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西藏巨柏叶片蛋白质,分别采用酚抽提法、TCA/丙酮法和改良的TCA丙酮法3种方法对西藏巨柏叶片进行总蛋白的提取,同时利用蛋白试剂盒(The2-DQuantKit)对蛋白质的浓度和纯度进行了分析测定,并通过蛋白质斑点数量及分布特征,最后确定了最佳蛋白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对样品研磨的精细程度、丙酮清洗沉淀次数等操作细节均能影响提取结果,同时采用改良的TCA丙酮法提纯后的结果最佳。说明改良的TCA丙酮法可应用于西藏巨柏叶片后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57—2018年天津市蓟州区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站逐日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及43个区域站从建站到2018年逐小时气温和降水等资料,应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熵值法、线性加权综合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进行了天津市蓟州区柿树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区划。结果表明:萌芽期重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0%~61%,主要发生在北部;中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20.5%~27.0%,南部较高;轻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0%~61%,北部较高。花期重度冷害的发生频率为11.4%~30.4%,从南部到北部逐渐增高;中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37.9%~51.2%,东北部较高;轻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9.5%~42.7%,中部较高。果实生长期重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5.4%~18.2%,南部较高;中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7.7%~20.5%,南部较高;轻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16.6%~20.8%,中部和东部较高。农业气象灾害从东南平原向西北山区逐渐变轻,与蓟州区柿树实际种植区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木聚糖酶及植酸酶在家禽小麦型饲粮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是我国家禽的主要能量饲料,由于玉米资源短缺而价值上涨,目前在家禽日粮配制时常采用小麦替代玉米。小麦较玉米有较高的蛋白、赖氨酸及内源植酸酶含量,但小麦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高达5%~  相似文献   
4.
悠悠丹江情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接合部,八百里丹江横贯全境。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上马,这里作为中线工程渠首(源头)所在地,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2只 1日龄萨索肉雏鸡随机分为 3个处理 ,每处理设 3个重复 ,每重复 2 8只鸡。 3种日粮分别为 :2 1 %粗蛋白 (CP) 0 .1 0 %酶制剂 ;2 1 %CP 0 .2 0 %微生态制剂 ;1 9%CP 0 .1 0 %酶制剂。饲料中加入外源指示剂Cr2 O3 30mg/kg。常规饲养 ,试验期为 3周。 1 6~2 0日龄半收粪法连续采集鲜粪 ,进行代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鸡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 ,0 .2 0 %微生态制剂组日增重呈改善趋势 ;CP、钙 (Ca)和磷 (P)表观代谢率以微生态制剂组最高 (P <0 .0 5) ,2 1 %CP 0 .1 0 %酶制剂组最低 (P<0 .0 1 ) ;粪便含水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Cu、Fe、Zn、Mn是影响人和动物营养的重要因素。世界上有些组织(如德国DLG、英国ARC、美国NRC)一直致力于研究蛋鸡Cu、Fe、Zn、Mn的需要量。NRC(1994)推荐的蛋鸡产蛋期微量元素需要量为:Cu未定,Fe为45mg/kg,Zn为35mg/kg,Mn为20mg/kg。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现代养殖通常在动物基础日粮中添加高剂量Cu、Fe、Zn、Mn。Mabe等(2003)报道,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Zn60mg/kg、Mn60mg/kg和Cu10mg/kg,可提高蛋黄中Zn、Mn、Cu的浓度;高剂量的铜可降低鸡肉和鸡蛋中胆固醇浓度(Bakalli和Pesti,1995;Pesti和Bakalli,1998;尹靖东…  相似文献   
7.
将510只45日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7只。设计5种饲粮:(1)正对照组;(2)负对照组(营养水平降低10%,钙和总磷除外);(3)负对照组+0.02%植酸酶(降低总磷和有效磷0.05%);(4)负对照组+0.15%益生素;(5)正对照组+0.02%植酸酶(降低总磷和有效磷0.10%)。结果表明:(1)负对照组蛋鸡生长速度与正对照组相当,但粪中干物质(P<0.05)和钙含量(P<0.01)显著提高;(2)负对照组添加植酸酶后,鸡粪磷排泄量极显著减少(P<0.01);与正对照组相比,采食量增加(P<0.01),鸡粪钙含量提高(P<0.05);(3)添加益生素后,蛋鸡采食量增加(P<0.01),其余所观测指标不受影响(P>0.05);(4)正、负对照组饲粮添加植酸酶后,磷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30.06%(P=0.09)和29.05%(P>0.05);(5)高麸皮饲粮组(处理2和3)与低麸皮饲粮组(处理1和5)鸡生长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实际条件下限饲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1:1008羽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36只。一组为对照组,全程自由采食;其余各组为限饲组。各限饲组1-9日龄自由采食,于10-20日龄分别给予自由采食组前1 d 100%、90%和80%的采食量,21日龄恢复自由采食。受夏季高温影响,试验1饲养后期日平均舍温为36℃。试验2:440羽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22只。试验处理、日粮同试验1。结果表明:试验1,42日龄体重、试验全期料重比,限饲组、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限饲组42日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自由采食组提高全期料重比(P〉0.05);限饲处理不影响肉鸡胴体率、腹脂率及死亡率(P〉0.05)。结论,高温情况下,艾维茵肉鸡能够对较深程度的限饲作出适应性反应;本试验条件下,对爱拔益加肉鸡不宜进行限饲。  相似文献   
9.
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对蛋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50只1日龄罗曼褐蛋雏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30只。分别饲喂5种日粮。5种日粮设计如下:日粮1为低磷、低氨基酸日粮 植酸酶 抗生素;日粮2为正常营养水平日粮 复合酶a 抗生素;日粮3为正常营养水平日粮 复合酶b 抗生素;日粮4为正常营养水平日粮 微生态制剂;日粮5为低蛋白质日粮 微生态制剂。复合酶a为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多酶复合物,复合酶b为纤维素酶为主的复合酶。试验期5周。试验鸡离地网养,颗粒饲料投喂,测定全期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与日粮1(植酸酶)组相比,日粮2(添加复合酶a)提高雏鸡体重和日增重(P<0.05),日粮2和日粮5(添加低蛋白质微生态制剂)降低耗料/增重(P<0.05),日粮4和日粮5(微生态制剂)较日粮3(复合酶b)增加采食量(P=0.10)。因此认为:1)植酸酶不宜在蛋雏鸡(0~5周龄)颗粒日粮中应用;2)复合酶a较复合酶b更适宜在雏鸡日粮中添加;3)蛋雏鸡生产中,微生态制剂可代替复合酶 抗生素;4)蛋雏鸡采食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植酸酶与1~21日龄肉鸡饲粮无机磷当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试验研究饲粮非植酸磷(NPP)和植酸酶添加水平对1~21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血液指标及胫骨发育的影响,确定微生物植酸酶与无机磷当量关系。试验设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前4种饲粮NPP水平为2.1、2.9、3.7和4.5 g/kg;后6种饲粮在基础饲粮(NPP 2.1 g/kg,总磷(tP)4.5 g/kg)中添加植酸酶250、500、1 000、2 000、4 000和8 000 U/kg。结果显示:(1)随饲粮NPP水平升高,肉鸡体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血浆无机磷浓度、胫骨长度、强度、灰分含量与重量、胫骨磷含量以及粗蛋白质、tP和Ca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升高,而死亡率、血浆Ca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二次曲线降低;(2)随植酸酶水平升高,肉鸡生长性能、血浆和胫骨指标、养分利用率呈现与NPP水平增加类似的趋势;(3)当植酸酶水平达到8 000 U/kg时,肉鸡生长性能、血浆和胫骨指标以及粗蛋白质利用率达到对照组(NPP 4.5 g/kg)水平,总磷利用率提高到85%,植酸磷释放率达到94.84%;(4)以胫骨灰分重量为指标,饲粮中无机磷释放量(y,g/kg)与微生物植酸酶添加水平(x,U/kg)之间的关系模型为y = 0.425 4 &#215; log2(1 + x/250) + 0.283 (n=7,R^2 = 0.915 3,P=0.000 7)。结果表明,高水平植酸酶可降解肉鸡饲粮中几乎全部植酸磷,植酸酶添加水平与无机磷当量模型可为确定配方中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