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动物园中动物的行为也反映出动物与相应的由人为提供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在动物园圈养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动物展现出的有关动物行为如领域行为、攻击行为、交配行为、学习行为、摄食行为、警戒行为和体温调节行为等,以及由这些行为导致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动物管理中相应的防范措施与解决办法。在动物园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熟知动物行为的目的与意义,观察动物行为,及时发现动物的不适与异常,充分掌握与安全有关的动物行为并及时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对动物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给动物提供更舒适安全符合动物生物学特性的环境,同时也是提高动物福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2011 ~2013年2~7月,对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嘴蓝鹊营巢最早开始于2月下旬,结束于6月下旬;第一窝出飞后,即开始另选巢址进行第二窝繁殖,原巢不再利用.红嘴蓝鹊营巢于树上,选择2~4月建巢,均为常绿树种;5~6月建巢既有常绿树种,也有落叶树种.巢树平均高度(11.12 ±4.15)m、胸径(26.23±12.85)cm、巢高(7.35±2.80)m (n=13),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红嘴蓝鹊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个,依次为:巢树因子(主要包括:树高、树胸径、巢高)、隐蔽与食物水源因子(巢上郁闭度、巢距最近食源地距离、巢距最近水源距离)、光与人类活动影响因子(巢与巢枝朝向、巢距道路距离).繁殖期红嘴蓝鹊对人为干扰与噪音敏感,巢位较低和较大的暴风雨等均可能造成红嘴蓝鹊弃巢.  相似文献   
3.
2006年4-8月对华北平原北部河北廊坊农区麻雀(Passer montan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麻雀的巢主要建于农户的房舍,少量建于电表箱中的空隙和电线杆洞中。巢由主体巢和进入主巢的通道构成。亲鸟饲喂雏鸟次数从雏鸟孵出后第5日开始迅速增加,喂食高峰出现在第7~9日,此后逐渐下降。繁殖期麻雀具求偶炫耀、补巢、警戒、食物处理和对幼鸟的指导等行为。  相似文献   
4.
对5只鬣羚幼仔(2♀3♂)在非麻醉状态下测量了体尺与体重,并进行了行为观察.鬣羚幼仔出生至50日龄体重、体长、后足长、肩高、胸围、耳长和尾长均随幼仔日龄增加呈增长趋势,日增重平均值0.24 kg,相对增长194%,生长系数为3.01,至50日龄时体重增长了2倍.观察发现,幼仔17日龄采食树叶,55日龄出现爬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幼仔平均55日龄学习爬跨行为,为其自身独立生活与成年后的繁殖后代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圈养条件下过早地隔离将不利于鬣羚饲养.5月龄时幼仔与母亲有争抢食物的行为,因而此时可将幼仔与母兽分开.  相似文献   
5.
于学伟 《经济动物学报》2007,11(2):92-95,111
为了给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鬣羚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资料,对1只野生雌性幼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育幼,在喂养的前3个月中,对其饲喂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其体重、体长生长状况及体温、呼吸、心律等一些基本数据。结果表明,幼鬣羚在2个月时断奶为好;幼鬣羚体温在37.9~39.6℃之间变化为正常;在育幼过程中每日平均增重为177 g,最大增重为每日增长433 g;在人工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补钙。  相似文献   
6.
于学伟 《野生动物》2012,33(2):97-99,107
从时代发展、保护教育与游客需要、动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和动物园自身发展的角度说明了动物园进行环境丰容的必要性。对野外生活环境下与圈养条件下动物生存条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丰容工作应依据野生动物的自然史,充分利用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根据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增加自然因素,提供更多的刺激,给动物更多的选择,增强动物的主体能动性,使动物展示出更多的自然行为,并结合动物园实际指出了进行丰容工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于2010~2012年救护野生动物98种491只,其中杭州市有分布的动物种类占84.7%,在救护动物种类和数量上鸟类最多,其次为爬行类、哺乳类,最少为两栖类。救护动物的成活率两栖类(93.8%)和爬行类(92%)均比较高,而兽类(54.5%)最低。3a期间救护动物月分布频次亦为鸟类最高,依次为爬行类、兽类、两栖类:救护动物高峰为4~6月、8月、10—11月。本文通过对这些救护动物的种类分布、数量、保护级别、成活率、救护病因、救护主体和救护频次等进行分析,讨论出了今后救护野生动物更有效的方法,旨在促进杭州市野生动物救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狼亚种分化的RAPD分子证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来自我国东北、内蒙、甘肃、新疆等10个地区的21只狼(Canis lupus)应用RAPD方法进行亚种分化研究。筛选出25个随机引物。通过对RAPD产生的谱带进行比较。找出共享片段,计算共享度和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做出聚类图,确定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南北方狼有分化。在DNA序列上存在着明显差异;(2)把所研究地区的狼划分为5个亚种,即:云贵群体(云南群体和贵州群体)和东南群体(福建群体、浙江群体和广东群体)亚种;东北群体、河北群体亚种;甘肃群体亚种;内蒙群体亚种;新疆群体亚种。  相似文献   
9.
2002年杭州市政府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后,新增水域面积约0. 7 km2,2011年起,着重对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等湖区的水生植物进行整体优化,西湖的自然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掌握西湖水鸟组成与季节变化,2016—2017年对杭州西湖的水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西湖水鸟43种,隶属于8目10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Ⅱ级保护动物2种: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鸳鸯(Aix galericulata)。从居留型来看,以迁徙鸟居多,冬候鸟占优势23种,占53. 5%;其次为夏候鸟9种,占20. 9%;旅鸟4种,占9. 3%;留鸟7种,占16. 3%。以古北界鸟类为主23种,占53. 5%;东洋界鸟类13种,占30. 2%;广布种7种,占16. 3%。鸟类生态类群主要为游禽和涉禽,游禽占物种总数的58. 1%、涉禽占物种总数的37. 2%,攀禽种类少,占物种总数的4. 7%。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上、中旬,杭州动物园4只豺和3只狼相继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诊断为大肠埃希氏菌、液化沙雷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