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水产渔业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现状,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和评价了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澜沧江西藏段现有鱼类2目5科(亚科)13种,其中土著鱼类9种,外来鱼类4种;摄食生态类型包括杂食性(占比92.3%)和肉食性(占比7.7%)2种;栖息类型包括3...  相似文献   
2.
杨海乐  沈丽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01-029301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  相似文献   
3.
由于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生存现状不清且历史资料缺乏不利于其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尽快开展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等级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017-2019年澜沧江西藏段现场调查所获取的鱼类资源、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等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系统评价了澜沧江西藏段7种主要土著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通过对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种型情况、分布范围、资源现状、生态价值、栖息地质量5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基于各一级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到了各评价对象的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德钦纹胸[鱼兆](Glyptothorax deqinensis)的分值最高,为0.77,其次为细尾[鱼兆](Pareuchiloglanis gracilicaudata)和无斑褶[鱼兆](Pseudecheneis immaculatus),得分均为0.74,随后依次是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0.60、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0.48、澜沧裂腹鱼(Schizothorax lantsangensis)0.37、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0.35。基于综合评价值,将德钦纹胸[鱼兆]、细尾[鱼兆]和无斑褶[鱼兆]列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裸腹叶须鱼列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前腹裸裂尻鱼列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澜沧江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列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云南特有鱼类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增殖放流后的空间迁移特征, 于 2021 年 7 月在云南省杞麓湖开展了人工培育大头鲤幼鱼标记放流试验, 并通过定点回捕监测对鱼苗放流后的初期迁移特征进行了探讨。共放流大头鲤幼鱼 7000 尾, 平均全长(8.4±1.2) cm, 平均体重(7.5±3.5) g。放流鱼苗全部做了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 VIE)。放流 24 h 后即开始回捕, 共在放流点及附近水域设置 10 个固定回捕监测点, 采用地笼进行为期 3 d 的持续回捕。共回捕到放流鱼苗 37 尾, 总回捕率为 5.286‰。回捕个体平均全长(7.1±1.0) cm, 平均体重 (4.4±1.8) g。回捕个体的标记均清晰可见, 标记保持率为 100%。放流后 3 d 内各固定监测点回捕到的放流鱼苗数量变动显示, 放流鱼苗呈现出先向两端沿岸浅水区迁移, 后向开阔水域迁移的特征。放流后第 1 天鱼苗的群体冒险性为 33.33%, 而放流后第 2、3 天的群体冒险性均超过第 1 天的 2 倍, 表现出先谨慎探索, 后大胆冒险的行为特征。 放流鱼在放流后 1、2、3 d 内的日迁移距离分别为 199.4、110.6、98.8 m, 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有关背景资料及本研究结果, 提出了完善大头鲤增殖放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卵的直径、卵粒质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系列指标以及精子的激活率、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系列指标对人工驯养子一代中华鲟配子进行质量评价,并通过该批受精卵孵出的子二代系列生长指标进行其发育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子一代所产卵子形态饱满,卵径平均3.71 mm,小于自然繁殖群体。与历年在本基地养殖的自然繁殖群体统计资料相比,其受精率(60.1%)和孵化率(36.8%)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2012年和2013年的精子活力监测结果发现,子一代精子有效运动时间(漩涡运动+快速运动)均较野生群体高。表明子一代卵子质量较野生群体有所降低,而精子活力则较野生群体高。与历年该基地集约化养殖系统培育出的子一代中华鲟相比,子二代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阶段差异性,其中仔鱼阶段生长较慢,稚鱼和幼鱼阶段生长优势则较明显。研究表明,促进人工驯养条件下的子一代后备亲鱼性腺发育完善,以获得较高质量的配子和子二代,对防止中华鲟种质退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价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在金沙江下游水库的初步实施效果,实验于2020年11月和2022年5月在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开展了渔获物调查和水声学调查,并分析了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渔获物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11月共采集到鱼类2科9种,其中?、瓦氏黄颡鱼占优势地位;2022年5月共采集到鱼类5科14种,其中蛇、瓦氏黄颡鱼占优势地位。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间、不同区域、不同水层间的鱼类目标强度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022年5月的鱼类密度(0.60尾/1 000 m3)高于2020年11月(0.46尾/1 000 m3),鱼类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不均匀性;不同调查时期的鱼群密集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2020年11月大部分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2022年5月则差异显著;2022年5月的上层鱼类密度(0.44±0.83尾/1 000 m3)显著大于2020年11月(0.06±0.15尾/1 000 m3);不同水层的鱼类分布差异显著,2次调查均表现为下层大于中、上层;估算得到向家坝水库鱼类资源尾数分别为3.2...  相似文献   
7.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郊,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原浅水型湖泊之一。为了解杞麓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现状,于2021年对杞麓湖浮游植物和富营养化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4次调查,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杞麓湖浮游植物有8门116属21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118种;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为全年优势种,且优势度较大;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0.442±4.479)×107 ind./L和(20.132±2.208) mg/L,均以蓝藻门为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691±0.081、0.490±0.021和1.537±0.066;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值为76.3,显示杞麓湖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杞麓湖浮游植物可提供的鱼产力为1 843.59 t。综上所述,杞麓湖富营养化严重,湖区藻类密度较高且利用率偏低,建议加大鲢(Hypophthalmic...  相似文献   
8.
于2019年春夏秋三季对金沙江中下游(自流水体和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功能群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流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32科54属96种,以硅藻门(39.58%)为主,其次是绿藻门(31.25%)。自流水体与库区在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上差异不显著;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42、1.81和0.9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三项多样性指数在各采样点之间、各季节之间无显著差异;对浮游植物功能群进行划分,共划分出24个功能群,其中8个(D、P、X1、J、C、LM、F、G)为该区域的优势功能群。D和P功能群是金沙江中下游各采样点常年共有的优势功能群。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温度、浊度、海拔、氨氮和硝态氮是影响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本研究可为金沙江干流水生生物保护、生态修复以及水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