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中药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消除机制,以小檗碱为处理药物,使用小檗碱浓度为250 μg/mL (1/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LB肉汤培养临床分离的禽源耐药大肠杆菌,每隔24 h传一代,共传3代。对第3代菌液以影印法分离突变菌,以微板法测定突变菌的左氧氟沙星MIC。经测定发现突变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由16 μg/mL降至8 μg/mL,说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具有消除作用。为了解小檗碱作用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耐药性消除前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后共有4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3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经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调主要为:与色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磷酸吡哆醛结合相关3个基因,表达转酮酶基因;下调主要为:双组份系统中多个基因,十一异戊二烯焦磷酸磷酸酶(UppP)编码基因ybjG,酰基辅酶A脱氢酶合成有关的基因。推测大肠杆菌体内酶活性降低是小檗碱抑菌的主要机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表达降低、细胞膜和细胞壁成分的改变是小檗碱耐药性消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损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引起许多条件致病菌的乘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本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可高达100%,呈尖峰式死亡曲线。在过去的文献中也有小鹅、雏鸭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报道,其发病之急,死亡率之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鼬科和浣熊科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当前对养犬业、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在此,从犬瘟热分子生物学、致病机理及诊断与防治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荔枝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革首载于《本草纲目》,为唇形科植物荔枝草Sylvia plebeia R.Br.的地上部分,别名荠宁、雪见草、雪里青、癞子草、癞团草、癞疙宝草、蛤蟆草、猪婆草等。该草常生于山坡、路边、荒地、河边,在国内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外均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双酚A (BPA)对子代雄鼠睾丸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8周龄体重18~22 g的SPF级母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A组每天给予普通蒸馏水,B组每天饮水给予0.05 mg·kg-1 BPA,C组每天饮水给予0.5 mg·kg-1 BPA组,D组每天饮水给予5 mg·kg-1 BPA,E组每天饮水给予10 mg·kg-1 BPA,F组每天饮水给予20 mg·kg-1 BPA,G组每天饮水给予50 mg·kg-1 BPA。F0代母鼠自怀孕起直至F1代子鼠断奶止饮水染毒BPA,F1代雄鼠于断奶(21日龄)处死。ELISA结果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5 mg·kg-1以上时,子代血清和睾丸组织BPA含量显著增加(P<0.05)。睾丸器官指数测定结果证明,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20 mg·kg-1可导致子代雄鼠睾丸指数显著增大(P<0.05)。H&E染色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10 mg·kg-1可导致睾丸生精小管萎缩,小管间隙变大。彗星试验结果证明,染毒BPA大于等于5 mg·kg-1可使子代睾丸细胞核DNA损伤显著上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20 mg·kg-1时子代睾丸雄激素受体(AR)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母鼠染毒50 mg·kg-1BPA后子代雄鼠睾丸剪切体代谢通路U5 snRNA亚基编码基因Snrnp40上调,剪切体通用蛋白组件编码基因Hnrnpu下调,导致mRNA转录后修饰第一步受阻,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实了转录组结果。结果表明,母鼠暴露于低剂量BPA可以引起子代睾丸发育异常,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剪切体进行mRNA转录后修饰第一步反应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绿原酸对鸡源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抑菌及耐药消除的作用机制,以影印法分离绿原酸浓度为1.25 mg/mL(亚抑菌浓度,1/2 MIC)的LB肉汤培养的第3代禽源大肠杆菌耐药逆转菌株,以微板法测定耐药逆转菌株的左氧氟沙星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分析绿原酸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耐药逆转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MIC由16 μg/mL降低至4~8 μg/mL,说明1.25 mg/mL的绿原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耐药大肠杆菌的左氧氟沙星耐药性。为进一步解析绿原酸对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消除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耐药性消除前后鸡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绿原酸作用后共有12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下调,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基本一致。经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在功能上集中于膜组成成分和DNA重组,在代谢通路富集中差异基因均与代谢相关,差异基因中bhsA、cysP为Coli-HB染色质转录RNA(GenBank登录号:CP020933),oqxA、oqxR、emaA、pinR、xerD、folA、repA、repC、adhP、IS26为Coli-HB质粒1转录RNA(GenBank登录号:CP020934)。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布可以看出,绿原酸可以抑制细菌DNA重组、使细菌抗逆性减弱、抑制耐药基因活性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肠杆菌的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起到抑菌及耐药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柴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松针粉,探讨其对柴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生殖激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160日龄、体重约1.0 kg的健康柴鸡作为供试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5%、7%的松针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Ig A含量分别提高23.12%、18.01%、22.31%(P<0.05);Ig G含量分别提高15.19%、20.50%、19.43%(P<0.05);Ig M含量分别提高25.67%、20.49%、15.11%(P<0.05)。3%添加组促卵泡雌激素(FSH)和孕酮(P4)含量分别提高17.90和22.09%(P<0.05);试验Ⅰ、Ⅱ、Ⅲ组黄体生成素(LH)含量分别提高23.81%、17.46%、19.05%(P<0.05);3%和5%添加组雌二醇(E2)含量分别提高19.96%、11.89%(P<0.05)。试验Ⅰ、Ⅱ、Ⅲ组大肠杆菌数量分别降低了30.77%、39.74%、37.82%(P<0.01);而对乳酸杆菌数量影响不大(P>0.05)。综上所述,松针粉可以提高柴鸡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生殖激素的水平,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综合考虑,确定松针粉在柴鸡日粮中的最适添加量为3%。  相似文献   
8.
黑素瘤差异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5,MDA5)为一类胞内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入侵病毒的RNA链,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人和鸡MDA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overlap PCR技术从鹅成纤维细胞(goose embryo fibroblast cells,GEF)中扩增出鹅的MDA5基因,经序列测定发现它与鸡的MDA5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将鹅MDA5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用Poly(I:C)进行刺激,发现IFN-β的表达出现上调.同时,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GEF,发现MDA5 mRNA表达也出现了上调.本研究获得的gMDA5为国内首次报道证实的鹅MDA5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抗病毒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学、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一些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旨在考察中药赤芍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芍药苷对磷霉素钠的抗菌增敏活性,验证芍药苷对外排泵转运子AcrB的抑制作用,推测其抗菌增敏机制。首先,通过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赤芍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芍药苷与磷霉素钠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禽多重耐药大肠杆菌E320和质控菌株大肠杆菌ATCC35218的抑菌作用;其次,利用YASARA软件,以大肠杆菌多重耐药AcrAB-TolC系统中的外排泵转运子AcrB为靶标,与芍药苷进行分子对接模拟,探讨两者的识别机制;通过尼罗红外排试验验证芍药苷对外排泵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芍药苷降低AcrB mRNA的表达量进而发挥抗菌增敏作用。试验结果证实赤芍水提物和芍药苷与磷霉素钠联合用药均具有协同抑制多重耐药大肠杆菌E320的作用(FICI≤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芍药苷与AcrB蛋白受体的结合能达到8.333 kJ/mol,作用主要位点是AcrB蛋白受体上Phe628、Phe615、Val612、Ile277、Asn274、Gly179、Phe178等氨基酸残基,分子间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外排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芍药苷可以抑制耐药大肠杆菌外排泵活性,明显阻滞尼罗红的外排;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芍药苷联合磷霉素钠比单独使用磷霉素钠显著降低大肠杆菌AcrB mRNA的表达量。本试验证明芍药苷通过作用外排泵转运子AcrB,使抗生素在菌体内积聚;并能显著降低AcrB mRNA的表达量进而起到抗菌增敏作用,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抗菌增敏剂,对治疗耐药菌引起的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