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检测的可行性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冰冻切片及7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石蜡切片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活性。结果端粒酶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的敏感性为(46/53)86.7%,与冰冻切片中(27/30)90%的敏感性无差异(P>0.05);乳腺癌端粒酶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3/12)25%(P<0.01)和乳腺良性肿瘤(0/8);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分级、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1日龄非免疫鸡分别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I型国际标准强毒GA株、I型MDV疫苗毒CVI988株后,从第5日起,定期采血,用本实验室改进的Trap法和Bandscan软件测定、分析并计算感染过程中其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的端粒酶活性变化;同时用抗MDV囊膜糖蛋白B(gB)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MDV在外周血液单核细胞中的感染状况。结果表明,自接种I型强毒GA株后,端粒酶在没有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出现之前就可检测到,并且随着MDV感染后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在25日龄时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而接种CVI988后,整个生长过程端粒酶活性均呈阴性。从感染第5日到鸡发病死亡前,都能检出GA株引起的病毒血症,并于18~22 d左右达到高峰;而接种CVI988株后第5日到第20日止,能检出病毒血症,并于第10~12天左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澳洲茄胺盐酸盐对HeLa细胞c-myc,H—ras和hT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鼠抗人c-mycMcAb,H-ras McAb和hTRTPcAb作为一抗,生物素化羊抗鼠IgG作为二抗,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澳洲茄胺盐酸盐对HeLa细胞c-myc,H—ms和hTRT基因的表达.结果澳洲茄胺盐酸盐处理的HeL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myc,H-ras和hTRT基因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澳洲茄胺盐酸盐下调HeLa细胞c-myc和H-ras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澳洲茄胺盐酸盐下调HeLa细胞hTRT基因的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转录并纯化酵母端粒酶RNA,明确缓冲液中组分对其构型的影响,初步研究四膜虫端粒酶相关蛋白p65与酵母端粒酶RNA的结合情况,为酵母端粒酶活性鉴定及构型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核酶的自剪切功能,通过在3′端引入HDV核酶序列获得完整的酵母端粒酶RNA;并用分子筛SuperDeX-200/16/60凝胶过滤纯化酵母端粒酶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 Buffer组分中NaCl和MgCl2浓度对酵母端粒酶RNA构型的影响;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四膜虫端粒酶相关蛋白p65与酵母端粒酶RNA的结合情况。【结果】通过基因序列合成,结合PCR扩增方法获得了酵母端粒酶RNA基因,并将其构建到体外转录载体上;体外转录获得大量的酵母端粒酶RNA(Yeast-RNA-239);使用SuperDeX-200/16/60成功分离得到了纯净的Yeast-RNA-239。NaCl、MgCl2浓度对酵母端粒酶RNA构型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没有NaCl或MgCl2时,RNA的构型均一且致密;随NaCl、MgCl2浓度的增大,RNA构型逐渐变得松散;而四膜虫端粒酶相关蛋白p65能与酵母端粒酶RNA有效结合。【结论】在体外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酵母端粒酶RNA,NaCl、MgCl2浓度对其构型有影响,四膜虫端粒酶相关蛋白p65能够帮助端粒酶RNA正确折叠。  相似文献   
5.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异结构。由重复的端粒特异DNA和与它们特异结合的蛋白组成。在人类端粒特异DNA为5’~r丌AGGG~3’,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山种系细胞的15~20Kb到外周血白细胞的5~12Kb不等。它可以保护染色体不完全复制、防止DNA重组、被核酸酶降解,以及在复制过程中末端—末端融合。由于末断复制问题的存  相似文献   
6.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的DNA-蛋白质结构,对染色体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是以TRAP为基础的改良法.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数肿瘤、细胞癌变和衰老过程中都可检测到很高的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缩短.但同时也有许多不依赖端粒酶的端粒维持和细胞永生.目前,有关以端粒酶为靶位点的药物设计的研究已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以MDV京-1株和GA株诱发的MD为肿瘤模型,跟踪测定了鸡生长过程中脾脏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端粒酶活性在没有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出现之前便可检测到。随着MDV感染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在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后,总体水平略有下降,但依然存在端粒酶活性;而疫苗株CVI988接种后,整个生长过程其端粒酶均呈阴性。发生MD病变的鸡生长迟缓,中枢性免疫器官胸腺和法式囊严重萎缩,并出现体内肿瘤。无论是病变程度,还是死亡个数和时间,京-1株的致病性均高于GA株。  相似文献   
8.
1端粒的结构与端粒结合蛋白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由重复DNA序列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结构。它的存在及其特殊构像的维持,是从纤毛虫、发育期的酵母到哺乳动物,保护线性染色体末端、顺利完成DNA末端复制的共同解决方案〔1〕。端粒功能的缺失会造成严重的遗传不稳定性,影响染色体的完整性和传代的连续性,并能导致细胞生活力和更新能力的丧失。端粒结构的形成和功能的维持需要端粒结合蛋白的参与。人体细胞主要的四种端粒结合蛋白是TRF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1)、TRF2、Tankyrase(TRF1-interactingankyrinrelated A…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活性、HPV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宫颈癌中端粒酶活性高表达.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16/18与宫颈癌的发生最为相关.端粒酶活性、HPV 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探讨,可能对早期预防和诊断宫颈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端粒、端粒酶与动物衰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端粒封闭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端粒的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 , 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治疗肿瘤和控制细胞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及其基因和调控机理, 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抑制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