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5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568篇
农学   452篇
基础科学   398篇
  333篇
综合类   2966篇
农作物   384篇
水产渔业   255篇
畜牧兽医   1501篇
园艺   496篇
植物保护   3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但草原资源本底不清,限制了草原的科学管理.按照牧区、半牧区、林区草原资源的差异性,分别选择典型县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草地认定标准差异、资源自身空间上的重叠、精度差异等方面原因,三调初步成果与原有的调查资料草地面积总量和空间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国土三调初步成果的图斑区划和属性因子不能满足草原资源经营管理的需求,应在三调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区划和调查;草班和小班的区划要满足不同区域草原资源管理和经营的需要,调查内容包括类型、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使用5个转Bt基因水稻恢复系作为父本,以1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根据5×12(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组合,分析了这些组合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精米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胶稠度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的影响;除精米率主要受母本影响外,其余8个性状均受双亲交互作用的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后代遗传中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的影响,可以在早代直接选择.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垩白度及碱消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昌恢891T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父本,华1165S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母本;原香39A/昌恢891T、泰乡1209A/昌恢T025T、昌盛843A/昌恢T025T为较优的组合,其中原香39A/昌恢891T的特殊配合力的综合评价最好.  相似文献   
3.
选择60头13~16月龄、体质量在400 kg左右(±15%)西杂肉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全株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对照),在基础日粮(精料)、饲养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全株玉米青贮及构树青贮饲料对肉牛增质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饲喂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和构树青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增质量分别为1 092.6,992.4 kg,分别比黄干贮组20头肉牛总增质量多249,148.8 kg,差异显著;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构树青贮2组相比,虽然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的增质量优于构树青贮组,但差异不显著。全株玉米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6.48和1∶3.22,构树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7.07和1∶3.54,玉米秸黄干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8.11和1∶4.16。全株玉米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收入分别为24 037.2,21 832.8,18 559.2元,扣除总成本后的纯收入分别为11 495.2,10 179.8,7 085.2元;全株玉米青贮比构树青贮组多增收1 315.4元,比黄干贮组多增收4 410元。综合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及经济效益分析,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优于构树青贮组和黄干贮组,构树青贮组优于黄干贮组。  相似文献   
4.
选择葡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基因VviPDS1为靶标,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基因敲除载体,瞬时转化葡萄叶片原生质体,检测到不同类型的突变。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无核白’葡萄胚性愈伤组织,筛选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71株。经PCR鉴定,其中53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为74.64%。测序结果表明,共有20株在靶点发生不同类型的突变,编辑效率为37.74%;其中9株产生了双等位基因突变。对其进行氨基酸序列预测,在第202位氨基酸之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VviPDS1获得的突变体植株呈现整体矮化,其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白化。表明CRISPR/Cas9系统可以通过细胞中的瞬时或稳定表达进行基因编辑,可以实现在葡萄编辑植株中产生纯合敲除。  相似文献   
5.
绿色超级稻品种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对于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个绿色超级稻品种为材料,1个超级稻品种和1个非超级稻品种为对照,观察了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绿色超级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绿色超级稻品种较高的产量得益于总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同步提高,较高的氮素利用率主要在于较高的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内部利用效率)。绿色超级稻具有较高的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抽穗期较高的糖花比,灌浆期较高的作物生长速率、净同化率、根系氧化力和茎中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率和成熟期较高的收获指数。这些性状与产量及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建议将上述性状作为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植物根系表型信息获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数量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粮食安全供给压力,育种学家亟需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品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基于根性状的品种培育改良可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养分利用率,但根系表型观测的困难性极大地限制了育种进程.随着自动化控制、成像和传感器以及图像解译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根表型信息系统性收集已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一系列适用于室内或田间的非破坏性或破坏性根系二维或三维结构测定技术;系统阐述了主流的根表型参数提取图像分析技术和软件;探讨了基于根表型平台的根性状筛选应用于新品种培育的成功案例,并对高通量根表型平台的进一步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种试验,发现油橄榄品种坦彩在丽江表现较好,果实经济性状、产量都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旱,抗寒能力强的特点。结果表明:油橄榄品种坦彩适宜于丽江市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地带种植。2018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玉米保护性收购价格的下降,在保障农民收益的基础上,近几年,旱田改水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从旱田改水田的原因、优势,以及旱田改水田是否成功的因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示旱田改水田要多方考虑,做到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究中西结合治疗牛伊氏锥虫病的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汾信、大源、水元、大兴5个行政村的牛105头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室血液检测确诊伊氏锥虫病后,采用自拟中药方剂口服+西药注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养牛户针对伊氏锥虫病防控措施进行相关培训,分析治疗效果及养牛户对伊氏锥虫病防控知识了解程度。105头牛中确诊伊氏锥虫病者13头(12.38%);病牛经治疗后在7d内完全治愈。利用中西结合方案可有效控制伊氏锥虫病病情,对养牛户进行伊氏锥虫病防控措施培训可显著提高养牛户配合度及对疾病了解程度,有助于降低再次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正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因其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点,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本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地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MDRV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Ⅱ亚群成员。MDRV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本病毒对紫外线、温度和p H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