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新疆北部山脉生态环境多样,是地衣植物生长分布的理想区域.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资料,对新疆北部树花属(Ramalina Ach.)地衣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分布区、区系成分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新疆北部的树花属地衣共有8种,它们分别是撕裂树花Ramalina dilacerata(Hoffm.)Hoffm.、粉树花Ramalina farinacea(L.)Ach.、岩生树花Ramalina intermedia (Del.ex Nyl.)Nyl.、裂树花Ramalina minuscule Nyl.、钝树花Ramalina obtusata(Arn.)Bitt.、粉粒树花Ramalina pollinaria(Westr.)Ach.、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 Jatta、亚细长树花Ramalina subleptocarpha Rundel & Bowler等主要分布在天山和阿尔泰山.同时根据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 将新疆北部树花属地衣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划分为如下2种:(1) 环北方种R.pollinaria,R.intermedia、 (2) 两极-大西洋种R.obtusata.研究还发现分布在阿尔泰山和天山的树花属的垂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肿节风三清颗粒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靶动物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中,一次性给小鼠灌胃给药,未测出LD50,故采用24 h内多次给药的方式测定最大耐受量。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低、中、高(5、10、20 g/kg体重)3个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用35 d,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体征和体重变化,35 d称重并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饮水投服肿节风三清颗粒,连续5 d,观察试验鸡的临床体征并按期称重,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75 g/kg体重(以颗粒计)。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大鼠的临床体征、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各用药组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无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靶动物临床用药在5倍推荐剂量内安全。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疆地衣的实地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研究了新疆巨孢衣科(Megaosporaceae)地衣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解剖结构及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分类和鉴定。结果表明,地衣体呈枝状至亚枝状,不固定于基物,具假杯点,分生孢子短以及含有aspicilin等特征,并发现了中国新记录属环绕衣属(Circinaria Link)和中国新记录种旋转环绕衣〔Circinaria contorta(Hoffm.)A.Nordin,S.Savic'﹠Tibell〕,同时提供了地衣体的形态和解剖图。  相似文献   
4.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相似文献   
5.
为了模拟外源氧化性物质对哮喘的影响,用卵清蛋白(OVA)致敏、H_2O_2及OVA联合激发的方式建立一种新的氧化应激特征性哮喘模型。试验于第0、7、14天用OVA腹腔注射小鼠致敏,第23~27天用OVA和H_2O_2联合滴鼻激发小鼠,末次激发24h后取BALF和肺组织,ELISA检测BALF中IL-4、IL-5、IL-13浓度,荧光探针法检测肺组织中ROS水平,WST-8法检测肺组织中SOD水平,RT-PCR方法检测CAT和NOX-2mRNA相对表达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基本病理变化。结果显示,H_2O_2能显著增加OVA诱导的IL-4、IL-5、IL-13浓度(P0.05),极显著促进OVA诱导的ROS和NOX-2的表达(P0.01),显著抑制OVA诱导的SOD和CAT的活性(P0.05),引起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明显加重OVA诱导的肺组织病理变化。说明H_2O_2和OVA联合激发可成功建立氧化应激哮喘模型。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移植保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科植物为例,从移植的定义出发,运用部分文献结果,分析和总结了移植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未来移植中需要注意的要点等,为今后珍稀濒危植物的移植和保护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迷迭香酸对哮喘小鼠氧化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迷迭香酸对哮喘小鼠模型氧化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雌性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用OVA和H2O2联合激发小鼠作为氧化肺损伤阳性对照模型。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24 h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并测定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取左侧肺脏固定做HE染色。结果显示,迷迭香酸可明显减少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显著抑制肺组织和BALF中ROS的产生,升高SOD和GSH-Px水平,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本试验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对氧化肺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道西藏兰科一新记录种——落叶石豆兰,对其形态进行描述并提供照片。该种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海拔750~1 087 m区域,附生于树上或林中多苔藓的岩石上。凭证标本(金效华、李剑武、王喜龙、王程旺19064)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和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室(XZ,No.WXL19064)。该种与中国植物志记录的最大区别在于本种花期为11月,比中国植物志记载的晚4个月,且在开花期间叶片并没有完全脱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靶动物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中,一次性给小鼠灌胃给药,未测出LD50,故采用24h内多次给药的方式测定最大耐受量。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低、中、高(5、10、20g/kg体重)3个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用35d,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体征和体重变化,35d称重并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饮水投服肿节风三清颗粒,连续5d,观察试验鸡的临床体征并按期称重,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75g/kg体重(以颗粒计)。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大鼠的临床体征、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各用药组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无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靶动物临床用药在5倍推荐剂量内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方法1:在输精后5~7min给母牛肌内注射催产素100IU,母牛的受胎率可提高80%。方法2:在输精的当天和第五天给母牛肌内注射维生素A 50万IU母牛受胎率可提高85%~90%。方法3:在输精后给母牛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1 000IU~2 000IU,母牛的受胎率可以提高80%~9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