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了对比硝化型和异养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运行效果,实验在硝化组和异养组中养殖吉富罗非(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51天,对比研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消化酶活以及水体和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两组罗非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异养组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显著高于硝化组。硝化组罗非鱼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异养组,异养组的蛋白酶显著高于硝化组。罗非鱼肠道占比前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其中变形菌门是各组中最主要的菌群。硝化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异养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是水体和肠道中最主要的潜在致病菌而Diplorickettsiaceae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水体和肠道中除梭菌属(Clostridium)外其余潜在致病菌如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含量水平硝化型组均高于异养型组。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和失重率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无水保活关键技术。对体质量为29~33 g的海湾扇贝采用普通、保湿、充氧和充氧保湿4种处理方式,并分别置于-2、0、4、10、15~18、20~25℃下进行无水保活试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生态冰温区为-2.8~0℃;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湾扇贝的存活率逐渐降低;海湾扇贝在-2、0℃条件下保活效果最好,其次是4℃;保湿组比未保湿组、充氧组比未充氧组的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 P<0.05);低温条件下,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存活率显著高于保湿组和充氧组(P<0.05),保活效果最好,保活10 d后其存活率依然达95%以上;低温无水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失重率较小。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无水保活有较大影响,在-2~4℃的低温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方式对海湾扇贝进行无水保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红鳍东方鲀T.rubripes(♂)F1代(简称杂交东方鲀)及其亲本(均为人工养殖的3龄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与亲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粗灰分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杂交东方鲀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与菊黄东方鲀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红鳍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与亲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红鳍东方鲀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菊黄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富含K、P、Na、Mg、Ca和Se等元素,其中K含量显著高于菊黄东方鲀(P<0.05),P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Na含量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Se含量显著高于红鳍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86.38)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本研究表明,杂交东方鲀的肌肉营养成分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4.
利用封闭呼吸室对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的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幼鱼进行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温14.8~15.6℃时,体质量(37.24±3.64)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3385±0.0161)mg/(g.h),体质量(14.45±1.08)g的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327±0.0241)mg/(g.h),体质量(27.96±1.38)g的杂交F1代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282±0.0219)mg/(g.h);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杂交东方鲀幼鱼的耗氧量分别为(12.5243±0.6720)、(3.3544±0.2975)、(5.8469±0.9537)mg/(h.尾);3种东方鲀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夜晚。水温为14.8~15.6℃时,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及杂交东方鲀幼鱼的临界窒息点分别为0.665、0.882mg/L和0.774mg/L。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1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河北省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良种场引进的日本群体和选育的秦皇岛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日本与秦皇岛两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3697和2.8593,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6516和0.6073,多态信息含量分别是0.6009和0.5509.研究结果表明这两...  相似文献   
6.
雌核发育、野生及养殖牙鲆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传统形态学和现代框架结构特征数据,利用方差、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雌核发育牙鲆、野生牙鲆、养殖牙鲆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显示:雌核发育牙鲆、野生牙鲆、养殖牙鲆间38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核发育牙鲆先和野生牙鲆聚成一支,二者再与养殖牙鲆聚到一支。共得到9个主成分,表明三种牙鲆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牙鲆鱼体纵向和头部性状指标间。雌核发育、野生、养殖牙鲆的判别准确率P1均为90%,其判别准确率P2分别为96.43%、90%、84.38%,综合判别率为90%。研究表明:方差、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三种牙鲆差异分析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杂交东方鲀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度骤变和渐变的方法,研究了盐度0、5‰、10‰、15‰、20‰、25‰、30‰、35‰、40‰、45‰、50‰、55‰、60‰共13个梯度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存活和摄食的影响。研究表明,盐度从30‰骤变到15‰~50‰时,杂交F1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盐度0、5‰、10‰、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P<0.05),其中盐度10‰的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约为33.3%,而盐度0、5‰、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均低于1%;盐度5‰~50‰为杂交F1可摄食盐度,其中20‰~35‰是最佳摄食盐度。盐度渐变时,盐度5‰~50‰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盐度0、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P<0.05),其中盐度0的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最低,约为12%;盐度0~60‰为杂交F1可摄食盐度,其中盐度20‰、25‰、30‰、35‰和40‰时,杂交F1摄食率无显著差异,在盐度30‰时摄食量和摄食率均达到最大。表明,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是广盐性鱼类,对盐度适应能力较强,而且适应盐度渐变的能力强于盐度骤变。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低温无水保活过程中营养成分和生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条件下,采用充氧保湿处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无水保活20 d,测定无水保活过程中海湾扇贝的营养成分、糖原、乳酸含量,以及总挥发性盐基氮( TVB-N)、游离脂肪酸( FFA)、硫代巴比妥酸( TBA)和盐可萃取性蛋白氮( EP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充氧保湿条件下,随保活时间的延长,海湾扇贝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略微下降,粗灰分含量上升,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原含量和EPN值呈下降趋势,且在11~20 d的保活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11~20 d的保活过程中显著升高( P<0·05); TVB-N值呈上升趋势,且在15~20 d的保活过程中显著升高( P<0·05),但保活20 d时的TVB-N含量仍低于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GB2733—2005)中对海产贝类的TVB-N可接受限0·15 mg/g;FFA、 TBA值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平缓,变化幅度小,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充氧保湿条件下,低温无水保活20 d的海湾扇贝营养损失和品质风味变化均较小,且保持着良好的鲜活状态。  相似文献   
9.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食用河纯鱼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清明”节前后有吃河纯的传统习俗。暗纹东方纯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宋代大诗人苏轼十分钟情河纯,曾有“食河纯而百无味”和“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的感叹。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家族是一类能诱导白细胞激活和迁移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是鱼类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CC类家族是趋化因子家族中最大的家族之一.为研究鲤CC类家族成员的组织表达和进化模式,以及进一步研究鲤CC类趋化因子的免疫调控机制,本研究选择该家族其中的一个基因,CCL-C5a样基因,根据EST序列结合RACE方法从鲤(Cyprinus carpio)脾脏中克降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26408).该序列全长830 bp,5端非翻译区174 bp,3端非翻译区296 bp,开放阅读框360 bp,编码一个由11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质含有分泌信弓肽和保守的趋化因子结构域;Gene Ontology注释该基因参与免疫细胞迁移的生物学过程.CCL-C5a基因在鲤10个组织中表达,其中在脾和肝的表达量最高.脂多糖刺激鲤外周血白细胞和头肾白细胞后,该基因表达量出现显著上升.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分析表明,鲤CCL-C5a样趋化因子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同源性最高,为61%,与蓝鲶(Ictalurus futrcatus)、沟鲶(Ictalurusp unctatus)和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同源性分别为47%、47%和42%;与人(Homo sapiens)CCL19蛋白的同源性为37%.适应性进化分析发现,鲤与斑马鱼CCL-C5a的Ka/Ks小于1,说明CCL-C5a基因在鱼类的进化过程受到负选择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鲤CCL-C5a主要在免疫器官上高表达,并受到脂多糖诱导表达上升;同时该基因在鱼类中受到负选择作用.这些结果提示CCL-C5a可能是一个与免疫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