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饮水中添加乳酸对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三黄鸡5 000羽,随机分为5组,1 000只/组。在饮水中加入乳酸调节饮水pH值,使得A组、B组、C组和D组的饮水pH值分别为2.0、3.0、4.0和5.0,每天试验鸡饮用酸化水4 h,对照组为正常饮水组。测定各组试验鸡体重和采食量,并记录每日病死数,计算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病死率。结果①平均日增重:1~35日龄段,C组试验鸡的平均日增重提高最明显,提高3.33%。36日龄后,仅B组和对照组相同水平,其他组均降低。②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B组、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D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病死率:A组、B组、C组、D组比对照组病死率分别减少3.7%、4.2%、4.7%和2.1%。结论在三黄鸡的饲养试验中,乳酸调节饮水pH值为4.0时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明显提高1~35日龄段三黄鸡的平均日增重,明显降低三黄鸡的病死率,对于肉鸡促进生长和抗病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广西小土窝螺不同地理株线粒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ribosomal rRNA,rrn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广西大片吸虫6个流行地区96个小土窝螺样品的rrnL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并用DNAStar 5.0及MEGA 4.0软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地区小土窝螺rrnL基因PCR扩增长度约500 bp,在长度为273 bp的序列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5.49%。百色、南宁和桂林3个地区相同地理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rrnL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研究小土窝螺种群遗传变异的良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阐明片形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对于未知病原体感染和多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应用常规PCR方法往往需要多次扩增筛选,相对费时、费力。而多重PCR能够在同一反应体系内扩增多个靶序列,可进行多病原体的快速鉴定。目前多重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多重PCR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荷斯坦牛乳房炎产生的不良影响,采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防荷斯坦牛乳房炎。试验结果表明,在荷斯坦牛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复合中草药制剂,可以增强荷斯坦牛机体的抵抗力和调节能力,改善新陈代谢,提高荷斯坦牛对乳房炎抗病能力,降低乳房炎发病率,保证荷斯坦牛乳腺正常旺盛的泌乳功能,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鸡血浆中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检出率,提高净化效果,本试验随机选择94只225日龄淘汰公鸡,采集血浆分别采用常规的离心法和改进的自然沉淀法进行血清分离、DF-1细胞培养,然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ALV P27抗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SPSS对比分析后利用改进法对两个品种鸡群开展净化检测。结果显示:改进法(A组)细胞培养状态优于常规法(B组),A组P27抗原检测阳性率比B组提高了6.39%,两组的OD值差异不显著(P 0.05),净化检测可基本实现ALV净化。结果表明,改进法省去了离心流程,有利于DF-1细胞的生长和维持,并提高了检出率,从而可以加快ALV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降低广西麻鸡繁育后代中的白羽个体发生率,利用12只广西麻鸡公鸡与84只隐性白羽母鸡进行测交试验,观察后代羽色,同时利用基因分子检测方法分析公鸡个体白羽基因型和后代白羽个体的发生情况。测交试验结果显示:12只公鸡中,10只公鸡出现了白羽后代,比例为83%。基因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上述12只公鸡中10只公鸡含隐性白羽基因(C基因),是C基因杂合子(C/c)。与测交试验相比,基因分子检测具有费用低、准确性高的优点。后续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剔除广西麻鸡中的(C/c)个体,白羽概率由剔除前的14%降至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为阐明水牛感染大片吸虫的免疫机理提供单核巨噬细胞材料。经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贴壁法培养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以MTT法检测培养4、24、48、72、96、120、144、168、192 h时贴壁单核巨噬细胞的相对存活数量,结果显示贴壁细胞体外培养72、96、120 h时,细胞数量相对稳定,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贴壁72 h的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瑞氏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其具备单核巨噬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2.8±0.5)%和(84.6±0.4)%,显示其具备单核巨噬细胞酶化学特性;贴壁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MHC Ⅱ;墨汁的吞噬率为(87.5±0.6)%,表明该细胞具有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表明贴壁法分离,5% BSA的DMEM培养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培养72 h贴壁细胞具备单核巨噬细胞特征,在细胞数量相对稳定期(72、96、120 h)可以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广西小土窝螺不同地理株线粒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ribosomal rRNA,rrn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广西大片吸虫6个流行地区96个小土窝螺样品的rrnL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并用DNAStar 5.0及MEGA 4.0软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地区小土窝螺rrnL基因PCR扩增长度约500 bp,在长度为273 bp的序列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5.49%。百色、南宁和桂林3个地区相同地理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rrnL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研究小土窝螺种群遗传变异的良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阐明片形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新城疫(Newscastal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禽病,ND主要危害火鸡和鸡,临诊特点常呈急性经过:呼吸急促,张口呼吸;剧烈下痢,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神经症状典型,头颈扭曲呈观星式.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非免疫区或免疫低下的鸡群,一旦有速发型毒株侵入,可迅速传播,呈毁灭性流行.鸡群有一定免疫力的情况下,鸡新城疫主要是以一种非典型的形式出现,对疫病的发现,防控造成困难.本文通过对某规模化种鸡场鸡群新城疫免疫情况调查和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bition,HI)试验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调查发现:某规模化种鸡场新城疫的免疫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积极的进行新城疫疫苗的免疫,表现在种鸡生产过程多次,大量的免疫.监测1641份血清发现,产蛋鸡新城疫抗体比母源抗体高,高约2个滴度;母源抗体的消减在饲养前期就有发生,7天约下降1个滴度;合格的新城疫Ⅰ系疫苗免疫,3-15天内可提高新城疫抗体2滴度个以上;新城疫抗体滴度8左右,免疫合格的新城疫灭活疫苗,35天左右可使抗体滴度提高2个滴度.分析大数据,通过新城疫抗体检测,结合临床情况和生产情况,绘制新城疫抗体曲线图,可以预测新城疫感染压力和指导疫苗的使用,提高新城疫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