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5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意大利蜂的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摄入法、触杀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V(阿维菌素)∶V(吡虫啉)=1∶17]对意大利蜂(Apism elliferaL.)的毒性。结果表明,摄入法处理的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24 h对意大利蜂的LC50分别为0.252 0 mg/L、5.066 7 mg/L、1.222 1 mg/L,48 h对意大利蜂的LC50分别为0.047 3 mg/L、1.787 8 mg/L、0.814 9mg/L。触杀法处理的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24 h对意大利蜂的LD50分别为0.001 7μg/头、0.054 9μg/头、0.025 6μg/头;48 h对意大利蜂的LD50分别为0.001μg/头、0.027 4μg/头、0.020 7μg/头。24h、48h胃毒联合系数K分别为2.010 3、0.720 3,24 h、48 h触杀联合系数K分别为0.782 7、0.536 4。上述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混配后对意大利蜂的毒性属相加作用,无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及抗药性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就采自江苏省句容、南京、高邮三地褐飞虱的生物型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三地稻褐飞虱类型已趋向生物型 ;采用浸苗法 ,对药剂扑虱灵进行了褐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对药剂吡虫啉进行了抗药性筛选 ,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褐飞虱对扑虱灵的抗性是 1993年的 14 .8倍 ,属中抗水平 ,且抗药性仍在上升 ;经连续筛选 8代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指数为 2 .5 ,属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3.
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几种单剂及复配剂防治七(4)代水稻褐飞虱,调查药后1、5、10、15 d防效。调查结果表明,药后1 d和5 d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防效优于其他药剂,都在70%以上;药后10 d和15 d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效都在80%以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效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
水稻生产中为了保证水稻的高产,往往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各种农药。据报道,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仅占喷施量的0.1%,其余99.9%的农药都分散于环境中,中国每年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6.67×106hm2。因此,在大米的进出口中,世界各主要农业大国都对大米的农药残留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研究大米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既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是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农药减量技术可减轻农药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在对江苏省北部迟熟中粳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量用药技术方案,并于2016年在淮安市金湖县迟熟中粳稻上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减量用药技术方案能达到同常规用药一样的控制病虫害的效果,能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能增加稻谷产量及经济效益,能有效保护稻田生态环境,避免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给"光明粳5号"提供适宜的栽培技术指导,光明种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光明粳5号"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播方式能加快"光明粳5号"的生育进程,缩短全生育期,更易获得理想的有效穗数,但在分蘖能力的发挥、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方面比手插方式差。只要获得适宜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两种栽培方式均能使"光明粳5号"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溯源系统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溯源技术在农产品(蔬果产品、畜产品、禽产品和鱼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农产品的个体标志、溯源标志和溯源方法,探讨了溯源粒度,提出了以企业为追溯单元的大粒度溯源系统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8.
建立小麦和土壤样品中2甲4氯异辛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对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2甲4氯异辛酯经丙酮溶液匀浆提取,浓缩,丙酮定容后,用GC-MS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2甲4氯异辛酯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02 mg/kg,在添加水平为0.02~0.5 mg/kg时,2甲4氯异辛酯在小麦植株中的回收率为91.2% ~ 104.2%(RSD=4.2% ~ 13.4%),在籽粒中的回收率为85.0% ~ 104.2%(RSD=3.6%~10.9%),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9.0% ~ 100%(RSD =6.1% ~9.7%).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完全能够满足小麦和土壤中2甲4氯异辛酯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对两种叶菜类蔬菜菠菜和生菜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以及在蔬菜中的吸收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1.0和10.0mg·L^-1)对两种供试蔬菜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浓度毒死蜱(100.0mg·L^-1)对两种蔬菜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生菜对毒死蜱较菠菜更为敏感。两种蔬菜均能明显促进毒死蜱在溶液中的降解,在不同溶液中的降解速度如下:菠菜-培养液〉生菜-培养液〉塘水〉培养液。两种供试蔬菜对毒死蜱均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具有相似的吸收规律。毒死蜱在菠菜根中达到最大吸收值所需的时间比生菜根所需的时间短,但在茎和叶中所需的时间两种蔬菜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2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30.375 g/hm2剂量(推荐高剂量的1.5倍)施药1次,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黄瓜及其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20、0.13 mg/kg和0.29、0.14 mg/kg,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分别低于大棚;相应地,啶虫脒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9.4 d(露地)和10.1、11.9 d(大棚)。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20.25 g/hm2和30.37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和2次,在相同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情况下,除个别情况外,露地黄瓜中啶虫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大棚,分别为0.01~0.05 mg/kg(露地)和0.01~0.09 mg/kg(大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