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严重电烧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8例严重电烧伤患者的创面情况、复合伤、并发症、手术时机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8例中有13例存在复合伤,并发症多而复杂,需积极处理复合伤和并发症稳定病情。首次手术为伤后(8.9±5.5)d,共用各类皮瓣67块,2块坏死,余均成活。移植血管、神经、肌腱14例次,截肢9例,死亡3例。结论:严重电烧伤要尽快确诊复合伤,积极处理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手术修复,急诊手术和保留死骨的处理方法要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2.
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LTB、STⅠ、STⅡ基因,将LTB、STⅠ、STⅡ基因重组入pET32a质粒载体,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BST进行酶切分析、PCR检测以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插入片段LTB-STⅡ-STⅠ的核苷酸序列与预期一致,且阅读框正确.pBST在宿主菌BL21(DE3)RIL中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初步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0kD,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6%.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vp1的表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克隆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vp1。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诱导5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表达产物大小约为33Ku-40Ku,表达蛋白能与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经HPLC纯化后,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VP1蛋白抗体的ELISA方法,检测猪牛血清样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与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检测结果呈正相关,能反映出免疫抗体动态变化,对临床样品口蹄疫病毒血清抗体检测,两种方法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显著。所以以重组VP1蛋白为检测抗原的ELISA方法有望用于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4.
以一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外壳蛋白VP1基因为模板,合成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抗原表位肽基因:21-40肽(20AA)和141-160肽(20AA)基因序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串联结构21-40(20AA)~141-160(20AA)~21-40(20AA)~141-160(20AA)的2020-2020VP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r2020-2020,转化宿主菌BL21(DE3)RIL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8Ku.动物实验表明,较小剂量的融合蛋白就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抗FMDV中和抗体,证明该融合蛋白可同时激活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具有开发成为抗FMDV疫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重组表达菌株的稳定性是决定试剂盒抗原生产的关键因素,对本室构建的重组菌株rNS- 3ABplysS携带质粒和表达蛋白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含Amp的斜面连续传1~10代时,分别作了检测连续传代质粒、携带质粒DNA、抗原蛋白表达的稳定性试验。发现各菌株携带质粒稳定性较好,酶切及电泳图谱未有明显改变,且外源目标蛋白可稳定表达,可作为理想菌株。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肠毒素是引起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可以分为热敏性肠毒素和耐热性肠毒素两类。本文就热敏性肠毒素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免疫佐剂作用以及国内外对其免疫原性与佐剂效应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cyclinD1在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cyclinD1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cyclinD1的表达。结果:随着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cyclinD1表达呈由强至弱的变化;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yclinD1的表达呈阴性。结论:cyclinD1可能在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 21-40)、B细胞表位(aa 141-160)融合蛋白2020-2020VP1及其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进行了免疫分析。动物试验表明,用2020-2020VP1、2020-B-2020和2020-B-2020-STI 3种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动物,免疫动物血清中均可产生针对FMDV的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3种融合蛋白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保护率如下:2020-B-2020 60%/1.5MLD,2020-B-2020-STI 100%/1.5MLD。2020-B-2020-STI免疫血清中具有STI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I毒性。ELISA结果显示,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能与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B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2020-B-2020-STI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C600/pTK82(以下简称T82)和C600/pTK90(以下简称T90)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利用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的青3菌株,以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两个只含K88抗原基因而不含肠毒素基因的无毒菌株。制成的菌苗对初产母猪在产前三周皮下注射一次,所产仔猪经用国内分离的猪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青3株攻击,T82免疫组死亡率为6.17%,T90免疫组无死亡,而未免疫的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经同样攻毒后死亡率为74.7%,两者差异显著(P<0.01),证明这两个菌株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合成FMDV非结构蛋白3B基因的PCR引物,并在引物5’端和3’端分别加入含BamH I和HindⅢ限制性酶切位点序列。以FMDV基因组P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3B基因,得到的基因片段经BamH I/HindⅢ双酶切后与转座载体pFASTBAC HTa连接,转化宿主菌DH10BAC,在含庆大霉索、卡那霉索、X-gal、IPTC的LB平板上37℃培养24h,提取白色菌落,从中提取重组Bacmid 3B,与脂质体共同转染昆虫细胞8f9,得到重组杆状病毒,病毒经传代扩增后感染High5细胞,表达目的蛋白——FMDV非结构蛋白3B。SBS-PAGE及Westem Blot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acmid-3B重组表达载体,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NSP—3B蛋白,该表达产物可与MDV感染的猪、牛血清产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