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132篇
基础科学   180篇
  110篇
综合类   726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河南省新蔡县作为河南劳务输出大县,有40多万农民工活跃在全国各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蔡县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能人带动、企业引领,新蔡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带来了乡村活力迸发。"农民工回归带来了产业兴旺,促进了乡村振兴。"河南省新蔡县人社局局长秦新合说,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新蔡县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在外务工人员带着观念、技术、资金归来,"他们在家乡创办扶贫车间,建立林果种植、畜禽养殖基地,让家乡变得更富、更美"。  相似文献   
2.
施万喜 《农学学报》2021,11(10):9-15
分析国审 ‘陇育5号’小麦丰产性、抗逆性、广适机理及推广策略,以期为北部旱地小麦高效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借鉴。利用多年多点国家北部旱地、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及高产示范资料,对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的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陇育5号’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为4922.54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3.28%,增产点(次)率89.97%。有效穗数597.0万/hm2,收获指数39.6%,旱地产量潜力达6399.0 kg/hm2。成穗多与收获指数较高是实现‘陇育5号’高产潜力的基础,抗寒抗旱抗病、耐生育后期高温、粒重变异小是其广适性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保障。‘陇育5号’丰产性强,抗寒抗旱、综合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适应范围广。在推广应用中,应采取项目推广方式,订单式原种生产,合同式良种繁育,“科研单位+地方政府+种业企业+示范农户”四位一体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HPLC-ICP-MS方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形态砷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玉婷  汪倩  陈曦  桂源  宋超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2):148-1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测定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6种砷形态的残留量。经过前处理、提取和脱脂后,通过色谱柱、流动相、pH和流速等参数调节,筛选得到最优化的分离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6种砷形态的混合标准溶液在质量浓度0~50 μg/L范围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2达到0.999,检测限为0.0060~0.0912 μg/kg,定量限为0.020~0.304 μg/kg。在样品中添加0.5、5、50 μg/L浓度水平,回收率良好,范围是7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方法精密度与重复性均良好。本方法为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砷形态残留量建立了有效检测方法,为水产品砷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5个家养雉鸡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家养雉鸡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为819 bp,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日本绿雉碱基组成同源性较高;发现4个变异位点,其中823位置A-G互换,890位置A-G互换,1006位置T-C互换,628T-C颠换;定义了4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黑化雉鸡与其它雉鸡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构建了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树,日本绿雉单成一个系,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蒸发岩是地球表面天然溶液的成盐元素,是表生条件下所发生的蒸发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后生变化而形成的沉积岩中一种特殊类型。察尔汗盐湖沉积了厚层的盐类矿物和最大的液体钾镁盐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钾盐生产基地。目前已通过地貌学、矿物学、沉积学、元素地球化学和pitzer模型模拟,对察尔汗盐湖盐类沉积和液体钾盐成因进行了详细地研究,通过总结综述了有益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参与了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交流,其中在养分的转化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微生物的群落种类和活性常用于评价土壤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是矿区土壤恢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与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矿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为矿区复垦地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恢复效果评价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8.
对长江口雌性和雄性成体凤鲚(Coilia mystus)整体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雌、雄凤鲚整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36%±1.41%、76.70%±1.20%,14.25%±1.05%、15.18%±0.12%,4.61%±1.78%、4.84%±0.27%和2.22%±0.38%、2.97%±0.64%,雌、雄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均含有18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6.20%±5.78%和65.93%±6.35%(质量分数,干样),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分别是25.07%±1.93%和23.95%±2.21%,两者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7.90%和36.33%,雌、雄凤鲚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的标准。色氨酸是雌、雄凤鲚整体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雌、雄凤鲚整体的EAAI分别为70.73和66.99,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5.99%±2.53%和26.02%±2.3%(质量分数,干样)。雌性凤鲚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雄性(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显著高于雄性(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凤鲚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5.70%±0.24%和10.15%±1.31%,显著高于雄性凤鲚的1.05%±0.40%和1.06%±0.44%。结果表明,长江口雌、雄成体凤鲚整体的氨基酸较均衡,而雌性凤鲚的脂肪酸营养更为丰富,比雄性凤鲚具有更好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可见,人类社会文明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日趋文明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着力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品质,鲈鱼、乌鳢、鳜鱼等几种肉食性鱼类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关注。目前,这几种经济鱼类正处在从传统池塘养殖向池塘工程化养殖和从饲喂冰鲜饵料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已有研究总结了这几种主要淡水水产品的养殖现状及具体评价营养价值的指标,并对其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的营养价值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了综述。讨论总结后发现,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鲈鱼、鳜鱼等经济鱼类营养价值特别是蛋白质品质低于投喂冰鲜饵料的。而池塘循环水养殖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对这几种肉食性鱼类营养价值的影响尚不明确。但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池塘循环水养殖能够有效改善水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害物质积累。所以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对这几种经济鱼类食用品质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主要淡水水产品在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营养价值形成机制进行综述,为推行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新型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