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28篇
  免费   2832篇
  国内免费   9273篇
林业   2626篇
农学   14348篇
基础科学   10855篇
  4791篇
综合类   63336篇
农作物   9498篇
水产渔业   1727篇
畜牧兽医   23325篇
园艺   3420篇
植物保护   2807篇
  2024年   760篇
  2023年   2575篇
  2022年   2548篇
  2021年   2733篇
  2020年   2900篇
  2019年   3164篇
  2018年   1722篇
  2017年   3092篇
  2016年   3729篇
  2015年   4047篇
  2014年   7067篇
  2013年   6913篇
  2012年   8704篇
  2011年   8803篇
  2010年   8196篇
  2009年   8210篇
  2008年   7908篇
  2007年   6918篇
  2006年   6155篇
  2005年   5776篇
  2004年   4610篇
  2003年   4215篇
  2002年   3494篇
  2001年   3367篇
  2000年   2632篇
  1999年   2017篇
  1998年   1904篇
  1997年   1790篇
  1996年   1472篇
  1995年   1492篇
  1994年   1457篇
  1993年   1264篇
  1992年   1229篇
  1991年   1167篇
  1990年   967篇
  1989年   984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3篇
  1975年   13篇
  1965年   26篇
  1957年   43篇
  1953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探究宿主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进而促进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复制。首先,本研究验证了过表达和沉默PDCD10对FMDV复制的影响,接着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通路下游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10显著促进FMDV的复制,沉默PDCD10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与对照相比,过表达PDCD10后感染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显著促进FMDV复制,进一步,PDCD10显著抑制SeV诱导的IFN-β启动子以及NF-κB的激活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且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信号分子转录,最后还发现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下游ISGs转录。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PDCD10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因山东省旱作灌溉区种植模式多样、技术模式不统一,规模化生产下的机械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存在动力机械与机具配套比低、农机动力与资金浪费问题,在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下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调研后,总结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构建以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农机装备优化配备模型。通过对平度市某小麦玉米种植合作社进行计算,作业成本较实际情况下降10.9%;总动力优化配备结果为23.712 kW,下降51.36%;农机配套比提高50%。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优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业合作社的农机配备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DEA-mamlquist指数测算2004—2019年中国17个玉米主产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结果显示:2004—2019年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2%,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模式驱动。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显著(P<0.01)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协同作用驱动。分区域来看,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P<0.01)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建设,发挥互联网“连接经济”的优势,应用多元化互联网技术,促进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吕珽  陈虹吟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8):2361-2368
旨在调查川西北牦牛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并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川西北15个牧场的72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和其中5个牧场的15份腹泻牦牛血清样本进行MRV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分型PCR确定其血清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MRV检出率为20.83%(15/72),血清2型的比例为60%(9/15);血清样本中MRV检出率为40%(6/15),血清2型的比例为83.33%(5/6);未检测到其他血清型。成功地从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MRV血清2型毒株(TCID50为4×10-8.56·mL-1),并获得长度为23 587 bp的分离株全基因组,该分离株与中国猪源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与GenBank中所有的MRV S1基因相比,该分离株有4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本研究从牦牛中检测到MRV,并分离到1株牛源MRV血清2型毒株,为进一步研究MRV血清2型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武威市凉州区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方法。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栽培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其理论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中西部地区作为玉米制种的主要基地,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为青贮饲料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青贮饲料中含有丰富的易消化营养成分,可以以一定比例替代生猪饲料中的精料.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甘肃省"粮改饲"四种主要玉米品种的青贮效果,发现金凯3号玉米在营养品质和矿物质含量方面与其他品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可作为青贮玉米的优势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的饲粮能量水平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45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饲喂3种不同饲粮。前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2.0%,综合净能分别为6.27(Ⅰ组)、6.38(Ⅱ组)和6.48 MJ/kg(Ⅲ组);中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6%,综合净能分别为6.43(Ⅰ组)、6.53(Ⅱ组)和6.63 MJ/kg(Ⅲ组);后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0%,综合净能分别为6.70(Ⅰ组)、6.80(Ⅱ组)和6.90 MJ/kg(Ⅲ组)。试验期137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2 d,栓系饲养。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较Ⅰ组和Ⅲ组提高了7.91%(P0.05)和11.11%(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高于Ⅰ组和Ⅲ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Ⅱ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较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2.06%(P0.05)和6.75%(P0.05);Ⅱ组料重比最低,增重收入和养殖效益最高。4)与Ⅰ组相比,Ⅲ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5)饲粮能量水平对各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背膘厚度随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显著提高(P0.05)。6)Ⅲ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系水能力和肉色最低,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综述所述,以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中能量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前期,肉牛综合净能6.38 MJ/kg,粗蛋白质12.0%;中期,肉牛综合净能6.53 MJ/kg,粗蛋白质11.6%;后期,肉牛综合净能6.80 MJ/kg,粗蛋白质11.0%。  相似文献   
8.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大丰30’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密度下(75000株/hm2)设置5种不同行距配比,研究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行距配比为30 cm×90 cm时,棒三叶净光合速率在灌浆期最高。大口期开始,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叶面积指数(LAI)最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40 cm×80 cm最高。各行距配比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与茎秆弯曲性能随着节位的下降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大到小为 40 cm×80 cm>50 cm×70 cm>30 cm×90 cm>60 cm×60 cm>20 cm×100 cm。穗长、穗粗、千粒重和穗粒数各处理间均有不同变化,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产量最高,比等行距60 cm×60 cm增产7.96%。由此可见,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有利于大穗型品种‘大丰30’的光合性能和茎秆强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抗倒伏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选择60头13~16月龄、体质量在400 kg左右(±15%)西杂肉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全株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对照),在基础日粮(精料)、饲养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全株玉米青贮及构树青贮饲料对肉牛增质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饲喂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和构树青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增质量分别为1 092.6,992.4 kg,分别比黄干贮组20头肉牛总增质量多249,148.8 kg,差异显著;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构树青贮2组相比,虽然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的增质量优于构树青贮组,但差异不显著。全株玉米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6.48和1∶3.22,构树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7.07和1∶3.54,玉米秸黄干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8.11和1∶4.16。全株玉米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收入分别为24 037.2,21 832.8,18 559.2元,扣除总成本后的纯收入分别为11 495.2,10 179.8,7 085.2元;全株玉米青贮比构树青贮组多增收1 315.4元,比黄干贮组多增收4 410元。综合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及经济效益分析,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优于构树青贮组和黄干贮组,构树青贮组优于黄干贮组。  相似文献   
10.
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48h 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48h IVDMD)是衡量青贮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初步探究玉米秸秆消化率的分子遗传机理,以341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于2018年在沈阳和通辽种植,收获后测定秸秆48h IVDMD。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的6 276 612个高质量SNPs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53个与玉米秸秆消化率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P<1.0×10-6),4个SNPs显著水平在P<1.0×10-8以上;共找到38个秸秆消化率的候选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生长发育、防御反应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