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MICAPS资料,对2016年5月19—20日巴里坤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就高空环流形势、高低层急流及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高空低涡造成的,高低空急流对气流的上升和水汽的输送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5-7日,黑龙江省南部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受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东北冷涡移动缓慢,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水汽大量输送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1、前言 2010年5月5-7日受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南部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各种物理量相互作用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此次降水天气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各种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6月17-20日玉山县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副高与华北低涡的稳定维持是形成暴雨的有利的天气形势,暴雨区上空强烈的垂直运动、持续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配置,加上气流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叠加,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资料、ncep 2.5°×2.5°6 h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8年6月13日~14日汕头地区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层环流配置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条件;高低空急流的相互作用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中尺度对流云团是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正负涡度柱和正负散度柱的耦合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雷薇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216-217
分析了石河子垦区大降水天气频发的气象因素,包括环流背景、热力和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高低空急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美国MM5v37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对菏泽市2009年7月12~14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此次降水的水汽条件、温度条件、不稳定条件、风场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水汽的辐合作用是暴雨天气发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及对应的强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动力学机制;低空西南气流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MM5对这次暴雨过程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细网格输出的物理量能较好地揭示这次暴雨产生的机制。对次级环流分析的模拟表明,高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使高低空急流产生2个独立的次级环流,在高空激流出口区、间接环流的北侧形成上升气流,有利于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模拟出的暴雨降水中心位置基本与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10日8:00时到14日8:00时在呼伦贝尔市自西向东出现了明显的降雪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降雪过程中两次集中降水时段分析,同时结合高低空环流形势、各物理量场、云图等的演变,找出影响其降雪的主要原因,发现产生明显降雪的奈件主要是:有利的高低空环流配合;充足的水汽来源;中低层切变线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持续较长的降雪时间。另外。伴随降雪持续的低空急流也为降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周琴  谢启玉  李洪梅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38-142,157
应用探测资料及地面台站的观测资料,对2008年3月30—31日在青海高原东北部形成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地面冷锋演变形势及影响大风发生的持续的关键物理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总结归纳出了此次灾害性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1)此次大风天气过程具有日变化明显(昼强夜弱),过程中伴随沙尘暴、寒潮、弱降水等复杂天气的特点;(2)西伯利亚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向南暴发,与地面系统发展共同造成的强气压梯度、高低空强的温度差动平流是造成此次大风的主要原因;(3)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与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叠加加大低层位势梯度和地面气压梯度,配合冷锋过境,使得白天近地层不稳定性加大,湍流加强,动量下传加大地面风速,导致地面持续强劲的大风;(4)柴达木盆地作为沙源在前期干燥无降水的气候条件下,加之层结不稳定和湍流活动造成的地面持续强劲的大风是引起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18年7月12日吉林省中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高低空急流配置是造成本次暴雨的原因之一;低空急流将渤海湾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吉林省中部,为本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压中心系统及地面辐合线为底层提供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强了上升运动的强度和高度,并配合地形影响,产生了强烈的动力运动。此次暴雨过程的分析结果可以为以后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2010年秋季山西北部一次罕见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阴雨期间,亚欧上空大型环流相对稳定,乌拉尔山附近维持一稳定的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亚洲中纬度多短波槽东移,700hpa、850hpa切变线频频建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西,其外围形成的高低空急流把充足的水汽输送到山西;当乌山有阻高建立时,北方冷空气沿脊前下滑,在巴湖形成切断低压,在贝湖形成低涡;贝湖底部分裂小槽南下,冷暖空气在山西北部长时间交汇,从而形成了山西北部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当阻高减弱崩溃,巴湖到新疆有高压脊建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山西北部上空转为西北气流控制,连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11.
辽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急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8月4~5日发生在辽宁西部沿海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超低空南风急流给本次特大暴雨提供了主要的水汽;低空南风急流造成了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为强对流提供了条件;高空西风急流引发高空大气的对称不稳定,促使对流运动向高空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的次级环流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使暴雨天气维持。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本溪地区2014年3月3—4日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及T639、日本、欧洲数值产品输出资料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环流背景分析及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揭示了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地面气旋的演变等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大到暴雪过程是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东北冷涡与乌拉尔山高压脊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冷空气持续南下,使辽宁西部低值系统建立和发展,为本溪地区的大雪到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环流背景;本溪地区3月降水相态主要包括雪、雨夹雪和雨,在降水的预报中根据850 h Pa、925 h Pa、地面温度以及0℃层高度可以作出降水相态的预判;在低空急流的影响下,暖湿西南气流沿低空急流倾斜上升,与高层冷空气形成下暖湿、上干冷的大气不稳定层,低空急流作为低层能量和水汽的集中输送带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的产生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为此次大雪到暴雪天气提供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春娥  牛乐田  胡伟  张亚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98-13000
通过对2013年7月31日夜间咸阳市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与高、低空环流形势的有利配置密切相关,高低空干湿区的重叠对强流天气落区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高低空急流是触发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潜势不稳定能量;地面场上辐合区形成及冷空气的入侵,非山区站风速的突增,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预示作用;超级对流单体的增强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带状回波的发展,增强引发了这次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4.
2014年6月28日至7月1日,呼和浩特市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降水量级普遍为小雨,其中,累计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和林格尔,为28.9 mm;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冷涡东移南下的冷空气与南风急流带来的暖湿空气交汇下沉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文章利用FNL1°×1°资料分析了高低空、地面的主要环流形式,以及对个别物理量场的着重分析,从而得出此次降水过程造成和林格尔、清水河地区短时强降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吴桐  潘蔷 《农业与技术》2014,(7):202-203
2013年8月12日~14日,黑龙江省伊春市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此次降水过程是受地面低压中心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展加深并略向北抬,以及配合高空低涡盘旋黑龙江省西部上空的影响,且伴有高低空急流输送。通过实况天气图观察发现,此次过程副高一直位于我国华南沿海地区,从海上输送充足的水汽并配合急流输送的位置以及地面暖锋影响是导致此次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温晶磊  徐焕 《北京农业》2013,(30):167-169
安徽省六安地区2011年6月17-18日出现暴雨,有15个乡镇雨量站超过150.0 mm,4个乡镇雨量站超过200 mm。基于此,通过分析此次过程的高低空环流配置、物理量场及卫星云图的特点,找出暴雨发生的可能原因。通过分析最终得出:高空槽前的旺盛西南气流,中低层的低涡及倒槽切变的维持,以及切变南侧的偏南急流都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导致降水高强度持续的产生,造成暴雨。  相似文献   

17.
铁岭一次致洪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郭鹏 《农业与技术》2012,(9):135-138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及多普勒雷达等对此次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位置偏北、高低空急流在本地上空的耦合,丰沛的水汽输送,冷空气的侵入导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为过程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是铁岭地区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北部湾海风锋暴雨过程及合成。[方法]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地面自动气象资料及欧洲数值模式格点数据,对1990~2007年期间广西海风锋引起的暴雨天气过程并结合2008年6月5日海风锋触发的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统计和合成分析,归纳出北部湾中尺度海风锋系统高低空环流配置的主要特征。[结果]海风锋系统是触发北部湾暴雨的一个重要中尺度系统;在西南季风爆发期间最易激发北部湾海风锋锋生。个例分析初步指出日出后,北部湾海陆温度逐渐由暖海冷陆转变成暖陆冷海,高温高湿的偏南气流与相对低温干燥的偏北气流在北部湾海区交汇,引发垂直环流并激发近地面层的中尺度海风锋系统。合成分析指出了北部湾海风锋锋生的环流特征,即华南上空高层处于强辐散中心,越往低层气压场呈东高西低的形势,北部湾海域位于槽前高后的偏南风急流带,呈气旋性环流的辐合区;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层结不稳定结构和"抽气效应"为海风环流发展所必须的上升动力,偏南风为北部湾区域带来了丰富的水汽,有利于低层强对流云系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结论]该研究为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的特征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长江流域梅雨过程强降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33-17235,17239
利用2003年6月21~29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这一时间段内各层的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与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并对这些物理量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不同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梅雨异常偏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在2003年梅雨期间,在对流层中低层,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一很强的低空西南风急流,低空急流造成的低层辐合上升气流中将有对流发展,导致水汽大量凝结产生暴雨,凝结潜热的释放又使低层气压降低,南高北低的气压梯度更大,偏南气流加速更快,导致低空急流的维持,也使得暴雨长时间维持;在500 hPa气压面图上,中高纬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双阻型环流形势,即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茨克附近均被强大的阻塞高压所控制,2个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的西风槽;200 hPa,南压高压作为大气对流层高层最重要的系统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且高压中心基本与暖中心对应;南压高压的位置使得对流层高层的整个长江流域特别是中游和下游地区有明显的辐散气流。对水汽输送和水汽的辐合辐散的状况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是该时期全球范围内水汽汇的一个高值中心,且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辐合区与降水大值区基本一致;夏季印度风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是向江淮流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20.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2月21—22日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和地面倒槽;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动力条件,较强的低空急流和低层切变线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卫星云图上显示强降雪主要发生在暖云向冷云转化的过程中,高低空急流与云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