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皮穗接法     
花木嫁接一般可分穗接和芽接两种。芽接可在夏秋两个季节进行,穗接多在早春花木萌芽前20天左右采用劈接和腹接。在嫁接的几种方法中,愈合时间最快的是芽接,原因是没破坏形成层,组织细胞能够正常分裂旺盛,有利于愈合。本人根据这个原理,七十年代创造了方块取皮靠接法(88年6期在本刊发表)。近几年我又根据这一原理试用开皮穗接,在夏秋芽接的时间用穗接又获得成功。这种方法可代替一般花木靠接和水生靠接法,比腹接和劈接操作简单,愈合时间缩短。比芽接见效快,粗砧木可同时嫁接二三穗,还可选用带花芽的接穗,这样当年或第二年就可开花结果。该法除松柏类外其它一般常绿落叶等花木均可  相似文献   
2.
何平  杨春华  刘福平  竭润生  毛金雄  袁科军 《种子》2006,25(5):95-96,98
D优6511系南充市农科所用不育系D62A与新恢复系南恢511组配而成的三系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稻瘟病等特点,于2005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4.
培养基中添加 2 0 %银合欢叶作氮源完全取代麸皮袋栽黑木耳 ,培养基碳氮比例从 5 3.0 3降至 32 .79,菌丝长满袋时间缩短 4d,生物学效率达 98% ,较对照提高 1 9.5 % .第 31天的检测结果 ,未接种的培养基中含羞草素稍微自然降解 ,接种并长满菌丝的培养基含羞草素含量降低 ,说明菌丝具有降解含羞草素的作用 .采菇结束时培养基含羞草素已被完全降解 .黑木耳子实体中未测得含羞草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川省2000~2005年省优质稻区试参试组合和达到国标三级审定品种的现状。针对我省优质稻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产量相对较低、稳产性较差、稻米品质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7.
“桂红柚1号”2011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引进,原名"Pomelit",种植于南宁市武鸣区,2014年分别在玉林市容县和崇左市扶绥县高接,经过观察,该品种在三地表现稳定,丰产稳产,果实呈圆形,平均单果重850 g,果皮的海绵层及果肉均为淡红色,果实酸甜适宜,采摘期长,在桂南地区9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均可采摘上市。  相似文献   
8.
银合欢叶代麸皮栽毛木耳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豆科树种(本所从国外引进),叶片营养成分高,每公斤干叶总氮量41.64g,粗蛋白260.3g,并富含氨基酸等。为此从1992年以来,我们开展了银合欢叶代麸皮栽培毛木耳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发现很多农民往农田送粪,回来时,从农田路两旁取土,或垫圈,或积粪,或填田。这种做法很不好,因为农田路是农用机动车辆行驶的通道,在农田路两旁取土,会影响农田路的完整性和牢固性,从而影响农用机  相似文献   
10.
球根海棠离体培养的形态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球根海棠外植体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诱导不定芽和胚状体, 经间接途径和直接途径的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均很高, 体细胞胚为单细胞起源或多细胞起源。以再生嫩叶为继代中间体, 在较高温度(28 ℃) 下诱导, 可建立高效扩繁体系。纵切芽丛继代形成大量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继代半年后几乎完全丧失分化能力, 发生激素驯化作用, 而且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已发生广泛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