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复合微生物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以常规复合肥及不施肥(空白)为对照,在壤质潮土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肥对玉米土壤微生物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增加,在灌浆期增幅最大,细菌和放线菌较常规复合肥分别增加了10×104、27×103;与常规复合肥相比,能改善农艺性状,产量提高6.2%,较不施肥增加23.9%,除穗行数增加不显著外,其余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东亚飞蝗发生量间的关系,为东亚飞蝗发生基数的调查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时期的发生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春季蝗卵发生量与夏蝗发生量不显著外,其他时期各发生量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蝗虫发生量调查及防治上,工作重点应放在相关的主要原因上.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国各个省份完成了农业税改革,取消对农业税的征收,减轻了农民负担.对农业税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直至最后的终结进行了梳理,农业税是地方及中央财政的重要保障,同时严苛税赋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沉重负担.为了客观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搜集整理了30个省份2001-200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重差分估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RT-PCR方法从普通玉米浚单20中克隆出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胞质型小亚基(cytosolic small subunit,SSUI)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ZmSSUI(GenBank登录号:GU550073)。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序列长度1554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1 429 bp),长度为1 428 bp,编码476个氨基酸,克隆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SSUI氨基酸序列有较高同源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ZmSSUI基因的表达呈单峰状变化,与已报道的AGPase酶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趋势基本一致,推测其在玉米淀粉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物栽培是高职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各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变化,农科类高职院校《作物栽培》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动和改进。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就新时期农科类高职院校《作物栽培》教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在大田条件下,以‘尚农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宽幅播种与常规播种2种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方式相比,宽幅播种方式在籽粒快增期、缓增期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并且其灌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说明宽幅播种有利于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利用多种非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最佳拟合方程,即小麦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三次变型多项式Y=b+b1x+b2x2+b3x3,花后10~12天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迅速降低。宽幅播种比常规处理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提高17.92%。此外,2个处理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达到45%以上。综上,宽幅播种方式不仅可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还可促进开花后营养器官贮存的干物质向籽粒运转,说明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形成,可降低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和衰老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将选育的6个杂交组合和河南省机收玉米区试对照品种郑单958、桥玉8号进行对比,对8个品种的产量、含水量、完好籽粒率等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特性进行分析可知,品种6不仅产量较高,且完好籽粒率也较高,是适宜进行籽粒收获的杂交组合。同时本试验也指出,降低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对提高完好籽粒率具有重要作用,是今后籽粒收获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同土壤质地棉花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质地土壤对花铃期棉花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池栽方式,以‘鲁研棉21’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砂土、壤土、粘土)种植棉花在花铃期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花铃期棉花的生长发育,3种质地土壤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呈低-高-低动态变化的单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发育最盛的盛花期和盛花期后11 d。在土壤微生物数量方面,砂土整个花铃期3种微生物数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壤土和粘土;而壤土中的微生物数量仅在初花后11 d低于粘土,其他时段均高于粘土。酶活性方面,砂土整个花铃期3种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壤土和粘土;壤土在初花至花后22 d时高于粘土,其余时段低于粘土,但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棉花花铃期根际微生物活性受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研究为棉花生产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小分子化合物对Dox-inducible体系诱导获得的猪i PSCs primed向m ESC-like(naive)状态转化的影响,进而筛选出能够促进猪i PSCs primed向naive状态转化的稳定培养体系,试验采用添加小分子化合物的处理组naive转化培养体系[基础培养基+CHIR99021(3μmol/L)+PD0325901(1μmol/L)+LPA(10μmol/L)+LIF(10 ng/m L)+b FGF(4 ng/m L)+β-巯基乙醇+L-谷氨酰胺+非必需氨基酸+Dox(2μg/m L)]处理猪i PSCs,同时以DMEM/F12+Dox作为对照,对传代培养的i PSCs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免疫荧光、qRT-PCR检测,以此来探讨此培养体系对i PSCs向naive状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DMEM/F12+Dox)克隆相比,处理组在形态上更为立体,边缘光滑清晰,碱性磷酸酶活性更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多能性基因OCT4、表面特异性抗原SSEA-4及组蛋白H3K4me3的相对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naive相关基因ESRRB、STELLA、SOX2、OCT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说明该体系对猪i PSCs primed向naive状态转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农民习惯耕作方式措施的基本苗、出苗率、越冬期群体数、拔节期群体数、成熟期群体数较少,同时土壤水分、抗寒能力、产量也较其它处理差;翻耕和耙实镇压可以明显提高基本苗、出苗率、越冬期群体数、拔节期群体数、成熟期群体数,减轻小麦冻害,并能提高小麦产量,其中翻耕+耙实镇压效果较为明显,且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翻耕和耙实镇压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抗霜冻能力,其大小依次均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