landraces with 2B,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landraces with and without Bs was higher. The results together wit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maize landraces in Southwest China were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middle part of southwest Sichua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Bs on genetic variation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华山松高结实无性系子代苗期测定与家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所选29个高结实无性系子代苗期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苗高的家系遗传力为87.9%,遗传变异系数为32.6%;地径的家系遗传力为88.4%,遗传变异系数为39.0%.综合评价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选择出表现优、良好的家系14个,所获苗高、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6%和8.2%,其中以N 42,N 82,N 76表现优,这3个家系的苗高遗传增益可达9.0%,地径遗传增益可达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