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测业务作为气象部门非常重要的工作部分,是整个气象观测部门工作的基础,也是人们可以预防气象灾害发生的重要依据。气象工作业务的大力发展与提升,人们对于气象观测结果的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么提高气象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如何做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气象观测中,地面气象观测是其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气象观测系统中基础的业务。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要素进行检测和分析,为气象服务的展开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主要阐述气象观测业务运行的基本情况,分析现阶段的气象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1995年7月到2009年6月每年出现的暴雨和大暴雨的天气,对每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都充分利用卫星云图及暴雨预报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利用卫星云图、云系特征及雷达回波与天气形势相结合预报强降水的做法,归纳出了特大暴雨前的云场模式,提高了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对霜期农业生产期温度和冻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建昌县气候监测站1961—2012年逐日气温、地面温度及冻土深度资料为基础,运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霜期设施农业生产期气温、地面温度、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建昌县霜期设施农业生产期平均气温、平均地面温度明显升高,倾向率分别为0.32℃/10 a、0.29℃/10 a,气温在1982年突变性升高,突变之后气温平均升高1.2℃;地面温度在1989年突变性升高,平均升高1.1℃;最大冻土深度明显变浅,倾向率为-4.63 cm/10 a,1985年突变性变浅,突变后冻土最大深度平均变浅18.3 cm。当气温每升高1℃,冻土最大深度将变浅9.6 cm。霜期温度升高等于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冻土深度变浅可减少大棚内植物冻害。研究结果可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日光温室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解放初期人均耕地0.122ha,1987年末统计人均耕地只有0.04ha,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均耕地仅有0.03ha,目前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减少,耕地问题将日趋尖锐,因此,利用我省海涂资源丰富优势,有计划地进行围海造地,是我省增加耕地,补偿建设占地的主要途径。围成的土地可为发展农、林、牧、副、渔和城乡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苗木分级造林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落叶松是我省东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本文通过日本落叶松苗木分级造林试验,表明选特级苗和I级苗上山造林,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加速幼林的高、径生长,确保幼林尽快郁闭成林。造林时,一定将苗木进行分级,混合苗造林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7.
采用建昌气象站1960-2014年蒸发皿蒸发量资料,运用相关分析等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子,为区域性水平衡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建昌地区蒸发量减少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49.28mm/10a,年蒸发量减少15.2%;地面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是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因子;模拟预测蒸发量模式准确率为87.3%。研究成果可为地方水循环水平衡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明春  马永忠  黄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48-12349,12363
根据建昌1960~2009年气象三大要素,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年、作物生长季时间尺度热量、光照、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量资源(平均气温、≥0℃、≥10℃活动积温)呈明显的升高和增加趋势;光照资源、降水资源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减少趋势。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改变,使得气候资源从新整合,对建昌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一方面,气候变化使建昌地区热量资源增加,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另一方面,光照资源和降水资源的趋势减少,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纵观气候变暖的利弊关系,应该是弊大于利,因此,提高对气候变暖的认知和应对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以建昌地区气候监测站1960—2012年逐日气温资料为基础,运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大田作物生长季气温、≥10℃积温及无霜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以及热量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建昌地区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倾向率为0.19℃/10 a,1981年突变性升高,突变之后气温平均升高0.8℃;≥10℃积温明显增加,倾向率为49.98(℃·d)/10 a,1996年突变性增加,突变之后积温平均增加201℃·d;无霜期延长趋势明显,倾向率为2.44 d/10 a,1985年突变性延长,突变后无霜期平均延长10 d。热量资源增加可延长大田作物的生育期,亦可扩大复种指数、增加生物学产量;气温升高也将加大蒸腾指数,造成作物干旱。分析结果可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伟  黄英华 《北京农业》2013,(24):149-150
气象服务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县级气象局作为气象服务机构的基层部门,服务水平已远远满足不了政府防灾减灾决策和公众需求,县级气象服务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与完善。基于此,阐述了县级气象局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改革现在的机构体制入手,提升气象各方面服务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