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发酵床猪舍冬季饲养育肥猪效果,试验采用杜大长育肥猪180头,以水泥地面猪舍为对照,以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为判定指标。结果表明:与水泥地面猪舍相比,猪舍湿度、氨气浓度得到显著改善,日增重提高了7.5%。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塑造艺术形象时,人物语言有着各自的特征。在一部动画片必备的元素中,人物语言往往也不仅具有诠释画面的内涵、推进故事情节发展、还有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意蕴的多重功能。本文透过人物的性格、行为、观点、态度来谈谈影视动画中的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3.
铁线蕨总DNA提取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不同世代植株为材料,对铁线蕨总DNA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检测体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简单的配子体为材料的DNA的纯度明显高于孢子体,但是产量也明显低于孢子体;对于配子体而言,CTAB法、SDS法、高盐低pH法、尿素提取法、试剂盒法都能提取较为纯净的总DNA,但经过DNA完整性检测体系筛选后,改良CTAB法结果最优;对于含大量次生代谢产物的孢子体植株而言,改良CTAB法得到的总DNA纯度明显高于其它,通过后续的DNA完整性检测得到与配子体相同结论.  相似文献   
4.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马铃薯Y病毒科的部分病毒复合侵染导致玉米致死性坏死病。利用Maxent模型,分析预测了MCMV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显示,MCMV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大洋洲东部局部地区,亚洲、非洲、北美洲的南部地区,南美洲的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对MCMV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复眼中Clock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并分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复眼Clock(Clk)生物钟基因的c DNA序列,探讨棉铃虫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及其表达水平的影响因子,以确认其在复眼中是否起着调节生物节律的功能,为理解复眼中生物钟基因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日龄棉铃虫复眼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末端扩增技术克隆棉铃虫Clk生物钟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得到的棉铃虫CLK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棉铃虫成虫不同器官(头、胸、腹、足、翅、脑、触角、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设置不同的光周期环境,检测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通过在暗期设置6 h不同波段光(UV、蓝光和绿光)照射,检测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设置棉铃虫雌雄蛾交配处理,检测交配结束0 h和3 h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饥饿处理棉铃虫雌雄蛾,检测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得到棉铃虫Clk生物钟基因的c DNA序列,命名为He CLK(Gen Bank登录号为KM233158),开放读码框1 860 bp,编码61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理论推测分子量(Mw)为69.32 k D,等电点(p I)为5.71。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具有3个跨膜拓扑结构,包含多个昆虫CLK蛋白的保守区域(PAS和HLH),其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和74%。与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和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53%和52%。q RT-PCR结果表明在检测的成虫器官中,He CLK在复眼中表达水平最低,触角中表达水平最高。在14L﹕10D光周期下,复眼中He CLK的表达量在白天增高,夜晚下降。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在1 d黑暗下可以持续,而在持续黑暗下固有表达节律消失。复眼中He CLK的表达水平在6 h光照后上调,但不同波段光照射无显著性差异。复眼中He CLK的表达水平在交配后有下调趋势,在雄蛾交配后表达水平显著性下降。复眼中He CLK的表达水平在饥饿处理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成功从夜蛾棉铃虫的复眼中克隆得到Clk生物钟基因,由Clk生物钟基因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CLK蛋白特征,且与昆虫CLK蛋白同源性较高。在检测的棉铃虫成虫器官中,He CLK在复眼中的表达水平最低。He CLK在外周组织复眼中的表达水平受蛾类自身节律、光照和蛾类生理状态的影响,证实棉铃虫复眼中He CLK在调节生物节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生物钟基因网络在复眼与中枢神经中是否类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将免疫吸附富集(ISE)和经典PCR结合以提高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检测效率,并且利用多克隆抗体技术成功地获得了4种抗血清,即抗Burkholderia glumae全菌体血清ASBg14,ASBg32,ASBg26和ASBg04,ODD法测定该4种抗血清的效价均达到1∶32以上,利用凝聚法测定的所有抗血清的效价也均达到了1∶5 120 以上,通过两种方法结合测定效价均显示为合格抗体。通过对4种抗血清的专化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ASBg14和ASBg32专化性较高,抗血清ASBg26 和ASBg04专化性不是很理想。用直接PCR技术和免疫捕捉PCR技术检测谷枯病菌,结果表明,所有谷枯病菌都能产生500 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非谷枯病菌的8个菌株均无特异性片段产生。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发现,直接PCR技术能检测到1×105 cfu·mL-1左右的悬浮液,免疫捕捉PCR技术能检测到103 cfu·mL-1 左右悬浮液,免疫捕捉PCR比直接PCR灵敏性提高102倍。检测人工接种的病稻种实验中,直接PCR技术能检测到2粒及以上带菌种子制得浸悬液,而免疫捕捉PCR技术仅1粒带菌种子即可。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西藏自治区主要耕作区的植物线虫种类进行调查期间,从林芝地区、拉萨市达孜县采集多种作物的根系组织和根际土壤样品,并采用改良贝曼漏斗法从这些样品中分离出了多种植物线虫,根据形态学特征,从中鉴定出卢斯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loosi)、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scribneri)。其中,卢斯短体线虫西藏种群与文献描述的种群相比尾较短,其他形态特征基本一致;落选短体线虫西藏种群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西藏种群分别与文献描述种群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其中,落选短体线虫在林芝地区和拉萨市达孜县均有分布,另外2个种均分布于林芝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传入中国的香蕉穿孔线虫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分析其亲缘和进化关系,明确中国香蕉穿孔线虫的来源和传入途径,分别扩增了多雌繁殖群体和相应种群的单雌繁殖群体后代rDNA-ITS,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其遗传变异,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其亲缘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供试香蕉穿孔线虫20个种群的rDNA-ITS序列大小为705~713bp,序列同源性比较高,相似性在95%以上,序列变异率为0~7.5%;各群体ITS1和ITS2序列大小分别为273~276bp和151~152bp,各种群间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98.58%和98.35%以上;单雌繁殖群体与相应的多雌繁殖群体的序列相似性非常高,有8个种群的2个繁殖群体序列相似性达到100%,其他种群的2个繁殖群体序列相似性达97%以上;基于ITS序列构建穿孔属线虫的系统发育树说明,所有香蕉穿孔线虫聚在一个大枝,分成4小分枝,其中寄主为红掌的RsW种群单独聚为一枝,遗传距离较远,寄主为绿宝石的RsH遗传距离相对其他种群也较远,寄主分别为天鹅绒竹芋和孔雀竹芋的RsP和RsS种群的遗传距离则相对较近,这说明传入中国的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可能直接来源是欧洲的竹芋科和天南星科观赏植物,而前者的最初来源可能是苏丹的香蕉,后者的最初地理来源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全面地预见和了解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RISK软件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刺萼龙葵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从直接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2个方面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刺萼龙葵可能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值在29.37~350.83亿元,损失率在0.83%~8.92%。  相似文献   
10.
以‘粉娇蓉'(Lagerstroemia indica‘Fen Jiaorong')、‘红红火火'(L.indica‘ Honghong Huohuo’)、‘堇薇’(L.indica‘ Jinwei’)、‘直枝紫’(L.indica‘Zhizhi Zi’)4个常见紫薇(L.indica)品种的混合花粉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紫薇花粉生活力的3个因素(蔗糖、硼酸和CaCl2)进行优化试验,依据正交试验不同组合的花粉萌发率,确定最佳花粉萌发组合.在此基础上,对18种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耐贮藏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用200 g·L-1蔗糖+ 150 mg·L-1硼酸+ 20 mg·L-CaCl2为最佳培养基,3个因素对紫薇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蔗糖、硼酸、CaCl2;不同贮藏处理间花粉耐贮藏力存在较大差异,18个处理组合中,室温(28℃)条件下,用变色硅胶干燥的处理生活力保持时间最长;4℃冷藏条件下的对照、遮光、干燥处理保持时间稍短,但贮藏期间能保持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