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李明春  费杰 《吉林农业》2012,(12):140-141
文章分析了2009年5月14日葫芦岛海域海上大风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找出造成海陆风差异的原因:1.春季海陆间冷暖气团的热力差异,在适当的高低空环流背景下可能造成东南高-西北低的海陆气压差异,造成气压梯度大,这是春季西南大风发生的主要原因;2.春季渤海海陆风差异与其上空高低空急流有一定对应关系,当上空盛行西南急流而与地面风场同位相时,下垫面性质差异直接造成海陆风速大小的差异;3.海洋潮汐对海风有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
费杰  陈荣 《水禽世界》2013,(6):45-46
消毒工作是传染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化学消毒方法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常用消毒药种类较多.分别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实施使用浓度和方法。在使用时,既要保证消毒效果.又要保证人畜的安全健康和不损坏器具设备.因而有许多必须注意和遵循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1400-1899年渭河上游地区洪涝灾害与城市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分析,对1400-1899年间渭河上游地区洪涝灾害的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这500年内渭河上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总体上呈升高趋势,且沿着渭河流向由西向东各地洪涝灾害的发生次数逐渐增加。为了探求渭河上游地区城市的兴衰变迁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文中将该地区的城市修筑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的频次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并就每个城市的修筑次数与洪涝灾害的发生次数进行了分别比较。结果表明:在这500年内城市修筑的频次变化与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变化大体一致,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的时段对应的城市修筑频次相应较高,只是在时间上略微后移,这正好说明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城市的修筑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渭河上游地区各城市的洪涝灾害次数与修筑次数成正相关关系,即洪涝灾害次数多的城市,其修筑次数相对较多。由此可见,洪涝灾害是渭河上游地区城市兴衰变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试图分析了历史时期渭河上游地区城市的防洪对策,主要有加固城池、筑堤植柳,甚至迁建城垣。  相似文献   
4.
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水灾城灾害是洪水灾害中的特大水灾,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明代河南大水灾城灾害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水灾害共发生101次,平均每3.65年发生一次。1580、1470、1530、1590年代灾害最为频繁。灾害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体为农历的6、7、8、9月间。主要为河灌型灾害,占水灾总次数的46%,河溢型、雨灾型各占水灾总次数的35%、19%。明代河南有64个州县发生灾害,约占全省的61.5%,祥符、睢州等受灾最为严重。处于黄河南泛区的开封府、归德府受灾严重,南阳府、汝宁府,受灾最轻。总体特征为东部密、西部疏;黄河沿岸及其泛区、沁河流域、伊洛河下游密,其他流域及支流疏。黄河南泛河道不固定、泛溢无常,以及太行山东南缘河道短促,暴雨集中、宣泄不畅等是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今天水市自西晋太始五年(269)至今一直作为天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水陆兼备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优势。文中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对1400-1899年秦州地区自然灾害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在此期间秦州城市洪涝灾害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1400-1899年秦州地区的自然灾害以干旱、洪涝、冰雹、地震四种为主,其中洪涝灾害共发生50次,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此外,还发现在此期间秦州城共修筑12次,平均42年一次,城市洪涝灾害是其修筑的重要原因。秦州城市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包括州城地处山间河谷盆地、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城市四周泄洪能力与防洪强度过低等。  相似文献   
6.
葫芦岛地区2009年夏秋季干旱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丽敏  汪丽新  费杰  田晓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47-15748
以葫芦岛地区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和71个加密自动站的气象要素实况数据为基础,结合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局和灾情报表的灾情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旱涝指数、作物旱象特征、时段降水指标、连续无雨日数4个指标对干旱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连山、建昌、南票发生的夏秋连旱属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一年;旱情最严重时段出现在8月份,受灾程度最重的地区为连山区、建昌县。  相似文献   
7.
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添加DMPP对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3,4-二甲基毗唑磷酸盐)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为田间氮素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好气恒温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施肥用量、水分条件、环境温度、土壤类型等不同作用因子,对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模式添加DMPP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0 d时,高用量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比常规有机无机处理铵态氮含量提高89倍,硝态氮减少57.8%;与湿润培养相比,淹水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60 d内土壤铵态氮含量持续增加,硝化进程受抑制更显著;60 d时15℃处理铵态氮含量较25℃处理高56倍,硝态氮含量低18倍;60 d时红壤中铵态氮含量分别是小粉土和青紫泥的30倍与31倍,而硝态氮含量仅为二者的55.7%与33.6%.25℃时青紫泥、小粉士和红壤中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最佳抑制效果在30~ 40 d,有效作用时间可达60 d.DMPP能够明显增加有机无机配施模式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有效延长铵态氮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使硝态氮含量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高施肥水平有机无机配施模式下DMPP的抑制效果更突出.低温环境有利于DMPP对硝化进程的抑制.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对氮素转化影响的深层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是我国的小麦主产区之一,每年从五月下旬开始,这里的小麦就逐渐成熟了。一般小麦成熟后就会变成金黄色,但是,这里有部分小麦成熟后还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9.
明清西北、华北黄土分布区沙尘天气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青瑶  费杰 《干旱区研究》2004,21(2):108-111
明清时期 ,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频发 ,以较具代表性的西北、华北黄土分布地区为研究区。据《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及明清各地方志资料统计分析表明 :明清时期该地区沙尘的发生主要集中在 2~ 4月 ,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为 1 4 6 8- 1 4 78年 ,1 4 88- 1 4 98年 ,1 5 4 8- 1 5 6 8年 ,1 6 1 8- 1 6 5 8年 ,1 84 8- 1 85 8年 ,1 888- 1 90 8年 ,发生较频繁的地区为沿沙漠分布带。沙尘天气的发生与气温、湿度成负相关 ,在干冷条件下尤其突出。对典型个案进行了分析 ,对不同的沙尘天气给予直观上的描述 ,突出了沙尘天气给人类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灾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立腾绿色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公司+门诊”的连锁模式。立腾禽病防治技术推广中心是皖北地区以“门诊技术”服务于养殖业的禽病诊断中心,采用医院式管理、连锁经营,经验丰富的专家坐诊,良好的就诊环境、细致周到的服务,使我们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现有职工10人,其中大学本科4人,高级职称2人,汇集国内外名厂商动物保健产品,辐射皖北地区八县二市,包括三个门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