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155篇
  78篇
综合类   718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170篇
畜牧兽医   346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宅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攻坚领域之一。然而,当前我国宅基地供需严重失衡,存在大量闲置宅基地且宅基地利用粗放,造成宅基地资源大量浪费。同时宅基地流转不合法、退出意愿低、建房超标等问题严重阻碍宅基地供给侧改革。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为宅基地有效流转、退出提供多方面保障,加快推进宅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沙漠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记载中,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Forsk.,1775)主要在北非发生,对当地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大规模发生时,可向西亚等地继续扩散为害。2020年初沙漠蝗在巴基斯坦、印度大量发生,肆虐为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其具有迁飞性,周边多个国家面临重大入侵风险。因本次沙漠蝗发生规模与破坏程度堪比1985年非洲蝗灾,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发布预警:"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本文介绍了沙漠蝗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概述了沙漠蝗生物学特性、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为科学防控沙漠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能引起家禽严重的呼吸系统和全身性疾病,由于APEC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迫使新型抗菌方式的研发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评价APEC的luxS和rbsC双缺失的突变株作为减毒疫苗候选株的潜力,通过在APEC分离株DE17的单基因缺失株DE17ΔluxS的基础上,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双基因缺失株DE17ΔluxSΔrbsC,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rbsC的缺失不影响DE17ΔluxS的生长特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但运动性显著降低;与DE17ΔluxS相比,DE17ΔluxSΔrbsC的黏附能力和入侵能力分别降至46.92%和28.78%;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毒力下降了115.5倍;肝脏、脾脏和血液中的载菌量分别下降了3.63倍、79.20倍和2124.41倍。根据以上结果推测,rbsC基因的缺失会进一步降低DE17ΔluxS的毒力,本文为评价DE17ΔluxSΔrbsC株减毒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我国饲草重大病虫鼠害分布和危害,充分掌握其传播扩散规律及其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我们系统分析了我国饲草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危害情况,总结了国内外饲草病虫鼠害防控现状与研究进展,提出了饲草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对策,为保障饲草产业和草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我国饲草病虫鼠害的防控难题,为今后饲草病虫鼠害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选用9对微卫星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对收集和引进的罗氏沼虾以色列群体、缅甸群体、孟加拉群体、核心群体和泰国群体共计127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4个地方群体与核心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可为优良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研究表明,9对引物在127个样品DNA中共扩增出70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为7.777 8个。5个群体遗传相似系数为0.367 4~0.796 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54 1;其中孟加拉群体和核心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为0.796 5),孟加拉群体和以色列亲缘关系最远(相似系数为0.367 4)。研究结果表明,这5个地理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各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后续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20年5月~2020年11月开展了攀鲈池塘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攀鲈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生长速度与生长阶段和温度密切相关,体重与体长呈现冥函数关系;攀鲈经过180天的生长,平均体重由0.56 g/尾增长到172.16 g/尾,共收获攀鲈商品鱼167.5 kg,产值5025元,效益2725元,折合产量为1117.2 kg/亩,效益为18175.8元/亩.试验表明,江西地区养殖攀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乡贤研究会"首创之地和"新乡贤"概念诞生之地,绍兴市自然也是新乡贤队伍建设的先行之地,已经成为全国乡贤文化之乡和新乡贤队伍建设的标杆。绍兴市的新乡贤队伍建设,肇始于2001年上虞乡贤研究会的成立,在2015年的乡贤政策年臻于高峰。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定位为"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起"补位和辅助作用"的近2万新乡贤队伍,在乡村经济、文化、公益、自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显现了新乡贤队伍建设流于形式、结构相对失衡,以及党政介入过度、党政机构与新乡贤组织职责和权力边界不清晰等问题。解剖这一领先全国的典型个案,对于其他地区的新乡贤队伍建设和现代乡村振兴,无疑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黄鳝、泥鳅网箱同养模式,6670 m^2水面放置2.0 m×2.0 m×1.5 m的聚乙烯网箱400个,6、7月份分别投放黄鳝、泥鳅苗种8 kg/箱、5 kg/箱。饲养到11月下旬捕获,共收获黄鳝8872 kg,泥鳅6172 kg。平均总产值66576元/667m^2,毛利润为22277元/667 m^2,投入产出比1∶1.5,效益显著。试验表明黄鳝、泥鳅网箱同养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有效提高单位产量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免疫力高、不良反应少的铜绿假单胞菌混合蛋白疫苗,试验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内毒素蛋白、类毒素和外膜蛋白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鲎试剂凝胶半定量方法测定上述3种蛋白的内毒素含量,采用"高免疫力+低内毒素"作为配伍指标制备5组混合蛋白疫苗,分别编为1~5号,间接ELISA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免疫力水平,鲎试剂凝胶半定量方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内毒素含量,小鼠腹腔注射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异常毒性。结果表明:三种蛋白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随免疫进程持续升高,内毒素蛋白抗体效价最高,达到1∶12 500;内毒素蛋白中内毒素含量(E_内)为8.00 EU/mL,类毒素中内毒素含量(E_类)为1.73 EU/mL,外膜蛋白中内毒素含量(E_外)为2.24 EU/mL;3号混合蛋白疫苗(内毒素蛋白∶类毒素∶外膜蛋白=60∶20∶20)血清抗体效价达到了1∶12 800,其内毒素含量(E_3)为5.66 EU/mL;3号混合蛋白疫苗异常毒性试验合格。说明3号混合蛋白疫苗免疫效果好,与内毒素蛋白持平,且内毒素含量低于内毒素蛋白。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对地下害虫防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而大量释放绿僵菌可能引起土著微生物群落变化,从而影响其植物保护的综合效果。本文研究了花生播种期施用绿僵菌后,在根际和根围土壤中绿僵菌自身种群及土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的消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种群在30 d内快速下降,之后降速减缓,以低密度持续存活。随花生生长,土壤微生物自身有消长过程,施用绿僵菌对放线菌影响最大、真菌其次、细菌最小,在根际的影响大于在根围的影响。分别地,绿僵菌处理对根际和根围细菌、根围真菌无显著影响;使根际真菌种群初期的下降速度减缓,到达谷底时间由15 d推迟到30 d,但回升速度加快,达峰顶由60 d提前到45 d,峰值降低1/3;绿僵菌明显抑制了根际放线菌种群,使其消长变化周期与对照完全相反,且45 d时回落至低点后不再回升;绿僵菌减缓了根围放线菌种群下降,使达谷底时间由30 d推迟到45 d,且回升幅度减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施菌后15~30 d的幼苗至初花期有明显变化,细菌种群总体占比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相比,施菌后的根际细菌占比提高,真菌占比下降,放线菌占比显著地先抑后扬。在根围的变化相对较小。45 d即盛花期后,三类微生物结构逐渐恢复趋近原来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