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山东省旱作灌溉区种植模式多样、技术模式不统一,影响全程机械化经济效益问题,研究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下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总结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构建基于区域特色的成本分析与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分析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成本、占比及收益,筛选并比较山东省旱作灌溉区主要技术模式组合。分析发现,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下耕种管收各环节成本支出范围为10 500~16 500元/hm~2,土地承包费范围为3 000~16 500元/hm~2,经济效益为1 500~7 500元/hm~2;优化筛选以深翻、旋耕、免耕三年轮作+二次镇压+小麦宽苗带播种技术以及玉米免耕播种+水肥一体化+联合收获(穗茎兼收/青贮)技术的模式组合。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优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麦玉米两作规模化生产技术装备优化配备的特点,通过对山东省小麦玉米规模化生产的大量调研,制定了适合山东省小麦玉米两作规模化周期性耕作(4年)技术模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优化配备通用数学模型建立的以生产环节为单位的技术模式组织方法,并以不同的作业环节组织周期性耕作技术模式;采用专家法进行机组的最优配套和选型,以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分别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和整数规划方法建立了农机装备优化配备通用数学模型。此模型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生产技术模式下的全过程作业环节的农机装备优化配备方案生成,建立了优化配备基础数据库,开发了农机装备优化配备系统,生成了优化配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线性规划优化配备方案作业成本低于实际规模的作业成本15%~35%,整数规划优化配备方案作业成本低于线性规划优化配备方案的作业成本。可见,小麦玉米两作规模化生产技术装备优化配备结果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过程中,小麦、玉米接茬轮作的种植模式对机械化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针对国内现有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接茬轮作的种植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现有种植模式对小麦、玉米机械化作业的影响,指出现有种植模式与机械作业不配套的问题所在,对推进各地两熟区种植机械化栽培模式的规范化、加快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形成了以作物种植和机械作业配套为基础的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鲁中平原井灌区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现有规模化经营主体经营现状的调研,对影响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种植规模、种植方式、机具配备、机械作业过程及机械作业成本效益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种适合鲁中平原井灌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规模化生产的规范化作业技术,并对机械化作业薄弱环节提出了解决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新泰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土地面积1 946 km2,人口140.3万,辖21个乡镇街道、916个行政村,是全国百强县、山东省10个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试点县之一。2013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3万kW,农机总值5.9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9万台,各类配套机具3.6万台(套),农机配套比达到1∶2.08。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玉米生产机械化跨越发展,机播率、机收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5%和12%,花生机播覆膜率达80%。全市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7%。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进种植模式规范化和生产作业机械化,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和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制定的《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和玉米免耕抢茬播种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夏收夏种过程中的机具配置、品种选用、种植模式和作业要求等各个技术要点作出规范要求。这是山东省农业和农机主管部门第一次联手在夏收夏种前,提出专门技术指导意见,为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玉米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寒亭区是农业大区,全区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花生、大姜等。2019年全区总种植面积48249.5公顷,其中小麦19715.7公顷,玉米19679.1公顷,棉花、花生、马铃薯等其他农作物共8839.0公顷。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100%,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100%,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6%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9.38万千瓦,农机合作社26家,市级农机示范合作社2家,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面达到68万亩。农机化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显著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3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的10%。山东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以后,推进和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成为山东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和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机与农艺的紧密配套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农机农艺融合,实现农机农艺技术集成是探索和创新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关键。通过农机农艺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农机农艺融合最优化的技术体系。山东省是全国前三的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0%,产量占全国12%,是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主产省份。针对其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和种植规模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制约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的问题,才能够研究提出玉米生产农机农艺  相似文献   

10.
从小麦、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耕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出发,分析各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介绍各环节的主要作业机具和作业模式,并提出目前全程机械化发展中的一些制约问题及对策。基于现有种植模式和各环节机械化水平,提出黄淮海东部地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组配模式,并推荐适于黄淮海东部地区机械化籽粒收获的优选玉米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是山东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通过研究小麦、玉米轮作区粮食产量、栽培方式和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小麦、玉米轮作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之间存在的种植方式、农艺环节、配套机械种类、收获方式、良种质量等相互关联问题,探讨影响小麦、玉米主要粮食生产机艺融合的历史、经济、传统观点、经营模式、科技体制等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旨在推动建设持续稳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种植业是农业各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实现种植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山东种植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生产需要出发,指出山东种植业生产能力向稳向好、机械化发展各项指标稳步提升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区域间作物间发展不平衡、高质量的农业机械供给不足、现有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亟需更新等制约因素,提出推进丘陵地区和特色作物机械化、加大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供给、完善种植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等针对性对策,为更好促进山东种植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仅体现在农业机械装备的数量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更表现在农业机械的配置效率。为此,使用E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1-2013年山东省17个地市农业机械化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效率总体上较低,且增长缓慢;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各地市农业机械化效率的空间差异明显,且未有收敛趋势;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纯技术效率总体上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逐年上升,但纯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大;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规模效率总体上不高,且增长幅度很小,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要想达到强有效前沿面,各地市需同比例缩减或单独缩减一定程度的拖拉机动力、拖拉机配套农具和联合收割机动力。  相似文献   

14.
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是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优化配套,改变传统大豆种植方式的一项综合生产和实用的农业技术,可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介绍了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和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江苏垦区麦稻两熟轮作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提出了适应粘性土壤地区稻茬麦高产机械化作业模式与作业机具配套方案。作业模式创新和关键装备技术创新提高了稻茬麦种植质量,实现了齐苗、匀苗、壮苗,并通过秸秆全量还田与复式作业,实现了节能减排,提高了大小麦种植水平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大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从地形地貌、农作物生产情况方面分析了山西省丘陵山区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现状,指出了山西省丘陵山区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优势,并从地形条件、种植农艺、人员整体素质、基础设施、农机装备数量、研发能力、政府支持度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山西省丘陵山区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给出了发展意见和措施,以期对今后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制约其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精准制定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山西省2004—2019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趋势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及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影响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2个主成分,并创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除农业机械户年末机构数量和乡村农业机械从业人员数量呈负相关外,机电灌溉面积、机播面积、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机械植保面积、机收面积、机耕面积、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水灌溉类机械数量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对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农机总动力,促进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机具合理配套,同时保证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是提高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