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传统的酸性酚—异硫氰酸胍—氯仿一步提取法,比较分析多种优化操作步骤,摸索出一种高质量提取体质量为80~150 g草鱼肠系膜脂肪组织总RNA的改良方法。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肝脏、脾脏、肠道等脏器组织,草鱼肠系膜脂肪组织RNA丰度低,且极易在样品前处理阶段出现顽固性降解问题。探索发现,将取样量增至约30 mg,可提升RNA产量以满足常规试验需求。针对降解难题,改良常规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流程,采用鲜样液氮速冻,冻样直接放入TRIzol试剂中裂解,并即刻进行长时间机械匀浆,时长约3 min等核心操作步骤,可显著降低脂肪组织样品RNA的降解。Agilent生物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改良方法提取的草鱼肠系膜脂肪组织RNA完整度高,关键RIN值为8.7~9.0。研究推测,长时间机械匀浆所形成的持续剪切冲击力或许有助于TRIzol试剂中的异硫氰酸胍等成分突破油滴阻碍而有效抑制内源性RNA酶。本方法提取的草鱼脂肪组织总RNA质量可满足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要求。  相似文献   
2.
猪的活重是由瘦肉组织、脂肪组织和骨头累积而成。瘦肉组织通常是肌肉,脂肪通常有2/3储存在皮下。瘦肉的化学组成是约70%的水、10%的脂肪、20%的蛋白质。另一方面,脂肪约含10%的水、88%的脂肪和2%的蛋白质。因此,高度重视猪只的饮水对提高猪的生产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奶牛营养代谢对乳脂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综述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变化模式对乳脂前体的影响,胰岛素一葡萄糖在脂肪组织动员过程中激素、营养物质、脂蛋白脂肪酶和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脂肪酸及其异构体对乳脂合成的影响。并对营养因素影响乳脂合成的综合效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发病情况:2002年辽宁省台安县城郊乡某养鹅专业户,为了预防肠炎,饲喂含过量痢特灵的饲料,造成全部成鹅中毒。中毒鹅症状:病鹅表现为头向前伸,两翅扇动挣扎,摇摆鸣叫。前冲时出现头颈扭转或向后仰姿式,体向后翻,站立不稳,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治疗方法:①立即停喂含痢特灵饲料;②每只鹅口服苯海拉明1/3片,只用1次;③在饮水中加口服补液盐或10%葡萄糖水;④肌肉注射维生素C、维生素B1各4毫升。经上述治疗2天后,鹅群恢复正常,全部治愈。鹅痢特灵中毒的治疗@程刚$辽宁省台安县畜牧技术推广站!114100 @孙耀华$辽宁省台安县畜牧技术推广站!114…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目的是测定日粮中牛油、玉米油和共轭亚油酸对甘油三酯中脂肪酸位置分布的影响。杂交阉公猪 (每个处理组 6头 ,n=6 )饲喂含有 1.5 %牛油、1.5 %玉米油或1.5 %共轭亚油酸的日粮 5周 ,猪屠宰后立刻取皮下脂肪组织样本 ,利用无根根霉属脂酶消化 ,通过甘油三酯的 sn- 2位置来确定脂肪酸组成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位于 sn- 1/3位置的脂肪酸。饲喂共轭亚油酸提高了 (P<0 .0 5 )总饱和脂肪酸 (SFA ,特别是 16∶ 0 )和脂肪组织脂质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浓度 ,但是降低了 (P <0 .0 5 )总的单价不饱和脂肪酸(MU FA,特别是 18∶ 1n- 9)的浓度。日粮中的共轭亚油酸使总饱和脂肪酸在 sn- 1/3位置聚集 ,同时外侧位置上的单价不饱和脂肪酸和 18∶ 2 n- 6相应比例的下降 ,相对应的饲喂共轭亚油酸的猪的脂肪的熔点比饲喂玉米油或牛油的猪高出 10℃ (P<0 .0 5 )。这些数据表明 ,共轭亚油酸日粮通过提高脂肪 sn- 1/ 3位置上的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提高了猪脂肪组织中脂质的熔点。  相似文献   
6.
1评分奶牛体况评分也称奶牛体膘度评分,是衡量奶牛皮下脂肪的相对沉积程度,提高产奶量和繁殖效率,同时降低代谢疾病和其他产前产后疾病的重要的管理工具。1分表示身体状况非常差。尾部和牛尾根周围区域深陷,盆骨上皮肤紧绷,盆骨之间发现不出任何组织。牛腰部没有发现脂肪组织,可以看到髋骨、臀部和排骨,边缘感觉明显。整体上看奶牛显得瘦弱。2分表示身体状况不良。牛尾根周围明显凹陷,但是不如1分牛明显,在皮肤和盆骨之间感觉不出有脂肪组织,但是皮肤柔软。对牛腰部触摸时,排骨末梢明显,但是无法再看到单独的排骨,尽管骨头不那么明显,然而骨头依然有棱有角,并且触摸时能够被轻易辨别出。3分表示身体状况良好。在牛尾根区域有轻微凹陷,其下是明显的脂肪组织,髋骨之间的区域很平滑。腰部在适度压力下,能够感觉到排骨的末梢,在腰部区域能够看到轻微的凹陷,能够感觉到臀部和髋骨,但是有一定的肌肉覆盖层,臀部、髋骨和脊椎骨失去棱角,显得很平滑。4分表示身体状况为肥胖。髋骨和牛尾根之间的凹陷被填满,皮下有脂肪块,仅能通过重压才能感觉到骨盆。牛腰部即使重压也感觉不到排骨,在脊椎骨和臀股之间的腰部看不到凹陷,背部和臀部和髋骨之间的区域显得很平坦。5分表示身体状况非常肥胖。牛尾根埋在脂肪组织当中,髋骨和尾骨之间的区域浑圆、皮肤膨胀,即使用重压也感觉不到骨盆的任何部分。牛腰部排骨上存在多层脂肪组织,无法感觉到骨骼结构,臀部、髋骨和脊椎骨几乎消失。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6):41-45
探讨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对猪脂肪组织Bcl-xl、Bax-αmRNA表达的影响。将160头体重27.0 kg左右的杜×(长·梅)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公母各半。在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75 mg/kg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简称AIg Y)。饲喂104 d后,从每组选出体重相近的12头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分离背部皮下脂肪组织、肾周脂肪组织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并称重,同时采集脂肪组织样,采用RT-PCR检测Bcl-xl、Bax-α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各部位脂肪组织DNA、RNA浓度,计算RNA、DNA含量以及RNA/DNA比值。结果显示:试验组皮下、肾周、肠系膜脂肪组织DN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38.42%(P0.01)、39.92%(P0.05)和39.16%,而DNA、RNA浓度以及RNA/DNA比值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脂肪组织Bcl-xl mRNA相对表达丰度下降了18.13%(P0.05);Bax-αmRNA相对表达丰度升高了13.79%(P0.05)。提示:日粮中添加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使Bax-α与Bcl-xl基因表达失去平衡,可能诱导猪的脂肪细胞凋亡,上调的Bax-α和下调的Bcl-xl mRNA表达说明AIg Y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脂肪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8.
旨在基于肠-脂肪组织轴研究高聚合度菊粉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犬肥胖的作用机制。试验选取40只贵宾犬,随机等分为5组:正常饲粮组、高脂饲粮组和高聚合度菊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正常饲粮组饲喂正常饲粮,高脂饲粮组饲喂高脂饲粮,高聚合度菊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1.0%、3.0%和5.0%高聚合度菊粉的高脂饲粮,试验期为12周。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清糖脂和炎症因子含量,分别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皮下脂肪组织和结肠黏膜中相关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和蛋白相对表达。结果表明:高聚合度菊粉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犬的体重、体脂率和血脂水平,改善糖耐量受损,提高结肠黏膜中闭锁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降低血清脂多糖(LPS)、IL-6和TNF-ɑ水平以及脂肪组织中IL-6和TNF-ɑ蛋白表达。综上所述,高聚合度菊粉对高脂饮食诱导犬肥胖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LPS易位-脂肪组织炎症”这一肠-脂肪组织轴有关。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12):120-124
目前有关脂肪代谢分子机制是人和畜禽研究热点之一,雄激素是影响脂肪代谢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脂肪组织是合成代谢雄激素的重要场所,雄激素对脂肪细胞的作用非常复杂,在不同性别、年龄、部位对脂肪组织作用结果不同。雄激素能够与AR结合直接或间接影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脂解和胰岛素敏感度等引起机体脂肪组织分布发生改变。本文分析了雄激素对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性状,旨在为研究人类肥胖、雄激素过量或缺乏病和畜禽肉品质改善与机体脂肪代谢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鸡脂肪组织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鸡脂肪组织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的关系。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简称高、低脂系)第24世代7周龄肉鸡为试验材料,利用RT-qPCR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TCF21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利用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TCF2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利用CpG甲基转移酶处理TCF21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分析DNA甲基化对TCF2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01);TCF21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40个CpG位点,且在启动子的近端和远端均有分布,但不存在CpG岛;将TCF21基因的启动子划分为5个功能区域,分别为R1区域(-2 000~-1 500 bp)、R2区域(-1 500~-1 000 bp)、R3区域(-1 000~-500 bp)、R4区域(-500~-200 bp)和Core区域(-200~-100 bp);高脂系R2、R3和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或P<0.001);R2、R3、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与TCF21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2区域:r=0.438,P<0.05;R3区域:r=0.371,P<0.05;R2+R3区域:r=0.489,P<0.05);R2区域的DNA甲基化显著抑制其转录活性(P<0.05)。综上所述,TCF21基因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主要与其启动子R2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