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书院到学堂的历史进程中,受“中体西用”教育观的影响,清政府设存古学堂与新学制并行,以“保存国粹”。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以大文化为背景,从一个侧面阐释了新学制建立的不易  相似文献   
2.
正姚鋈,字天鋈,男,汉族,大学文化程度,1895年4月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旧官僚家族。曾任陕西省蚕桑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担任过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蚕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1956年4月加入"九三学社"。1958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姚鋈,1912年清华学堂中等科毕业。1912—1918年和1924—1925年两次赴日本留学,分别在东京  相似文献   
3.
短梗大参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短梗大参扦插繁殖技术,为其苗木的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常规扦插方法,以短梗大参为试验材料,研究插穗类型、扦插基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短梗大参扦插生根的影响。不同插穗类型对短梗大参扦插生根的影响显著(P<0.05),3年生硬枝的生根效果明显优于1年生嫩枝。不同基质的生根效果差异显著(P<0.05),其中黄心土和椰糠生根效果较好,河沙、谷壳灰次之,珍珠岩生根效果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短梗大参扦插生根有明显的影响(P<0.05),其中以2000 mg/L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98.8%,平均根数为93.75,平均根长为4.23 cm,根系效果指数高达409.18,与对照相比,其生根数量和根系效果指数分别提高了3.54倍和4.35倍。不同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不利于短梗大参的扦插生根。短梗大参合适的扦插条件为:扦插基质为黄心土,插穗为3年生硬枝,速蘸2000 mg/L IBA溶液处理。生产上不宜采用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特点和生物技术专业应用能力的需要,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学堂和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等方面,突出培养学生与微生物相关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具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河北农业大学,创建早期历经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等发展阶段。大量史料证明:直隶农务学堂属高等教育程度,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开端。其所开展的农业教育、农业试验和农业推广等活动不仅开创了高等农业教育之先河,也对近代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推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是四川第一所农业学府,1931年成为四川省立农学院,1935年并入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川大农学院,1956年川大农学院迁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金秋十月,四川农业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教育》2020,(5):F0002-F0002
1905年1905年,清政府一纸朱批奏折,兴农育才,江西实业学堂应运而生,江西高等农林教育自此起源,江西农业大学百年育才之路也自此启程。1908年江西实业学堂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  相似文献   
8.
自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的十余年间,张之洞在荆楚大地开创了著名的区域近代化模式——“湖北新政”,使其谋求早期工业化、教育改革以及军队近代化的尝试在湖北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场。张之洞曾为改良农业,创办新式农务学堂而首先从美国聘请了农学教习布里尔。现存于美国的布里尔相关档案,以其亲历者和旁观者的视角,对于张之洞“湖北新政”期间的举措,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改革尝试进行了一些记录和述评。这些新近发掘的史料,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改书院为学堂和改造传统书院、创建新型书院并列为晚清书院改革的三个方案之一。虽然历史的现实是改制取代改造、新创,书院被强令改为学堂乃至学校,但我们仍然主张要慎言书院改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为它更多的是晚清社会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无奈的政治选择,未必定然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点与起点,但由于改书院很快变成废书院,不仅1600余所改成学堂的书院在历史的虚无中被稀释幻化,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使得中国近现代学校制度从此就沿着不断与传统决裂,不断西化的方向奔跑,强烈的反传统意识与几乎连续不断的否定和革命也就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最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学堂"作为一种校园文化资源与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积淀着浓厚的文化特质。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力军,但却部分程度上存在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自主创新与主体意识的缺乏。通过"孔子学堂"可以从主体、反省、创新三方面唤醒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意识、能力和价值观,从而更有力地促进校园和谐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