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0篇
  免费   1134篇
  国内免费   2263篇
林业   371篇
农学   1943篇
基础科学   245篇
  1172篇
综合类   10706篇
农作物   1297篇
水产渔业   1520篇
畜牧兽医   13030篇
园艺   622篇
植物保护   701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691篇
  2022年   739篇
  2021年   804篇
  2020年   810篇
  2019年   1076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848篇
  2016年   1030篇
  2015年   1021篇
  2014年   1285篇
  2013年   1332篇
  2012年   2007篇
  2011年   2098篇
  2010年   1951篇
  2009年   1946篇
  2008年   2092篇
  2007年   1684篇
  2006年   1423篇
  2005年   1187篇
  2004年   924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314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给玉米等多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绿色、持续防控,亟需筛选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资源。本研究以前期实验室储备的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具有杀虫活性的363株野生菌株库为候选菌株,基于菌株杀虫基因差异及进化关系,去除冗余菌株后获得172株候选菌株。通过培养获取这些菌株胞晶混合物,进行杀虫蛋白定量后,测定杀虫活性,获得27株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B14-D2的杀虫活性最高,LC50为0.155 μg/g。克隆了该菌株中的cry1Ea3基因并在HD73-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Cry1Ea3蛋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LC50为1.789 μg/g。本研究为新的Bt产品和杀虫基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2.
 有性生殖在真菌的生活史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交配型基因是控制有性生殖的关键因子。前期研究发现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MAT1-2型菌株中包含MAT1-2-1MAT1-2-8两个交配型基因,但是它们如何调控稻曲病菌有性生殖依然不清楚。本文研究了它们在不同侵染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和编码的蛋白结构特性。研究表明MAT1-2-1在侵染不同阶段一直下调表达;而MAT1-2-8在侵染早期(5 dpi)上调表达,在侵染后期下调表达。与营养菌丝阶段比较,MAT1-2-1MAT1-2-8在有性发育过程菌核形成、菌核萌发、子座原基形成和子座成熟4个阶段的表达量都是下降的,在菌核形成阶段表达量最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AT1-2-1和MAT1-2-8具有磷酸化位点,为非分泌蛋白,无明显的跨膜结构域。蛋白同源比对分析表明MAT1-2-1与香柱菌(Epichloë typhina)的MAT1-2-1同源性最高,而MAT1-2-8与绿僵菌(Metarhizium)的MBR_08192蛋白同源性最高。进一步研究发现MAT1-2-1和MAT1-2-8能够互作,并分别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基质中。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到MAT1-2-1的一些候选互作蛋白,如假定Ran交换因子Prp20/Pim1(KDB12229.1)、假定rRNA处理蛋白Ebp2(KDB12923.1)及组蛋白H1(KDB12711.1)等。因此,以上结果为研究稻曲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2-1MAT1-2-8调控有性生殖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月份气候条件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平均初始体重(277.98±7.79)kg的28头肉牛分为2组,每组14头。各组肉牛饲喂相同的饲料,进行为期2阶段的饲养试验。阶段1:试验期为3月8日~4月4日(平均舍内温度为12.5℃,平均相对湿度为60.5%),阶段2试验期为4月5日~5月2日(平均舍内温度为17.5℃,平均相对湿度为65.5%)。结果:阶段2肉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较阶段1(P<0.05)。初始阶段,肉牛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阶段(P<0.05),而阶段2肉牛血清磷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初始和阶段1(P<0.05)。与初始阶段相比,阶段2肉牛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11.28%和28.79%(P<0.05)。阶段1血液单核细胞占比显著高于阶段2(P<0.05),而初始和阶段1血液CD4+和CD4+CD25+占比显著高于阶段2。阶段1和阶段2血液CD8+和CD4+CD25+占比较初始阶段分别显著提高96.52%和116.23%(P<0.05)。结论:低温饲养下的肉牛采食量、增重和饲料效率低于高温环境饲养。与4和5月相比,3月肉牛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更高,表明脂肪分解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以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同时环境温度会影响血液中T细胞数量。 [关键词]气候条件|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部分圈养的健康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华南虎血液生化报告和采集华南虎血液样本检测建立样本数据,血样检测采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干式试剂片生化技术测定,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糖(GLU)、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肌酐(CREA)等。得到华南虎血液生化共38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95%概率),其中几项主要指标正常值范围如下:GLU(2.82-11.55)mmol/L、TP(56.58-85.93)g/L、CHOL(3.32-8.66)μmol/L、TBIL(0-5.30)μmol/L、CREA(52-349)μmol/L等。统计结果显示,雌雄华南虎间血液生化指标的部分项目有差异(P <0.05),幼龄组和成年组间各项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 >0.05),与其他虎亚种相关血液生化报道的生化指标部分有差别。华南虎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于其他虎亚种,建立华南虎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值对华南虎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治预防和保育繁殖研究工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纤维类型和酶添加水平对鹌鹑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080只平均体重一致的1日龄鹌鹑随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纤维类型(麸皮和统糠),酶添加水平为0和50 mg/kg,试验期为28 d。结果:统糠组鹌鹑的末重及饲料效率较麸皮组分别显著提高0.29%和3.13%(P<0.05),而50 mg/kg酶组鹌鹑的末重及饲料效率较0 mg/kg酶组分别显著提高0.26%和3.13%(P<0.05)。无论日粮添加酶与否,统糠组鹌鹑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及空肠相对重量均显著高于麸皮组(P<0.05),而日粮添加50 mg/kg复合酶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及十二指肠和回肠相对重量(P<0.05)。统糠组鹌鹑血清尿酸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低于麸皮组(P<0.05),无论日粮纤维类型如何,添加50 mg/kg复合酶显著降低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P<0.05)。结论:日粮添加统糠作为不溶性纤维可以提高鹌鹑的体重、饲料效率、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同时无论纤维类型如何,补充50 mg/kg复合酶均可降低鹌鹑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关键词]纤维|酶|鹌鹑|消化酶|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6.
酪蛋白是牛乳酪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牛乳β-酪蛋白具有多种遗传变异体,最常见的是A1型和A2型,其中A2型为天然原型。本文从β-酪蛋白的遗传多态性、β-酪蛋白消化特性与人体健康、A2型牛群选种选育及A2型乳制品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述牛乳β-酪蛋白遗传多态性研究现状及其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为今后A2型乳制品行业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血液检查和血清学试验是科学研究、临床检验常规项目。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因缺乏临床经验,存在难确定静脉位置、难快速准确找到采血位置两大弱点。家畜采血前的保定也是畜牧生产和临床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做到简单、迅速、安全和效果良好的采血,一直是畜牧兽医工作者所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小球藻( Chlorella )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属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 [1] 。作为最早开发的真核微藻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生长快速、结构简单、易工业化集成等显著优点。其细胞形态为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2 μm,呈单生或聚集成群状生长 [2] ,分布广泛,多见于淡水、咸水和土壤中。作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小球藻基因比较稳定,至今未见有关其基因自发突变的报道。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质、维生素、活性代谢产物等多种营养物质而被公认为具有高附加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 [3] 、水产养殖 [4] 、生物能源 [5] 等方面,关于小球藻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学 [6] 、分子遗传学 [7] 、代谢机理 [8] 、大规模培养 [9] 等方向。  相似文献   
9.
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需要急性调节蛋白(StAR)将细胞质中的胆固醇转运到线粒体中,而StAR基因的表达及相关反应物通过调节细胞中的StAR水平,来调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过程.本文结合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首先综述了当前研究者对急性调节蛋白(StAR)的分子结构、编码基因及同源性的研究成果,包括StAR的分子质量、分类类型和同源蛋白转运作用等.随后综述了StAR表达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调节因子StAR基因及其他因素.一些影响因素是StAR基因转录或转录后表达修饰的参与成分,在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上存在直接、间接作用,在影响作用上存在正向、负向的调节,在影响目标上存在维持稳定、快速增强和抑制降低等类型.最后,探讨了StAR调节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跨膜转运胆固醇、StAR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促进作用、巨噬细胞影响StAR调节类固醇生物合成作用.这些作用都可能与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类固醇激素的水平紧密相关,对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内分泌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