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影响薇甘菊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及平均日照等6个气候风险因子.应用欧式距离的数学模型,评判薇甘菊适生区深圳与中国其他17个气候大区相应地点的30 a(1971~2000年)气候相似程度.应用农业气候相似等级标准法,对薇甘菊在我国的适生情况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薇甘菊的适生区为:暖温带湿润大区、中亚热带湿润大区、南亚热带湿润大区、南亚热带亚湿润大区、边缘热带湿润大区、边缘热带亚湿润大区、高原亚温带湿润大区、高原亚温带亚湿润大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区;次适生区为:暖温带亚湿润大区;非适生区为:寒温带湿润大区、中温带湿润大区、中温带亚湿润大区、中温带亚干旱大区、中温带干旱大区、暖温带极干旱大区、高原亚温带亚干旱大区.  相似文献   
2.
胀果苋(Amaranthus deflexus L.)为一年生或短期多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与暖温带地区,但在中国尚未分布。由于胀果苋为恶性杂草,对农田、果园、路旁、园林绿化等危害严重。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截获胀果苋,系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该种外来杂草。本文根据截获的胀果苋种子及栽种植株,详细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根据资料,介绍了胀果苋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与危害性,为口岸胀果苋的鉴定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3月,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采用血清学ELISA、电镜观察及分子生物学RT-PCR方法从一批旅检截获的日本进境水仙种球上检出水仙普通潜隐病毒(Narcissus common latent virus,NCLV)、水仙退化病毒(Narcissus degeneration virus,NDV)、水仙迟季黄化病毒(Narcissus late season  相似文献   
4.
2011年4月,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采用DAS-ELISA、RT-PCR及序列测定验证的方法,从一批阿根廷进境玉米种子上同时检出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mosaic virus,MDMV)。这是福建口岸首次检出上述2种病毒。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检疫性有害植物西部苋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性、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详细描述了西部苋与其近似种糙果苋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对一批英国进境水仙种球进行检疫,采用ELISA初筛,RT-PCR及序列测定确认的方法,从中同时检出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和水仙潜隐病  相似文献   
7.
郭琼霞  黄可辉  虞赟 《植物检疫》2005,19(6):330-333
本文利用PCR特异引物扩增rDNA-18S-26S基因,对PCR产物进行纯化、克隆和测序;分析假高粱与丝克高粱rDNA-18S-26S的酶切图谱,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对两者PCR产物进行特异性切割,按照酶切片段的长度来区分两个近似种.被AflIII酶切后,假高粱被切割为674bp、174bp两个片段,而丝克高粱被切割成181bp、174bp、495bp、669bp 4个片段.为建立PCR-RFLP分子鉴定方法有效地区分假高粱与丝克高粱这两个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菟丝子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方菟丝子基因组DNA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递进筛选方法对菟丝子的RAPD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25μL总反应体积中,最佳浓度配比为:模板DNA 20 ng,MgC l23.0 mmoL/L,引物10μmoL/L,dNTP 400μmoL/L,TaqDNA聚合酶1个单位(U),10×反应缓冲液2.5μL。扩增程序为:94℃变性3 m in,再进入循环;94℃变性1 m in,40℃退火1m in,72℃延伸1 m in,共40个循环;72℃最终延伸10 m in,于4℃保存。  相似文献   
9.
野莴苣及其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对野莴苣及其11种近似种DNA进行扩增,获得ITS、matK和rbcL序列,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图谱,探讨野莴苣及其近似种的亲缘关系。通过野莴苣及其近似种ITS序列分析发现:野莴苣和生菜、莴苣、毒莴苣的相似性分别为93.6%、93.1%、92.6%,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性仅为87.8%;matK序列研究发现:野莴苣和生菜、莴苣、毒莴苣的相似性分别为99.2%、99.0%、99.1%,而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性仅为98.3%,结果表明,野莴苣与莴苣属的生菜、莴苣、毒莴苣的亲缘关系更近,与乳苣属的乳苣亲缘关系次之。通过对比rbcL序列发现:野莴苣和生菜相似度达100%,与莴苣、翅果菊、毒莴苣、刺毛莴苣、宿根莴苣的相似度均达99.7%,而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度却为99.4%,将野莴苣归为莴苣属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小列当为检疫性寄生杂草,原产欧洲和中东地区,已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了其分类学历史、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传播途径、传播历史及危害性,描述了小列当与其近似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及其防治方法,为小列当的检疫鉴定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