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芍药灰霉病发病典型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芍药灰霉病原菌的内生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真菌和拮抗细菌菌株的鉴定;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拮抗细菌菌株对芍药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明确引起洛阳地区芍药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并获得防治芍药灰霉病的内生细菌菌株,以期为芍药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起洛阳地区芍药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筛选获得3株对灰葡萄孢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SY5、SY15和SY30,其中菌株SY5抑菌效果明显,抑菌率为84.44%。芍药离体叶片防治结果发现,3个菌株均对芍药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株SY5的防治效果可达67.66%。菌株SY5、SY15和SY30均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初步探讨3个菌株的生防机制,结果表明3个菌株均可合成脂肽类物质,且对灰霉病菌菌丝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其中菌株SY5脂肽类物质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率最高,为88.89%。  相似文献   
2.
牡丹连作障碍严重危害牡丹的生长发育,其形成原因复杂,最新研究显示,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牡丹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研究成果,对牡丹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牡丹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牡丹根际微生物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期从根际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的角度认识牡丹连作障碍的原因并为其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5年从该地区的4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植区采集灰霉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物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不同分离物对牡丹离体叶片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灰霉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分离物,这些分离物分别属于Ⅰ、Ⅱ、Ⅲ型菌,I型菌不易产孢但产菌核;Ⅱ型菌易产孢,后期产生少量菌核;Ⅲ型菌易产孢,且产生大量菌核。产孢分离物均形成直立状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分枝顶端聚生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供试菌株的ITS序列和G3PDH基因序列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同源性达到99%;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各菌群代表菌株对牡丹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群间致病力有差异。研究表明,引起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且菌群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的内生细菌拮抗菌株,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与平板对峙法相结合研究分离自银杏(Ginkgo biloba)根茎叶的内生细菌拮抗菌株种类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7株对草莓灰霉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YJ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对草莓灰霉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其脂肽类物质能有效地抑制草莓灰霉病原菌的生长,抑菌带宽15mm。  相似文献   
5.
银杏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银杏植株叶片中分离到108 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测试从中筛选获得35 株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证明,菌株 Zy44、Fy11、Hy7、Hy14 和 Zy25 对辣椒疫病防效显著,其中Zy44 和 Fy11 发酵液在辣椒疫霉菌接种 20 d 后防效分别为 62%和 52.3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试、16S rD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这两个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发酵滤液及酸沉淀获得的脂肽类抑菌物质对盆栽辣椒苗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 Zy44 的防效高于 Fy11,且脂肽类物质的防效高于发酵滤液;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株 Zy44的脂肽类抑菌物质可导致辣椒疫霉菌菌丝体膨大, 分枝增多, 成簇状,并显著抑制孢子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y11诱导辣椒(Capsicum annuum)幼苗差异表达基因,了解辣椒与内生芽胞杆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256对引物,分析辣椒幼苗接种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Fy11后5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谱;利用qRT-PCR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模式,验证cDNA-AFLP表达谱。【结果】256对引物共产生18 620个转录本(TDF),筛选获得353条差异表达条带,占扩增条带总数的1.89%。经克隆、测序分析,最终获得257个差异TDF,聚类分析得到229个独立基因(EST,unigenes),其中144个基因上调表达,85个基因下调表达。经Blastx比对和功能分类分析,其中65条EST(28.38%)未找到同源性匹配,8条(3.49%)与未知功能蛋白同源性较高。其余156条EST主要涉及基础代谢基因(10.92%);与能量和抗病与防御类相关基因,各占8.73%;信号转导基因占7.42%;转运子或转座子基因占6.99%;与细胞结构相关基因占6.55%;参与转录调控基因占5.68%;细胞生长类基因占3.93%;参与蛋白质运输和储存有8个基因,占3.49%;蛋白质合成类基因占2.18%;次生代谢类和胞间运输类基因,其数量相对较少,各占1.75%。选取与抗病防御、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类等相关的10个差异基因,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其表达模式符合cDNA-AFLP表达谱。【结论】内生细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涉及植物多方面生理生化反应,包括抗病防御、转录调控、蛋白质代谢、信号转导、以及非生物胁迫等多种途径相关基因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7.
姬俊华  孟超敏  杨瑞先  经建颖  王祖华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56-12657,12660
[目的]研究重金属对小白菜的毒害机理。[方法]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Hg^2+、Al^3+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小白菜小杂56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小白菜幼苗叶片MDA含量随Hg^2+胁迫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随Al^3+胁迫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复合污染条件下小白菜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各处理小白菜叶片CAT和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Hg^2+、Al^3+单一污染条件下,POD和CAT活性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复合污染条件下,CAT活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Hg^2+、Al^3+等重金属胁迫对小白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且重金属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引起洛阳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叶部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症状特点,于2016年从洛阳市的4个牡丹种植区采集叶部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形态学与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洛阳地区牡丹叶部主要病害种类为牡丹红斑病、炭疽病和黑斑病,引起这三种病害的病原菌分别鉴定为枝孢霉菌Cladosporiumsp.、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本研究为牡丹叶部病害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洛阳牡丹、芍药种植园圃,记述了牡丹的2种真菌性病害(牡丹灰霉病和牡丹黄斑病)和芍药的2种真菌性病害(芍药红斑病和芍药拟盘多毛孢褐斑病)。根据形态学特征,4种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t Fr.)、斑点叶点霉(Phyllostica commonsii Ell.et Ev.)、芍药枝孢霉(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多毛粘质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langloisii(Guba)P.L.Zhu]。  相似文献   
10.
2016—2018年以洛阳地区不同牡丹种植地的根腐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检测分离物的致病性,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致病性的分离物进行鉴定,以明确引起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从30份根腐病株中共分离获得15株病原分离物,离体致病性检测表明9株分离物具有显著致病性;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9株致病分离物为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rDNA-ITS序列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中7株致病分离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株致病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因此,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是引发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2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