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1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典中5种标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中国兽药典》(2015版)中5种标准菌的生长曲线,并对其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参照《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中细菌生长曲线的制作方法,以《中国兽药典》(2015版)规定的5种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在1.5~4.5 h处于稳定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5.5 h处于稳定期,铜绿假单胞菌在2.0~7.0 h处于稳定期,白色念珠菌在3.0~12.0 h处于稳定期,黑曲霉菌在96.0~110.0 h处于稳定期。多种标准菌株稳定期的测定完成,对相关微生物实验的进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国兽药典》2010版和《兽药及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对伊维菌素微乳制剂进行肌肉刺激性试验、热原试验和注射途径LD50测定,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肌肉刺激性试验,观察4只家兔注射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后48h的变化;热原试验,测家兔的体温变化,判断伊维菌素微乳制剂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LD50测定,分别给大鼠、小鼠按组一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微乳,连续观察7d~14d,记录各组动物急性毒性反应的症状、病理变化、死亡时间,按简化寇氏法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及95%可信限。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家兔股四头肌未见明显刺激作用;热原限度符合规定,无致热源;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大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其临床推荐用量(0.2 mg/kg)的191.28倍和161.00倍,并且高于伊维菌素原料药的LD50(24.249 3mg/kg)。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提示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五氯柳胺是水杨酰苯胺类抗寄生虫类化学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牛、羊的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对绦虫和线虫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五氯柳胺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临床药效、毒理及残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五氯柳胺上市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板黄口服液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通过体外试验观察药物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板黄口服液对鸡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牛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50 mg/m L。说明板黄口服液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O/W型药用微乳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O/W型药用微乳形成的基本规律及评价方法,为药用微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拟三元相图,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O/W型微乳形成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油相的情况下,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不同结构和性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温度的变化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结论】恰当的油相和适配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微乳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降低至7.5%,而且一般微乳形成的区域大小与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总量成正比,与油的用量成反比。用三元相图作为选择最佳微乳组方需要结合微乳的稳定性考察来确定微乳的最佳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新型兽用蒿甲醚注射液中蒿甲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5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体积比为62∶37∶1),柱温3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16 nm。测定结果显示,蒿甲醚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好,在质量浓度为100~800μg/m 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02.36x-682.02,R2=0.999 8;总平均回收率为97.58%,RSD为1.58%;对3批样品的蒿甲醚含量进行测定,RSD为1.42%。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新型蒿甲醚注射液中蒿甲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观察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动物的过敏性反应。以《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指导,选用豚鼠及Wistar大鼠为试验动物,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观察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动物的致敏作用。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豚鼠和Wistar大鼠的过敏性反应均为阴性。本试验为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巴贝斯虫病广泛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巴贝斯虫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 作者就近年来治疗巴贝斯虫病的药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常用的较为有效的药物咪唑苯脲对肝功能具有损伤作用,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联用可造成寄生虫细胞色素b基因突变,且复发感染和寄生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较为严重。对于抗巴贝斯虫的化合物开发主要集中在噻唑和咪唑等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寻找寄生虫中适当的靶基因并进行其颉颃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还有一些试验结果显示部分传统药物对于抗巴贝斯虫有效。  相似文献   
9.
志贺菌是引起腹泻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出现多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耐药机制复杂,通常包括产生灭活酶、作用靶位和膜通透性改变等。耐药基因多位于质粒、染色体或转座子上,易于传播,对志贺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菌痢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新兽药"氢溴酸槟榔碱"原料药及制剂含量,并考察其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原料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片剂的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结果: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原料药含量为95.6%,片剂含量为15.70 mg片/,为其标示量的98.125%。稳定性试验结果发现其原料及片剂对高温、强光照稳定,但具有引湿性;在密封包装条件下于温度25℃、相对湿度(60±5)%考察36个月,其外观、含量皆无明显变化,亦无降解产物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