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猪α干扰素冻干保护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重组猪仪干扰素(rPoIFN—α)制品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采用保守的冻干工艺重点对rPoIFN-α制品的冻干保护剂进行筛选,通过外观检测、水分含量、活性检测对14种冻干保护剂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终浓度2%、4%和5%的甘露醇的保护效果较好,活性保持率分别为102.8%、95.1%、108.3%。按照活性好的这三个配方再冻干三批制品进行放置40℃加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0℃放置三个月后,三个保护剂制品效价基本没变化,稳定性良好,有效期暂定为两年。本研究初步探索了rPoIFN一仪的冻干配方,为rPoIFN-α的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包括食线虫真菌的捕食机制和食线虫真菌防治线虫实践以及今后研究方向。从此文还可以看出,Arthrobotrys oliosopra和Duddingtonia flagrans两株真菌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食线虫真菌,且D.flagrans比A.oligosopra的捕食效果更好,研究者已把D.flagrans厚壁孢子制成片剂和团块,饲喂后,能显著减少羊的寄生性线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3.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即套捕型(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ara)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器官),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chlamyal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40.41%;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易于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4.
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株为研究对象,经PCR扩增出了ITS-1部分基因片段,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并结合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片形吸虫ITS-1 DNA的多态性。不同地区的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3种带型,第1种为大片形吸虫的带型,第2种为肝片形吸虫的带型,第3种为2种带形的混合带型。广西区样品和大部分贵州省样品属于大片形吸虫带型;四川省、黑龙江省和部分贵州省样品为混合带型;南京市和甘肃省样品为肝片形吸虫带型或混合带型。测序结果表明,根据ITS-1基因的序列变异位点可区分2种片形吸虫;表现为混合带型的样品在变异位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ITS-1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同时也证实,在我国除了这2种片形吸虫外,还可能存在着“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5.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引起全球性健康问题的RNA病毒,宿主范围广泛,并且具有跨种间屏障的特性,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之一,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2030年消除肝炎的目标,其中HEV是肝炎病毒中不容忽视的病毒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HEV的研究进展,以...  相似文献   
6.
新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浙江地区分离的2株代表性样品与全国范围内流行的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分为4个组,代表性样品与大部分国内的毒株落入G4-2组,与国内早期CH-S毒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8.4%~98.5%(99.1%~99.6%);以华南地区为主的2011-2012年分离的毒株自成一组,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毒株的同源性为95.0%~97.2%,与其余3组比较有9个核苷酸的变异。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分离毒株与大部分中国的流行毒株属于一个基因型;以2011-2012年中国华南地区为主的毒株成为PEDV的一个新的基因型;提示2011-2012年中国流行着2种PEDV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真核系统表达的猪α干扰素(PoIFN-α)发酵液,经离心、收集上清液、透析过滤处理,通过FPLC-HisTrap HP Kit亲和层析系统分离纯化,最后以SDS-PAGE银染法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和NaCl浓度情况下,发酵液经亲和层析系统分离纯化后均可以得到较为单一的目的蛋白组分,而在pH8.2,NaCl0mmol/L的情况下得到的目的蛋白更纯,且非特异性吸附也较少。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猪戊型肝炎的流行趋势及其预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上海市2005-2010年的猪戊型肝炎资料进行分析,建立了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进行了模型评价.结果表明:GM(1,1)模型精度检验结果为优,能精确地模拟猪戊型肝炎的流行趋势.应用该模型预测上海市2011年、2012年猪戊型肝炎的感染率分别为19.25%和18.34%.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更高含量的可溶性N蛋白,对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ET-32a-N)的表达条件(如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蛋白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18℃诱导17h、IPTG浓度0.2 mmol/L;优化后可溶性N蛋白的表达量为22.1 mg/L,比优化前37℃、IPTG浓度1.0 mmol/L条件下诱导4h提高了58.5%.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类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国际上将小反刍兽疫归为A类传染病.目前除非洲、中东和南亚次大陆传播外,在我国周边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频繁出现流行.因此,该病作为一种重大的跨国动物疫病,也在开始危害我国西藏和其他地区的动物生产和卫生安全[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