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1224篇
农学   858篇
基础科学   1227篇
  385篇
综合类   6335篇
农作物   610篇
水产渔业   601篇
畜牧兽医   4463篇
园艺   872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969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1062篇
  2008年   1085篇
  2007年   1047篇
  2006年   921篇
  2005年   896篇
  2004年   652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滴灌下生物质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改良材料对滴灌盐渍土水、盐、肥运移过程的调控效应,采用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生物炭和腐殖酸两种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和再分布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盐渍土壤水盐的时空动态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水分入渗驱动的盐分运移过程和蒸发扩散驱动的水盐再分布过程;铵态氮含量在时间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的运移再分布特征较弱;硝态氮含量初始时空分布表现出与水盐相似的运移特征,受铵态氮硝化作用的多重影响,后期空间分布与铵态氮空间分布相似;生物炭通过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了入渗阶段土壤水、盐、氮的运移速率和分布范围;腐殖酸通过提高土壤田间持水率增大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盐、氮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同时其对尿素的水解和硝化过程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果。应用生物质改良材料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调控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同时,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运移过程及其分布,这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盐渍农田的节水、控盐、减肥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分析藜麦不同采收期的饲用价值差异及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择忻藜5号作为试验藜麦品种,播种后分别采集出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藜麦,测定各阶段和各部位的养分组成。结果:干物质含量随着藜麦生长阶段的变化逐渐升高,CP、EE的含量逐渐降低(P<0.05),NDF和ADF的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而钙、磷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藜麦各生长阶段各部位的养分差异较大,在4个生长阶段中,干物质、CP、NDF和ADF在各个部位中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EE只在成熟期各部位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藜麦出苗期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其次为灌浆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试验二:选择年龄和体重相近的40头健康西门塔尔杂种肉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1、2、3组分别用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藜麦替换对照组50%的玉米青贮,为期30?d。结果:试验1、2组的肉牛AD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3.8%、29.7%(P<0.05),且均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2组的肉牛ADMI显著提高7.6%(P<0.05)。试验1、2、3组肉牛FCR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18.7%、17.0%、7.5%(P<0.05),其余指标未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藜麦各生长阶段和各部位中的养分差异较大,部分替代玉米青贮能有效提高肉牛生长性能,饲喂价值灌浆期>开花期>成熟期。 [关键词]藜麦|饲用价值|采收期|肉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废旧木柜类家具回收、转化再利用的问题,将现行的方法归纳为修饰法、增减法、重组法,分析了本 体翻新设计、本体拆解设计、部件组合设计、零部件设计等回收复用工艺的特点及应用案例,为实现废旧木家具的 经济价值转化和提升、有效利用木材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植物氮同化及再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渔用中草药的药理学、毒理学以及药物稳定性的研究情况,并详细讨论了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及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规律等内容,以期为渔用中草药新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的推广依赖于整个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只有整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有效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包括政府的推动、电动汽车用户的意愿、充电运营公司的运营方式、供电公司的运营方式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等,其中各个环节相互影响。从电动汽车的各个生态环节的目前研究现状及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大田栽培模式下油用牡丹‘凤丹’的光合、蒸腾特性,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或双峰曲线,日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而后呈下降趋势,18:00降到最低。4月、5月‘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凤丹’牡丹蒸腾速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日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14:0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最低值出现在18:00。6月、7月‘凤丹’牡丹蒸腾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18:00为全天最低值。不同月份‘凤丹’牡丹气孔导度日平均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油用亚麻抗倒伏的肥料运筹措施,以‘陇亚11号’和‘定亚2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了钾肥(不施钾、52.5 kg K2O/hm2和105 kg K2O /hm2 3个水平)和硅肥(不施硅和90 kg SiO2/hm2 2个水平)用量对油用亚麻茎秆形态学、力学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亚11号’的株高、重心高度及茎粗、壁厚、抗折力均显著大于‘定亚23号’,茎秆形态学及力学抗倒伏特性的综合影响下,‘陇亚11号’较‘定亚23号’倒伏率提高21.24%而产量降低9.43%。钾肥显著改善了抗倒的茎秆表观形态学特性,施钾后茎粗、壁厚、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提高而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35%和9.34%。硅肥对茎秆形态学、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均无主效应,但硅肥与钾肥的互作使茎粗显著增加。抗倒伏指数与茎粗、壁厚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品种间的茎秆抗倒伏特性差异较大,施用钾肥显著改善了抗倒的茎秆表观形态学特性,优化了茎秆机械性能,增强了油用亚麻的抗倒伏能力;供钾量较低时,硅肥与钾肥对茎粗的互作正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9.
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丰富农产品供给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重使用、轻回收,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潍坊市把推进地膜回收工作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创新地膜回收利用“三个模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担当作为抓出成效,促进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性发展,饲用马铃薯块、马铃薯茎叶、马铃薯渣将大幅度增加。马铃薯饲用资源总体表现高水分、高纤维、低蛋白、β-胡萝卜素等功能性因子与龙葵素等有毒物质共存的特点。为了降低龙葵素的毒性,熟制、烘干、青贮或发酵后饲用是马铃薯饲用资源的主要处理方式。薯渣、茎叶、秸秆、辅料不同组合进行青贮、混贮、裹包青贮、发酵,可有效改善物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且操作简便,适于规模化推广。马铃薯饲用资源固体发酵饲料可在猪、家禽、肉兔、肉羊和牛的饲养中替代部分能量饲料或蛋白饲料,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户种养循环自给模式、产地茎叶综合利用模式、马铃薯渣生产发酵饲料模式,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