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杂种致死是一种生殖隔离类型,致死材料的鉴定及遗传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杂种致死的遗传机制,还可以为致死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利用已知携带杂种致死基因的甘蓝自交系09-211、09-222、10-260和其他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为试材,鉴定携带致死基因的新材料,并对甘蓝杂种致死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1-204和11-176是2个新的甘蓝致死材料;11-176与09-222及10-260具有遗传等效性,而11-204与09-211具有遗传等效性;甘蓝杂种致死性状是由2个显性基因互补控制的,其中1个致死基因来自09-211或11-204,另1个致死基因来自09-222或10-260或11-176,其遗传模式符合Dobzhansky-Muller(DM)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不同组织器官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肌动蛋白基因(ACT)、亲环蛋白基因(CYP)、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GAPDH2)、α微管蛋白基因(TUA)和β微管蛋白基因(TUB)这7个常用的看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综合评价其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EF-1α和GAPDH2的表达水平较高,而且相对稳定;其次为TUB、TUA和GAPDH。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组织器官中CYP和GAPDH2的表达稳定性最高,其次是EF-1α;进一步分析表明,CYP的表达稳定性虽然较高,但是其表达丰度较低,故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BestKeeper分析表明,EF-1α和GAPDH2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稳定性较好。综合分析表明,EF-1α和GAPDH2在所有样品中表达量较高,稳定性较好。以筛选出来的EF-1α、GAPDH2以及EF-1α + GAPDH2作为内参基因检测朱顶红花器官调控基因PI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以上述两个基因及其组合为内参基因得到的PI表达模式相同,而且在花器官中的表达高于茎盘和根,基本符合PI调控花模型的机理。因此,EF-1α、GAPDH2或EF-1α + GAPDH2可作为朱顶红的内参基因进行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芍药切花“杨妃出浴”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蔗糖(10 g/L、20 g/L、50 g/L)及甘露醇(100 mM、250 mM、300 mM)处理对芍药切花花朵开放进程、开花级数及花径增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蔗糖浓度梯度对花朵开放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20 g/L的浓度效果最好,可作为今后配置芍药切花保鲜液的优选浓度。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处理均对芍药切花瓶插品质有负面影响,其中100 mM的处理浓度影响相对较小,但花朵在盛开之前也已经衰老,其余两个处理浓度直接导致了花朵无法开放。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提出改善芍药切花的保鲜措施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5.
植物杂种致死是一种生殖隔离亚类型,属于合子后生殖隔离方式,对物种形成与保持物种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育种家培育新品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对存在于多个物种中杂种致死事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生殖隔离的发生机制,并把致死基因应用到作物育种程序中为作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就植物杂种致死事例、致死影响因素、遗传模式研究、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应用到杂种致死现象中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揭示杂种致死发生机制、致死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牡丹花大色艳、花姿优美、花味芳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花期集中且短暂,严重影响了其观赏时效。因此,在生产上采用促成栽培的技术方法使牡丹开出"不时之花"十分必要。从牡丹促成栽培原理与技术措施、促成栽培生理生化研究、促成栽培分子机理等方面论述了牡丹促成栽培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牡丹促成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牡丹栽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在促成栽培条件下对花芽进行剥叶和涂抹赤霉素处理,探究其对花芽发育、叶片气孔特征、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海藻糖–6–磷酸(T6P)水平以及糖信号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剥叶和赤霉素处理均有效促进牡丹花蕾发育且能够显著促进叶片气孔的发育,提高气孔的开度;剥叶和赤霉素处理能够促进蔗糖和葡萄糖的代谢,并通过促进T6P的积累触发糖信号,最终通过上调PsTPS1及抑制PsSnRK1和PsHXK1在叶片中的表达,诱导花蕾发育。  相似文献   
8.
以芙蓉菊为试材,采用沙壤土、细河沙、蛭石+珍珠岩(2∶1)、草炭土+珍珠岩(2∶1)、细河沙+珍珠岩(2∶1)、沙壤土+珍珠岩(2∶1)、蛭石+珍珠岩+草炭土(1∶1∶1)等7种基质,选用IBA、ABT-2生根粉2种外源激素,激素处理的浓度梯度为200、400、800mg·L~(-1),处理的时间梯度为10、15、30s,研究了不同基质与不同外源激素及浸泡时间对芙蓉菊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以期优化芙蓉菊扦插技术。结果表明:蛭石+珍珠岩+草炭土(1∶1∶1)是芙蓉菊扦插最理想的基质,扦插成活率为95%;沙壤土+珍珠岩(2∶1)则有利于芙蓉菊幼苗生长健壮,壮苗率为67.5%;IBA、ABT-2对芙蓉菊的扦插生根均有促进作用,而以浓度400mg·L~(-1) ABT-2生根剂处理插穗30s,其插穗成活率、壮苗率最高,分别为97.5%、78.8%;800mg·L~(-1) IBA处理插穗10s,也能有效促进插穗生根,其插穗成活率、壮苗率分别为72.5%、53.0%。确定芙蓉菊扦插育苗最优组合为蛭石+珍珠岩+草炭土(1∶1∶1)为基质,用400mg·L~(-1) ABT-2生根剂处理插穗30s。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方法测定了25℃和4℃处理下‘凤丹’牡丹(Peaonia ostti‘Fengdan’)种子播种后8个时期的激素含量变化,并利用qRT-PCR分析GA_3和ABA信号转导4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25℃处理下种子可以正常萌发,而4℃处理下种子在播种后100 d内未萌发。两种温度处理下种子中GA_3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25℃处理播种后17 d(下胚轴萌发期)显著高于4℃处理;在25℃处理种子中ABA含量逐渐降低,而4℃处理下短时间降低后迅速升高,且在播种后7~17 d显著高于25℃处理。推测25℃处理下较高含量的GA_3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而4℃处理下较高含量的ABA抑制种子萌发。qRT-PCR分析表明,PoGID1a和PoGAI的整体表达模式与GA_3含量变化趋势类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播种前期25℃处理下PoGID1a表达量一直显著高于4℃处理,而PoGAI却显著低于4℃处理(21 d除外);PoGAMYB4在25℃处理下呈升高趋势,在4℃处理下先升高后降低,但播种3 d后25℃处理显著高于4℃处理;PobZIP表达趋势与ABA含量变化相似,4℃处理显著高于25℃处理。故推测牡丹种子萌发受GA和ABA调控,GA通过调控信号转导关键基因PoGAMYB4、PoGID1a和PoGAI促进种子萌发,其中PoGAMYB4和PoGID1a可能受GA正调控,而PoGAI受GA负调控;ABA可能通过正调控PobZIP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以‘班克海尔’和‘杨妃出浴’芍药切花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处理对切花开放和衰老的影响;同时从中克隆得到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的9个关键基因PlACS、PlACO、PlACO5、PlETR1、PlERS1、PlETR2、PlEIN4、PlCTR1和PlEIN3,利用qRT-PCR分析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班克海尔’正常瓶插寿命长于‘杨妃出浴’,两品种均对乙烯敏感;乙烯利明显促进‘班克海尔’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抑制‘杨妃出浴’花朵开放进程,并且出现僵花、衰老萎蔫。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在两种切花品种中高度保守,保守性在98%以上。qRT-PCR分析表明,瓶插12 ~ 36 h,乙烯诱导两品种中除PlEIN3外的所有基因上调。瓶插0 ~ 12 h,‘杨妃出浴’中9个基因表达量均较高,内源乙烯合成和乙烯信号转导较为活跃,而在24 ~ 36 h,外源乙烯使‘班克海尔’乙烯生物合成基因表达量升高,乙烯信号转导基因表达量普遍高于‘杨妃出浴’。推测‘杨妃出浴’自身合成乙烯的时间较早,对乙烯的反应比‘班克海尔’更为敏感,‘班克海尔’乙烯反应类型可能为末期上升型,而‘杨妃出浴’为乙烯跃变型;两种芍药切花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以及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不同,可能与其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